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9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儿,你以为,面对狼与虎,徐国更怕狼,还是更怕虎。”

    公良修猛一愣神,不知父亲何意:

    “孩儿不解,请父亲明示。”

    “呵呵,狼贪婪而凶残,虎凶狠而威猛,但前者虽小,然其所扼领地却是后者数倍乃至数十倍,故而徐国更怕狼。”

    “父亲是说,徐国会敬卫国而远之?”

    “难道不是吗。这卫国贪婪而野蛮,其贪欲之大前所未有。如今一朝从西海进入中原腹地,其国力在过去两百年间不曾伤及国本。而反观中原各国数十年动荡元气大伤,卫国此时东进,无异于是病虎山中放进了一头狼,病虎虽众,焉能是强狼的敌手。

    而且,我料定咸王历经此番惊吓,定会割地以自保。如此一来,卫国再吞咸国思水江以西土地,徐国见了做何感想。”

    “孩儿明白了,父亲是要让徐国在糟与更糟间做选择,以数郡之地,换取徐国的退让。”

    “正是。相比于失去滋源的金银。徐国能得到更多的土地与人口,对于徐国而言,其过去十数年间损失巨大,人丁将比金银更为重要。总体而言,徐国是得利的。”

    “父亲此言虽有理,可大王未必会同意呀。”

    “若不想与徐、卫为敌,重蹈咸国覆辙,大王会同意的。而且当此天下共讨贼逆之际,占了人家一郡所有金银矿产,不给个交代,如何说得过去。此等无耻之事,大王不要脸,为父还要脸呢。”

    攻占滋源虽是龙渊所为,但却是志王暗示公良义,公良义默许。

    这样一来,实际得罪徐国的是公良义,日后公良氏造反,徐国出兵讨回滋源也就顺理成章,同时百里燕再于北面杀来,卫国出兵,志王不费吹灰之力,让公良军灰飞烟灭。

    正是看到志王险恶用心,公良义决定效法百里燕,趁卫国与叛军没有谈妥,继续西进接管更多土地,籍此与徐国交易,谋取与徐国的盟约,以遏制卫国向东扩张的野心。

    十二月初三,百里燕紧赶慢赶抵达东平关外咸军大营,神通于数日前率兵六万北上,掐算起时间,即将进入桑南郡,然而却仍蒙在鼓里。

    无瑕顾及神通的生死,百里燕修整一日后,马不停蹄赶回赶赴陔陵,与十二月初十黄昏赶到永兴,先见了宗伯泰,苏方义二人了解晋军消息。

    方伯的走马上任百里燕中途已获悉消息,唯独对东线晋军的消息仍不十分了解。

    消息走漏之后,晋王彻底撕破脸皮,不再做任何掩饰,加速调兵遣将,张开了血盆大口露齿锋利的獠牙。

    老将王彦飞所率镇西郡于十一月底完成在江东东郡的集结,水军已进入咸国望亲江江段往来巡江,西线晋军尽数压在咸西郡咸国边境一侧五十里之内,屯兵于各处城下,只等东线开战。

    次日,百里燕急赴陔陵面见咸王,由东门而入,途径银杏街百货堂总店之际飞驰而过,恰被掌柜所见,忙将消息报给姜蓉等人。

    “大夫人,侯爷,侯爷回来了。”

    众女子闻讯喜上眉梢,姜蓉起身忙问:

    “侯爷差人过来了?”

    “没有,是在下刚才在店外与主顾说话,看见将军骑着飞羽一冲而过,看背影与战袍也很像。”

    “你看差吧!”

    乔馫儿急问道,掌柜十分肯定:

    “绝错不了,肯定是将军的飞羽。”

    得掌柜肯定答复,诸女子欣喜若狂: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侯爷盼回来了。”

    唐桃话刚出口,即刻换来乔馫儿不善目光:

    “就你知道盼星星,其他姐妹都没你能干。”

    唐桃惊如小鸟,躲到姜蓉身后,忙赔不是:

    “唐桃知道又说错话了,四夫人饶过唐桃这一次嘛。”

    “哼,懒得跟你一般见识。”

    乔馫儿打心底没把唐桃当一码事,尤其是在钱的问题上,除了姜蓉、肖春玉外,唐桃外无家族撑腰,内无大权独揽,充其量是个能歌善舞,下边能坐针的酒囊饭袋,除了女人的零件秀色可餐之外,其他实在没有可比之处,根本犯不着和一个填房丫头过不去。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792章 军制改革

