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莫半刻左右,咸军战船已经看的非常清楚,大量咸军步卒披坚执锐意气风发。
“赵将军,援军入城后如何应对,将军可有说辞。”
“依你之见,如何应对。”
“声势如此浩大,怕是咸军此来定是与晋军主力决战,倘若是在下,绝不会现在与晋军决战,现在早已错过与晋军野战一决胜负的时机。
怕是将军详细道出所有利害关系,来将也未必听得进将军之言。若换作是在下,便不会多言。但是咸军生死在此一战,若是不能规劝来将弃攻为守,怕是咸军经此一战,将荡然无存。”
百里燕担心咸军此番过江是找晋军死磕。
如果是去年韩合围困尹秧城,在城下两军主力决战,即便咸军人少些,战胜晋军并不困难。
如今措施去年良机,今年决战,一是咸军粮草不多,肯定是急于决战,而如果是去年年底,那就等于多了两个月的转还余地。
其二便是利用去年晋军求胜心切,引诱晋军先强攻尹秧城,而后咸军趁势登陆出其不意,在城下攻杀正在攻城的晋军,晋军必大败无疑。
如今要跟晋军打堂堂之阵,不说绝对会输,但至少粮草不济的情况下,主将能够腾挪的时间余地会很少,将被晋军牵着鼻子走。想到这里,百里燕接着说道:
“赵将军,倘若无法说动来将转攻为守,在下建议,想方设法弄到粮草,弄到粮草在手,咸军主力尚有一线生机。”
“你是说,晋军若是野战力不从心,便拖住我军主力,坐等粮秣告罄后主动找我军决战。”
“正是,倘若咸军与晋军僵持,晋军骑兵无论数量还是战力,皆胜咸国,故而步军野战无法获胜,极可能采取骑兵战,从侧翼轮番攻杀。因此只要遏控粮草,便能遥控全军,令来将无法自如行事。”
百里燕打算控制咸军粮草,只要控制了咸军粮草,咸军的机动范围和作战时长就受到制约,控制了咸军行军范围,晋军就不能诱使咸军进入他们的预设战场作战。
至于晋军骑兵,应当庆幸的当下还没出现骑射技术和大规模重装骑兵,即使是地处草原的宋国、徐国,也没有出现骑射技术,依然是耕种为主,因此几乎不存在骑射的发展空间。
于是中原的骑兵战术较为传统和呆板,依然是一窝蜂的往上涌,再就是左右包抄,中间突破,没有出现匈奴和蒙古较为灵活的战术,眼下对步兵的威胁主要来自于骑兵的冲击,而步兵长兵器结阵后又有很好的战术武器和阵法。
步兵野战之际都会随行大量辎重车,布设在军阵的大后方和左右两侧,并有弓弩手和长枪兵掩护,以防止对方骑兵迂回和侧后攻击。只要扛住骑兵第一波攻击,骑兵很难对庞大步兵阵形产生绝对冲击。
韩合虽然有信心正面打垮咸军,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作怪,认为战备水平比咸军高,军械也比咸军高出一头,就能凭借数量优势歼灭咸军主力。事实上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士气和战士的必死之心。
倘若以必死之心以一敌三,晋军其实很难正面取胜,如此一来双方可能陷入僵持。一旦陷入僵持,对咸军无疑最危险,尤其是被包围后。
此时江面舰船如云,距离尹秧城已在咫尺之间。
尹秧城作为望亲江上为数不多建有城池的港口,很大原因在于尹秧城是天然的内陆深水港,海岸边不是沙滩,是礁石,经过咸国早年的填江和经营,战船可以直接靠岸登陆,而无需换乘小船登陆,是天然的海军良港。
少时片刻,第一艘战舰停靠西门,战舰比城墙矮了不少,船上众军严正以待,少时片刻一咸军都统来到左舷隔空喊道:
“赵逊将军何在!”
赵逊此刻就在城头:
“本将赵逊,你军乃何人麾下。”
“末将鼎炀侯帐下都统,奉命前来。”
“既是鼎炀侯麾下,劳烦请鼎炀侯前来,本将军方能开城。”
赵逊也不傻,你说你是鼎炀侯的部下我就开门,万一是晋军耍诈骗我开门怎么办。
来人立即招来旗手,面向舰队摇晃号旗,鼎炀侯所乘战舰迅速脱离舰队,在数艘大小战舰簇拥下靠向江岸。
此时百里燕问道:
“赵将军,鼎炀侯此人如何?”
