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孙兴华到来这里,是探探邵力子的口风,看看他是否有意到甘肃任职。
1936年十月九日晚,杨虎城在易俗社邀请中央大员们看秦腔大戏,住在西京招待所的中央大员们,全部赶到了易俗社看戏。
孙兴华并没有参加,而是留在了招待所。
由于张学良的东北军一部前往临潼,让杨虎城误以为张学良提前动手了,于是下令部队将易俗社包围,准备抓捕那里的中央大员。
但是在杨虎城部署之后,杨虎城又在易俗社看到了张学良,知道张学良并没有动手,好在杨虎城机警,迅速将包围易俗社的部队撤走。
但是即便这样,调动部队的事情,还是会被有心人看到眼里。
可是这一切,似乎是天意。
在西安的国民党特务组织里面,有能力的西北区区长江雄风已经调任第一军特务处处长,接任西北区区长职务的上海区区长王新衡因为上海日本特务有些行动,暂时并没有到西安接任。
剩下的一些无能之辈,竟然认为杨虎城包围易俗社,是为了保护中央大员的安全。并没有提高警惕,造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其实造成西安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蒋校长对张学良的信任。曾扩情在之前是把张杨二人的异动报告给了蒋校长,但是蒋校长却当着张学良的面,把曾扩情大骂了一顿,表示他对张学良的信任。
有了这件事情,特务们谁也不敢找不自在了。要知道,张学良可是蒋校长的结拜兄弟,两个人的私交十分的要好。
出了这样的事情,张杨二人心里更加惶恐不安,他们要控制的人,可不是普通的人,而是一国的元首,只要出现一点错误,那么他们就要掉脑袋。
十日,张杨二人开始做准备行动。
由于守备华清池的是东北军部队,为了不发生误会,所以捉蒋的部队,是由东北军来承担的,而杨虎城的部队,目的则是控制在西安城内的中央大员。
也就是因为由于杨虎城的部队控制这些中央大员,才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伤。说句好听的,杨虎城的部队是西北军,说句难听的,他们连土匪都不如。
十一日晚,张学良孙兴华等人赶赴华清池,参加蒋校长的晚宴,而杨虎城则是在西安也举行晚宴,招待中央大员们。
蒋校长在后来回忆到这次晚宴之中的张学良,是神色匆忙,魂不守舍,精神恍惚。蒋校长在这一晚,恐怕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信任的结拜兄弟张学良,会和杨虎城联合在一起,打算在十二日清晨,将他控制起来。
蒋校长的晚宴仍然十分的简单,因为有孙兴华的在场,张学良也没有继续向蒋校长诉说抗日的事情,而蒋校长也没有在训斥张学良。
两个人在晚宴之后,共同乘车赶回西安。
出乎张学良意外的是,孙兴华竟然主动和张学良共同乘一辆车赶回西安。
轿车缓缓的在道路上面行驶,黯淡的月光照射在大地上面。
往日光辉的星光,似乎失去了光芒,微微闪耀的挂在碧蓝的夜空之中。
张学良心神不宁,一会看看一旁的孙兴华,一会看看车窗外的景色。
“一失足成千古恨。”孙兴华淡淡的说了一句。
张学良愣了一下,疑惑的看着孙兴华。
孙兴华则是报以微笑,并没有继续在说什么。
车辆行驶到西安的郊外,孙兴华这才严肃的说:“张总司令,错一步,是可以回头的,如果继续错下去,是没有任何回头之路的。”
说完之后,孙兴华要求前面的司机停车,司机将车停止了下来,孙兴华从车内走了出去,后面跟随的一辆轿车,迅速的来到了孙兴华的面前。
张学良在恍惚之际,似乎明白了什么。
“快,抓住他。”张学良大声的喊着。
跟随张学良的侍从们,迅速的围了过来,将孙兴华乘坐的轿车团团包围了起来。
黑洞洞的枪口,指着孙兴华的脑袋。
孙兴华却无奈的摇摇头,他再次下车,来到张学良的身旁,一旁的侍从们,迅速的把孙兴华按住,生怕孙兴华对张学良做出什么事情来。
“年少轻率啊。”孙兴华叹息的说着。
紧接着,在道路的四周,火光通明,一队队穿着百姓服装的人,端着冲锋枪,迅速的将张学良的部队包围了起来。
在远处,十几门迫击炮也架设了起来。
“孙,,孙主任,你这是做什么。”张学良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
孙兴华笑了笑,将按住自己的侍从放倒在地,走到张学良身旁说:“张总司令,我可以回去了吗?”