    诸女子叽叽喳喳,最终讨论出一个结论,百里燕今晚多半不会归家。

    而与此同时,咸王于昨日得永兴驻军来报,已是知道百里燕赶回了永兴,一早与众人等在百灵园内等着召见百里燕面商机宜。

    百里燕风尘仆仆而来,见咸王躬身行礼:

    “臣百里燕参见大王。”

    “呵哈哈……寡人的永兴侯,快快免礼。”

    “谢大王。”

    待百里燕收起礼数,高勋喜色浮面上前说:

    “永兴侯一役荡平长孙,化险为夷,可谓居功甚伟,我等臣僚钦佩之至,请受高勋一拜。”

    高勋欲拜,百里燕伸手阻止:

    “高大人言重了,西进顺利,皆赖众将士浴血奋战,大王英明睿智之功,本侯营中督军,焉敢贪天之功。”

    百里燕谦虚谨慎,未受高勋大礼,此时咸王又道:

    “永兴侯不必谦虚,此战开我咸国万世不朽之基业,自烈祖开国至今,纵观举国能臣无一人可与爱卿匹敌,高爱卿此大礼足可当之。”

    “大王谬赞,臣惶恐。眼下大局虽有好转,但微妙至极,稍有不慎仍有覆亡之祸,请大王明鉴。”

    “永兴侯所言之事寡人心里明白,前番都是寡人一时心起贪念,置爱卿忠言于不顾,险些致使亡国之灾。让地之事,寡人一应照准。”

    “大王圣明。”

    “事到如今,寡人也已想透,这列国无不是尔虞我诈虎狼之心,都怪寡人低估了局势,唉……”

    咸王一息长叹,满是萧索,这时高勋说道:

    “大王不必自责。如今大局已稳,当务之急是尽快退走晋军,休养生息,为日后我国图强牢筑根基。”

    “高大人所言极是。”百里燕赞同道,继续又说:“臣此番赶回国中,一是为让地和谈,二是为新占土地减免赋税赈灾救济,三是为晋军,四是调整军制以利于安置叛军降将消减员额。”

    “眼下大敌当前,永兴侯为何非急于裁减军额,万一各国趁机来攻,为之奈何。”

    高勋问道,咸王深有同感:

    “高爱卿所言极是,寡人也以为当下动军制消减员额多有不妥,永兴侯,消减员额之事可否暂缓?”

    “那大王可知我咸军如今有兵几何?”

    “几何?”咸王问。

    “超过八十余万。”

    “怎么多!”咸王吃了一惊。

    “正是,其中还不算收编的数十万民夫,且秋郡以西各地叛军仍在向印天王纳降献地,而今圣焱、雷霆两部叛军崩溃,神通覆灭在即,尚有万川未能收复,以此推算,明年上半年将有至少二十万叛军为了活命归附我军。

    届时我军将达百万之众,如此众多员额,既无有大战,亦没有土地耕种,每年仅养兵所需消耗粮草达七八百万石之巨,以当下国力,不消减员额将难以为继。

    但若消减员额,叛将安置需得一并解决,而以如今咸**制,无法逐一逐级公平安排去留,处置稍有不当,轻则拉走人马投靠他国,重则再次叛乱也有可能。”

    “动军制可是大事啊,牵一发动全身,各国均未有先例,永兴侯可要三思。”

    高勋道,咸王神色凝重起来,负手左右踱了两步,略作思考说:

    “爱卿准备如何改法?”

    “不动大体,逐步推行,消除左右贵贱,实行俸禄制,优先裁减老弱,裁汰冗余保留精锐。改戍兵为镇军,役兵、郡兵合二为一,统一编为辅兵镇守地方,抽裁汰精壮青年扩充辎工营,设立预备,取代民军,以利军中青壮年返乡务农,恢复农耕与人口。

    大王可能有所不知,曾经的孙国盛极一时,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人口众多,军力强盛,而今犹胜人间地狱。臣所过之处无不是田地荒芜荒草疯长,百姓失所,寡妇遍地,青壮男丁十不足一,一片死气毫无生机,景象之惨,不亚于咸西、丘南两郡,仅靠赈济没有壮丁补入地方,就是十年也缓不过来。

    裁军与安置势在必行,不裁不足以安社稷,请大王明见。”

    黑巾势力盘踞的长孙国本土情况,总体要比其他受害诸侯强,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只有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