“此人刚烈,素有万夫不当之勇。且与大王有姻亲,故而拜侯。”
鼎炀侯张隽,咸王的表妹夫,与咸王关系极好,因封地在“鼎炀”,故而人称鼎炀侯。
在此之前一直在南线与志国对峙,后召回咸国都城,在国政监任职,负责军需。此番让鼎炀侯张隽率军出战,要么是此人有独到之处,要么因为他负责军需供应,对后勤比较了解,打仗心里有数,能够从容掌握战争进度。
鼎炀侯旗舰迅速靠近,只见舰首一人披坚执锐身着将甲遥相眺望,赵逊隔着两百余步,一眼认出此人正是张隽。
张隽旗舰停靠西城以北,隔着城墙与赵逊喊话:
“赵逊将军别来无恙。”
“末将见过鼎炀侯。”赵逊略施一礼。
“赵将军免礼,本将军此来奉命接管江东防务,大王知悉将军坚守待援力战晋军,心中万分之感念,故而传王诏与将军,擢升将军为镇东大将军。”
“谢大王恩典,末将定不负我王重托。”
张隽、赵逊二人说话片刻,随后张隽经由栈板下到岸上,赵逊着际开城,引张隽入城。二人一见面,张隽先问军情:
“赵将军,当下敌情如何。”
“回鼎炀侯,晋军小八万余人龟缩于肥城不出,且霍乱刚刚有所尚未平息,故而晋军仍在修整。”
“嗯,此番若非霍乱横行,我军未必能从容过江。”
二人说话之际已到太守府。
太守府前番被晋军砲轰损毁严重,加上前阶段修补城墙,木料被拆走多半,现在就剩下不到原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堪称简陋。
………………………………
第63章 骇穗之战(2)
赵逊引张隽入室,随行将官一同列席,与此同时城外咸军靠岸下船,来势之大,前所未有。
张隽坐下不久,便开始询问尹秧城当日守城情况,赵逊将情况一五一十说了透澈,张隽顿觉不可思议。
“赵逊将军守城之法,实乃令本侯大开眼界。只是这霍乱,城中可有流行。”
“回鼎炀侯,城内霍乱皆已平息,已有十数日未见发病,故而鼎炀侯全可放心。”
“既如此,本侯率军在此修整三日,你与众人即刻接应过江之粮草军需屯与城内,三日后,本侯将率大军东进,与晋军主力决战。”
听到这里,赵逊谨慎起来,他问道:
“不知鼎炀侯此番所率多少人马,粮草可供几日。”
“此番过江共计十六万人马,其中三万拨付与你镇东大将军专司后勤,其余十三万人马则由本侯统领。
由于粮草困难,此战务必速战速决,久拖必不利于我军。故而赵将军务必确保粮草万无一失,有任何差池,本侯为你是问。”
“末将领命。只是,晋军虽显疲态,但精锐尚存,若是贸然决战,本将以为,短时难以取胜。”
“赵逊将军,你为镇东将军,专司守土之责,与晋军决战一事,有本将全权做主,无需多言。”
“……”
赵逊未语,很显然情况已经被百里燕料算在前。
鼎炀侯此来确实是速战速决,而且挂帅征东大将军,职务内外有别,赵逊这个镇东大将军职权上无法干涉。
这个镇东大将军和征东大将军理论上是平行职务,但镇东大将军兵员,远远没有征东大将军兵员多,其次镇东大将军负责守备,征东负责征讨,战时镇东大将军负责粮草供应安全为主,征东大将军负责作战。
当然,镇东大将军可负责作战,但权利范围比征东大将军小得多,且一定程度受征东大将军节制。现在鼎炀侯决心速战速决,赵逊即便阻止,也无济于事。
此后张隽又询问了尹秧城防务、晋军活动情况,以及周边被占城池的情况后,之后召开一系列军事会议,核心主旨内容是择机与晋军决战。
而与此同时,百里燕没资格列席会议,一直守在城北的门楼里观察咸军状态。
一批批的战船靠岸放下咸军,而后又一批批的离开,替换下一船咸军上岸。
舰船既有大小战舰,也有槽舰、运粮的辎重船,这些船塞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