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将正在向赵将军禀报。”
“哦,晋军可有动静?”
“无动静,各地守军皆因霍乱病死不少,如今正忙于从晋国调兵。”
大约十天前,赵逊让钟衡外出打探周边城池情况,并调查晋军动向。由于霍乱影响,各地死伤不少人,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最少的也减少了一成人口,放大到整个咸国江东,死亡人数不会少于十三四万,加上晋军及民夫暴毙者,得有十六七万。
此外还打听到晋军正在囤粮,大量粮船源源不断通过晋国北海海岸,走内河漕运运往咸国,而后再转运陆路送抵肥城。
最让人意外的消息莫过于关于自己:
“校军郎,你是歧国人,可知歧国有一世子百里燕。”
“确实有此一事。莫非钟衡将军又打探到什么消息。”
“歧国大王百里规驾崩。”
“驾崩!”
闻听百里规驾崩,百里燕内心触动颇多,尽管只是生物学上的父子关系,但好歹一国之君,百里燕的生父,精神深处的波动,依然能感受到来自曾经那个百里燕的悲伤。
迅速掩饰去失落,百里燕追问道:
“据在下所知,岐王正值盛年,为何驾崩。”
“据信,歧国质子百里燕层随晋军来攻我,死于九里坡乱军之中,说是被我军所杀,简直一派胡言。”
对于晋国散布的谣言,钟衡既是气愤。百里燕却反应平平,他问:
“而后呢?”
“而后晋军竟然厚颜无耻,以送殡名义,发水军携百里燕棺椁前往歧国发丧,这水军如今是占住了歧国海港,不打算撤回,而且还听闻歧国为此对我咸国怀恨在心,为替百里燕雪仇,竟赠晋军金银米粮来战我,想来甚是可恶。”
钟衡说的咬牙切齿,百里燕完全能想到当时什么情况。
百里规由于郭氏一事一蹶不振,从此沉溺与酒色当中,五十岁不到身体亏得不行,眼下小儿子死讯传到,激动之下刚刚下葬儿子,老子也归西,百里律继位称王,也就是百里燕的兄长,顺理成章的继位。
而且还有晋军水军驻扎,觉得自己弟弟的死,换来了晋国的撑腰,为平衡南方卫国的威胁,面对晋国使臣的讹诈,百里律居然还自己贴脸上门给人讹诈。
当然,作为弱国,往往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并非全都是君主和统治阶层的问题。
听到这里,百里燕不禁光火。此时赵逊似有发现,打断钟衡说话:
“魏贤,本将军见你目中生火,莫非真以为我咸国兵士戕害了歧国世子。”
“非也,在下以为,此乃晋国毒计。”
“哦,说来本将听听。”
“赵将军也许不知,这中原以西之卫国国土虽大,人口虽多,但因治政落后,而国力其实不如志国,且地处内陆无海岸,故而水军羸弱。卫国老王远比百里规年长,却稳坐王位数十载,其原因无非二者。
其一,卫国周边没有志国这般强国霸主,论国土,东临之徐国、孙国两国相加,勉强比卫国大,比之人口,两国虽比卫国多,但单论一国,却远不及卫国,此乃其一。
其二,卫国以西乃西海四国之赵、陈、歧、燕,都是小国、弱国,连年征战,已臣服卫国,故而连年亦被卫国讹诈。
且陈国、赵国西部边境又与丘山、殇族、西貘夷三族蛮夷接壤,故而令西海四国无法抽兵抵御卫国,西海四国屡战卫国,每战必败。
只因卫国四面皆无强敌,又有赵、陈两国抵御蛮夷,卫国可高枕无忧。
但正因为此,卫国却无力争霸,更无力东进,吞灭徐国、孙国。而晋国却打算以歧国为根基,进而先吞灭卫国而后谋求东西对进,最后一统中原。”
百里燕深彻细致的分析得到赵逊肯定,其说道:
“此言甚有道理。只是本将不明白,卫国如此大国,晋国何以胜之,且海路遥远,陆路更遥不可及,晋国为何非要取卫地而图中原,如此岂非空耗国力。”
“将军所言正切要害。卫国虽大,却从未真正与中原霸主志国正面交战,虽有大军百万,却都是以众欺寡,与壮汉力士蹂躏三岁孩童无异。且卫国甚是野蛮,素来不为中原所认同。
至于晋国吞歧灭卫一计,在下并不认为此计可行。毕竟无论陆路还是海路,距离皆遥不可及,无非是晋国相国公叔阔之空梦尔。”
