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率的张学良,则是一面很好的盾牌。
“稳住孙兴华,既然他来到西安,那么就让他不要在离开了。宁夏的马鸿宾,青海的马步青,和孙兴华未必是一条心,我马上派遣密使,去和他们联系,争取让他们站在我们这一边。”杨虎城冷冷的说着。
张学良点了点头,坐在椅子上面并没有在说话了。
沉默了一阵之后,杨虎城看着张学良说:“党军部队组成复杂,有黄埔系的人,也有北洋军的人,也有地方的悍匪,这样的部队是很容易解决的。”
说完之后,杨虎城走到了张学良的身旁,小声的说了几句,张学良脸上露出了笑容,急忙的点头答应。
张杨二人的密商,是很少人知道的。
孙兴华从华清池出来之后,直接来到了西安,在城内游走了一段路后,来到了西京招待所,这里是中央大员所居住的地方。
陈诚,邵元冲,陈继承,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军政大员,都是在这里居住的,而西京招待所,是位于西安城内的。
“这位是胡若愚,刚从国外回来,在军事学上面,是很有研究的。”陈诚指着一位陌生的人,介绍给孙兴华说。
孙兴华脸上露出了笑容,伸出了右手,和胡若愚轻轻的握了一下。
胡若愚是恰巧在西安,也算是西安事变之中最倒霉的一个。
当西北军官兵封锁西京招待所后,有官兵进入到胡若愚的房间里面,立即把胡若愚控制了起来,当询问胡若愚是否携带枪支时,胡若愚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
而那些官兵在胡若愚枕头下搜出了,说明胡若愚说谎了。
其实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按照当时中国官兵正常的做法,肯定给胡若愚几枪托,但是西北军官兵直接拿起枪支,朝着胡若愚脸上打了过去。
这可不是教训,而是故意杀人了,幸亏胡若愚命大,子弹从脸颊上打了出去,并没有像邵元冲那样死去。
西安事变名义上是抓扣,但是实际在行动上面,是杀。
如果蒋校长不是翻墙头跑了,要是继续留在房间里面,早就被乱枪打死了。而在爬山的时候,跟随在后面掩护的很多警卫都被打死了,蒋校长实属是命大。
如果他留在房间里面,恐怕早就死了。如果在爬山的时候,被子弹击中,中国的历史,恐怕又会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在行动的初期,官兵们可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不开门就开枪打,遇到自己厌倦的大员,直接开枪射杀。
以当时国民政府是中国的主导来看,张杨二人的做法,可以说是叛乱了。
“孙主任,这次我们能够在这里相遇,实在是难得,等晚上的时候,不如我们大醉一场如何啊?”有人提出了建议。
孙兴华笑着点了点头,这些中央大员,还没有认识到不久后的危险。
在孙兴华回房之后不久,陈诚来到了孙兴华的房间里面。
陈诚早已经不是当年在黄埔的陈诚了,现在的陈诚,已经有了自己的部队,属于是实权的人物,而蒋校长也有意提拔陈诚,制衡何应钦,所以陈诚可谓是蒋校长的红人。
“辞修兄,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孙兴华一脸疑惑的询问道。
陈诚笑了笑,坐在了椅子上面说:“辅国老弟,你可是孤身入虎穴啊。”
孙兴华给陈诚倒了一杯水,走到房间门口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人后,这才回到了位置上面。
“校长有意解决张杨,把东北军调到福建,把西北军调到安徽。这里不久后就要发生大事情了,杨虎城与你有仇,现在你到这里来,可是要小心为上啊。”陈诚善意的提醒了一句,在黄埔的时候,孙兴华对陈诚相当不错。
说完之后,陈诚看了看孙兴华的表情,发现孙兴华并没有多大的情绪变化,陈诚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辞修兄,张杨二人不简单,你们随校长到这里来,还不是一样孤身犯险,据我所知,保护你们的部队,都是他们的。”孙兴华试探性的询问道。
陈诚笑了笑,看着孙兴华说:“他们不敢乱来,张学良有胆无心,杨虎城有心无胆。他们是不敢乱来的,比起那些军阀,他们差远了。不过杨虎城是个狠角色,现在你一个人在这里,你们两个人有怨恨,我担心他会对你动手。”
