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行-第1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技术交换更需要贵金属。

    梁国控制了中原最大的贸易枢纽,同时结好了长孙控制了北海要道和长孙国内的贸易站点,并通过经济辐射,牢牢牵制着孙国旧地的贸易站点,如此中原核心贸易站点多数被梁国控制。

    此前砡工派又依附于梁国,高级冶炼和织机技术为砡工派和梁国所垄断,梁国的商品能左右主要诸侯国的经济运转,加之梁国军力并不弱,历来还没有诸侯敢于攻打梁国。

    因为时诸侯间的矛盾,总能制造出一批选遍站队支持梁国的诸侯,籍此获得梁国的经济好处和政治默许,因此梁国借助经济实力和谋略诈术,不断将诸侯国玩弄于鼓掌间。

    但是善恶终归有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最近三十年间连续出现四个意外事件,打破了梁国推进的既定政策。

    其一,晋国攻咸未完全达到目的,由此没有进一步激化咸国内部矛盾,导致了黑巾之乱未能一口气灭亡咸国反被咸国拖住。

    其二,黑巾变异,不受控制的反噬梁国,致使梁国转变方略。

    其三,咸国突变彻底扭转了经济一家独大的局面,南境战争输入的贵金属给志国续了一大波命,也给卫国带去了不小好处。

    其四,卫国这个二愣子满脑子野蛮思想,入主中原不受控制的膨胀发展,打乱了中原既有地缘政治格局,为咸国做大提供了缓冲空间。

    几件事情一叠加,最先抵消的是经济优势,其次是梁国的政治公信力再几次三番背信弃义之下消耗殆尽,当经济政治两大金钟罩都失效时,军事力量将成为最后保障自卫的手段。

    但现在经济政治全面落于下风的梁国,在咸国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多年来积累的地缘政治深层矛盾,会促使诸侯持谨慎态度。

    由于受到通信技术和决策速度的制约,咸军以卫军攻击梁军的消息,无法在短时内传到各国,并被证实。同时诸侯仍需要摸清其他诸侯的立场,才会做出反应。这个过程少则两月,多则三四个月。

    等到三四月后,战争指不定都打完了,那时在谴责,再组织包围网,各国遣使游说会盟等等等,等到组织起反咸联盟,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

    其二,需要掌握火候和底线。攻击梁军是以卫军名义,是攻击而不是灭国,天子是万万不能搞下台的。理论上谁搞掉了天子谁拿到了玉玺才算是正统,你把天子搞掉了,人家就得搞你。

    其三,做婊子还得竖牌坊,得让世人无话可说。因此以卫军名义打下的梁国土地被咸军接管后,得好话好说恭恭敬敬的双手奉还,让天子表示感谢。

    其四,也是最现实的,攻打梁国城池的目的政治意义是其次的,主要是打击梁国本土,制造经济恐慌,让汇聚在梁国的各国商人心里明白,梁国不再是最安全的投资国。籍此制造经融动荡,驱赶资金使之流向各国,最重要的是流向咸国。

    最后,利益的本质是经济和资源,为了土地也好,为了政治抱负也罢,但凡治国要达成目的,都离不开经济。咸国商品和经济牢牢锁住了各国诸侯,而今咸国发兵百万,谁想做出头鸟可以试试咸国这口刀快不快。

    只要把握住了红线不做的太过分,战略上咸国具有很大主动权,也是眼下能破解梁国出兵带来一系列政治后果的上策。

    :。:


………………………………

第1044章 贼喊捉贼(2)

    权衡再三,百里燕最终同意了宗伯泰建议,但决定好下,要做起来却不容易。毕竟是揍宗主国,不宣而战,没有咸王的手谕,先斩后奏,得要说服各军主将才行。

    眼下叶信、薛胜两镇在外,无需询问他二人,方亮、田鹏第六镇军、周空第八镇军,问题倒也不大,剩下的唯有徐谨的第一镇需要说服。尽管与徐谨私交极好,但瞒着咸王不宣而战,他未必会同意。

    当晚,百里燕将决定先透给了周空,其大吃一惊:

    “不宣而战偷袭天子之师,这可是触犯众怒之事,你疯了吧!”