张学良呆呆的点了点头,目送着孙兴华离开。
在孙兴华安全回到西安城内后,围住张学良的部队,迅速的消失在四周。
张学良呆呆的看着西安的方向,在这一刻,他有些惊呆了。
“少帅,现在怎么办。”侍卫迅速的来到张学良的身旁,低声询问道。
“孙兴华没有通知委员长,马上去城内和杨虎城主任联系,让他迅速控制孙兴华。”张学良急忙的说着。
车辆迅速的行驶了起来,朝着西安城内的方向,迅速的奔驰着。
而在城内,杨虎城已经把自己的部下召集了起来,同时等待着张学良的到来。
赵寿山,孔从洲是杨虎城的两个嫡系旅长,这次杨虎城并没有通知自己手下的两个军长孙蔚如和冯钦哉。(未完待续。。)
s
………………………………
第347章:动乱
西安,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张学良回到这里之后,西安是和杨虎城取得了联系,通知杨虎城孙兴华的事情,同时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捉蒋的具体行动。
在会议上面,张学良任命105师师长刘多荃为捉蒋总指挥,白凤翔刘桂五为阵前指挥,以一个步兵旅包围华清池,白凤翔和刘桂五则是带领两个卫队营进入捉蒋。
会议还决定,东北军的情报处长黎天才负责随时提供情报,张学良的副官谭梅则是负责保持中间的联系。
这次的捉蒋行动,由东北军少壮派军官为主。
白凤翔,刘桂五,应德田,孙铭九等为捉蒋主要军官。
张学良捉蒋,是促蒋抗日的,至少名义上面,张学良是这样说的。实际上面的事情,远比张学良说的要复杂很多。
白凤翔,在1939年投降日军,任东亚同盟军总司令。
应德田,在抗日战争之中,投靠日伪,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孙铭九,在抗日战争之中,投靠日伪,任汪伪政府参赞武官公署任参赞武官,后因战功提升为年中任豫北抚安特派员和抚安专员、山东伪保安副司令等职。
在整个捉蒋团队里面,只有刘桂五将军在抗日战争之中于1938年牺牲在抗战前线,被追授为陆军中将,蒋校长还亲自送挽联一副:绝塞扫犯夷,百万雄师奋越石;大风思猛士。九边毅魂拟睢阳。
很大的讽刺,捉蒋的“英雄”,在抗日战争之中,只有刘桂五将军一人牺牲疆场。其余的全部做了汉奸。
在会议之后,张学良再次召开高级将领会议,打算向东北军高层将领摊牌。
51军军长于学忠,67军军长王以哲,57军军长缪徵流,105师师长刘多荃,东北军总参议鲍文樾
等到将官们到来之后,张学良直接把捉蒋的事情说了出来。
张学良的行动。或许能够瞒得住外人,但是瞒不住这些高级将官,他们早就大概了解到这件事情,只是没有说出来。
不过即便如此。听到张学良亲口说出来,几个军长也不由大吃一惊。
“总司令,抓到之后,第二步怎么办?”于学忠是东北军老将,于是询问了一句。
张学良接下来的回答。可是让众位高级将领大跌眼镜。
“局面怎么收拾,要看委员长的态度。先走第一步在说,第二步第三步走着瞧。”张学良立即回答着说。
几个高级将官不由的皱起了眉头,他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张学良一时冲动。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后路问题。
捉蒋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事情一旦做出来。东北军就等于叛军,大批的中央军部队是可以围剿他们的。
军阀们举兵闹事。他们派遣杀手,都不敢承认是自己做的。最过分的事情,也就是逼迫蒋校长下野,也没有哪个军阀敢把蒋校长扣押起来。
蒋校长是国民政府的委员长,是国家的元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