在陈诚等人的眼中,杨虎城是土匪出身,是狠角色,他不敢对陈诚他们下手,但是说不定会对孙兴华下手。
实际上面,不光陈诚低估了杨虎城,就连蒋校长也低估了杨虎城。
据说在西安事变之后,蒋校长曾说过,我小看了那个土匪。(未完待续。。)
s
………………………………
第346章:前兆
孙兴华在西安的生活,是十分轻松的,在这里他不用处理任何事情,偶尔会和蒋校长在一起,探讨对日作战的问题,更多的时间是和昔日的黄埔教官聚在一起,回忆着往日的欢乐。
每个人随着权力的改变,而忘记当初自己的本性。而黄埔的生活,却是每个人都不能够遗忘的,当初他们就是饿着肚子,穿着破旧的衣服,愣是从小小的黄埔岛,征服了整个中国。
回忆到黄埔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痛苦,也许有太多的黄埔师生,为统一中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谁又能够想到,当初被人们称为黄埔娃娃军的校军部队,能够短短几年就统一了中国。
张杨二人在这几天,表现的极为镇定,张学良仍然是老样子,前往华清池,想要说服蒋校长,争取蒋校长抗日。
蒋校长对于张学良,既是同情,又是愤怒,他同情东北军的遭遇,但是又愤怒张学良在政治上面的无知。
据说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送蒋校长回去的时候,周主任在见张学良的时候,说过一句心里话,这句话就是:政治是无情的。
西安,陕西省政府主席办公室。
省主席邵力子刚刚把杨虎城送走,此刻的邵力子,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一方面,蒋校长的两个嫡系师已经开始进入到陕西,蒋校长也对邵力子说过,打算将张杨二人撤换。将东北军和西北军调走,让邵力子做好准备。
而另一方面,邵力子已经从西安的布防里面,嗅出了一些味道。刚才在和杨虎城交谈的时候。邵力子还特意说了一下,告诉杨虎城自己担心西安会发生二二六事变,二二六事变是日本军方少壮派军官兵变,杀死大批政府官员。
杨虎城是老军阀了,虽然邵力子在西安嗅出了一些味道,但是在杨虎城的安抚下,邵力子将疑心降低了一些。
这样的事情,邵力子一个省主席。是不方便和蒋校长去诉说的。
这一切,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果邵力子找的是张学良,恐怕年轻气盛的张学良。是瞒不住久在官场的邵力子。但是杨虎城不同,这个人懂得隐藏自己。
“省主席,孙副总司令求见。”外面的秘书走了进来,看着邵力子说。
“快请。”邵力子急忙站了起来。
孙兴华出身黄埔,掌握号称国民政府不败之师的党军部队。在别人的眼前,孙兴华是蒋校长面前的红人,加上孙兴华属于实力派的人物,所以很多地方官员。是不愿意得罪孙兴华的。
“邵主席。”孙兴华看到邵力子在门外迎接,有些欣喜的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邵力子急忙伸出自己的右手。和孙兴华握了一下,将孙兴华请到了办公室里面。
两个人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面。开始交谈了起来。
在国民政府之中,邵力子算得上是清官,不过在这个混乱的官场上面,邵力子难免要懂得一些自保之术。
西安事变,邵力子是看出一些苗头的,但是他却没有说出来。在西安事变之后,蒋校长曾经询问邵力子,是否看出西安事变,邵力子点了点头说看出来一点。
作为省主席,邵力子不愿意得罪张杨这样实力派的人物,所以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情说出来。
孙兴华的到来,自然不是和邵力子谈西安的事情,而是谈甘肃的事情。
距离全面的开战,已经不足一年的时间了,孙兴华也已经做好了抗日的准备。而孙兴华唯一不放心的,就是青宁甘三省的问题。
这次孙兴华到来这里,是探探邵力子的口风,看看他是否有意到甘肃任职。
1936年十月九日晚,杨虎城在易俗社邀请中央大员们看秦腔大戏,住在西京招待所的中央大员们,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