“呵哈哈……此言甚好,到头来何尝不是一场梦。”
………………………………
第62章 骇穗之战(1)
卫国这个诸侯很大,比晋国还要大一些,与志国大体相当,但经济实力整体不如志国,很大原因是中原各国在八十多年前都陆续实施了变法,有的则更早。
当然,近年中原也在陆续或多或少进行变法,但大多都是对以往变法的不足之处进行变法,并没有伤筋动骨。
而卫国这些年没有实施任何一次变法,君主制度的维系依靠三公九卿体制下的旧封地制度,甚至依然延续陈旧的半奴隶半人身依附制度。
如今中原各国奴隶制度趋于半废除,而且奴隶来源主要是战俘和囚犯,而非纯粹让普通民众变成奴隶。卫国的奴隶就是靠抓小国的老百姓为奴,这是本质上的不同。
同时由于没有变法,卫国的农业、商业、工矿业相对落后,尽管铁矿开采较早,产量比晋国略大,但冶铁、铸铜方面的技术落后中原平均水平。
更要命的还在于中原已经普遍推广牛耕,青铜犁翻地技术,而西海诸国,包括卫国在内,仍旧没有普遍推广牛耕和青铜犁技术。
很大原因是奴隶制度下人力相对充足,导致大量既得利益权贵不愿意耗费大量资本投入技术变革。
试想,反正奴隶到处都能抓,干嘛费老大劲儿花大价钱去搞科技,反正也不缺人。
更进一步而言,本质上如果推动了变革,老百姓日子会好过,奴隶会变成工人、农民,释放大量劳动力,老百姓日子一好过,奴隶变成工人,为什么还要享受奴隶的待遇,当思想发生改变,叛乱和抗争将不可避免,势必动摇贵族的既得利益。
虽然技术和体制上的整体落后中原,但由于人口和土地面积巨大,让与之接壤的孙、徐两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仍然是农耕时代,一个早期的单纯技术领域代差,并不足以提高整体绝对生产力和经济实力,而农耕时代人是根本的国力,人多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业效率的低下。
卫国人多地广,几十年来卫国未曾遭遇军事上的重大挫败,尽可以欺负小国练练手。
此前公叔阔正是看到了卫国空有的强大,制订了远攻近交的方略。但公叔阔却忽略了最为致命,同时这个时空下也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地缘政治。
隔海兼并一块土地,哪怕是殖民,最后也会变成美国脱离英国,澳大利亚脱离英国,整个南美脱离葡萄牙、西班牙的大规模独立了事件,就因为隔着海。当然,其中还有文明本质特性差异带来的结果,中国文明的认同性不可否认比西方更强。
因此距离可以扼杀所有企图隔海建立帝国的可能性,即便是进入工业时代,也难以远隔万里遥控自己的军队。
人的思想都是会变的,没人知道你派出去的,最后会不会自己占山头自立为王。所以公叔阔的战略,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虚无缥缈。更要命的是通信和交通,不解决快速交通和通信,难以在根本上维护飞地的行政管辖。
更何况晋国攻打咸国,志国虎视眈眈,不先摆平了中原之战,就隔海扩张,这是水里拖到草,越拖越重。
百里燕、赵逊说话之际,门外忽然有人来报:
“启禀赵将军,江面发现我军旗帜。”
赵逊闻讯大喜:
“可知何人旗帜!”
“不知,只有咸国军旗迎风飘扬,并未见帅旗。”
“快,速引本将前去!”
“诺!”
咸军援兵来的出人意料,比预计早了太多太顺利,不禁让百里燕(既魏贤)怀疑,是否是晋军假冒的咸军前来赚城。
一行人等匆匆来到城西,爬上城墙远眺江面,可见大小战船不计其数遍布江上:
“赵将军,可是咸军战船。”百里燕问道。
“正是我军战船,不曾想援军来的如此之快。”赵逊喜出望外,迅速令人竖起旗杆,挂上了咸国军旗。
约莫半刻左右,咸军战船已经看的非常清楚,大量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