    “别激动嘛,先听我把话说完。梁国很快将与卫国、长孙勾结联合来攻我军,若是被梁国夺取贡祥、培郡、尚雪等地后果不堪设想。梁军必会默许梁军经由梁国控制土地转运粮草运送兵员,届时梁国只需躲在幕后令卫与长孙来攻我。

    到那时,纵然我军兵器厉害,但倘若卫军、长孙军与我相持久拖不觉,晋国、志国乃至徐国必趁势来犯,届时咸国必陷诸侯联手围攻之下,局势极为不利。”

    周空不懂政治,百里燕说的道理,她难以理解:

    “长孙与卫国互为死敌,如何能捐弃前嫌携手来攻我。”

    “政治便是如此,昨日可以相恨相杀,今日就可爱的死去活来,尽管心猿意马同床异梦,但并不妨碍他们面对共同威胁时捐弃前嫌联手对外。

    眼下我国锋芒毕露,卫军东线大败,已经无力抵挡我军攻势,而长孙本就羸弱不堪,独立难支。在我军重压之下,外部威胁甚于两国自相之威胁,其必然要联手对我。

    而且我军即将切断西线卫军归路,而梁国是连同卫军南退归路的唯一途径,梁国必籍此为要挟,迫使卫军与我死战,同时以卫军退兵为资,引诱长孙对我用兵。

    如若我军西线陷入被动乃至久战,晋国在江东必会有所动作,志国也会因为内忧而转移国内矛盾,对咸国开战。因此必须迫使梁军撤回本土,就必须歼灭进入贡祥梁军。”

    “那也不能先斩后奏啊,咸王若知岂不问罪与你。”

    “是,是有此可能。但情势紧迫,已无暇禀报大王征得同意,必须当机立断。”

    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农耕文明下通信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信息的传递,前线处于进行时态,而首都处于滞后时态,无法知道前线发生的动态,这时就要求将帅果断决策,降低事态变化带来的损失。

    而有些重特大足以改变命运的事件,无法及时取得君主的许可,必须做出决断时,就可能给日后君臣间埋下隐患,乃至杀生之祸,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多时候都没什么好结果。

    有鉴于干系重大,翌日,百里燕只安排徐谨、蒋杰二人前来治所密商。田鹏、方亮所部约两万压在贡祥境内,其余主力尚在净源,对他二人而言脑子里对天子压根没什么概念,除了百里燕,没人指挥的动他们。

    “今日请二位将军到此,是有一桩大事与二位商议。”说着,百里燕取出昨晚送到的密信先给了徐谨,而后继续说道:“主意本帅已经拿定,只是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话音落下,蒋杰忙问:

    “副帅,究竟是何消息。”

    这时正值看信的徐谨脱口而出:

    “梁国出兵了!”

    蒋杰闻讯诧异,低头看去徐谨手中说:

    “梁国出兵,是去贡祥?”

    “正是,还是调动的梁国禁军,应该会与驻屯北面的梁军主力一部汇合后再出兵。据此算来,应该会先于我军占据贡祥更多土地。只不过梁国出兵应与我军有利才对,副帅召我等前来商议此事,难道梁军欲对我军不利?”

    徐谨猜测道,一旁蒋杰接话说:

    “梁国素来两面三刀挑拨离间,名为上邦实为小人,按其以往一贯秉性,此番出兵不会按什么好心。眼下卫军西线主力数十万人压在长孙境内,如若卫军南归通道被掐断,而我军势强,卫军不会正面死战。

    现在梁国主动招惹卫国,便是给了卫军攻打梁国应避实就虚,而求生路的口实。梁军明知此理,应该安分守己不去招惹卫国才是,却冒险攻卫,其定怀有叵测居心。”

    “蒋将军所言不错,梁国确有叵测之心。”百里燕肯定说道,取出地图摊在桌案上手指着贡祥与二人继续说道:“贡祥与净源乃卫军南归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卫军或从梁国南下,或绕道攻打康郡县、名田郡郡南下,因此我军截断卫军归路的同时,梁国亦截断卫军归路。

    但我军是断然不会放卫军南归,可梁国就未必了。如若梁国串联卫国攻我,我军在西线将陷入十分被动境地。”

    “我军有精良火器与大炮,卫军根本不堪一击,纵然梁国从中作梗,焉能阻止我军扫掠卫军。”

    徐谨不屑道,百里燕态度十分谨慎,他说:

    “如若卫军避而不战死守各地,我军主力将长期钉死在西线,消耗钱粮,浪费民力耽误农作。梁国此番并非打算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