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败家子-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李愔来说,五姓七望如此大方,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有了五姓七望的这些人力和财力,可以大大缩短这条铁路的工期啊。

    五姓七望,真的是好人啊!

    计议已定之后,铁路的修建,也提上了日程。

    而接下来,太原王氏,提出要和蜀王,就盐业展开合作。

    太原王氏,原本就掌控着大唐的盐业。

    而现在,蜀王掌握了新的提炼方法。

    能够提炼出更加精纯的食盐出来。

    这些实验的纯度,比他们王家煮出来的盐,不知好了多少。

    好在蜀王的盐矿,规模并不大。

    目前仅仅在益州还有附近的几个州销售,对太原王氏来说,形成不太多大的冲击。

    但是,这盐业可是太原王氏的经济支柱之一。

    盐业,绝对不允许出任何问题。

    他们必须要将这新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第一步,王家准备先以合作的名义,看能不能暗中将食盐提纯的方法,掌握在他们手中。

    不过,这食盐,可是以后李愔对付五姓七望得一大利器。

    李愔又怎么可能,会将食盐的提纯之法交给太原王家呢?

    更何况,王家要的,一定是食盐的独家代理权。

    王家得到这些精盐之后,必定会以高价卖出。

    而李愔,根本就没准备用食盐来谋取暴利。

    所以,李愔以益州的食盐生产,只能满足益州周围的需求为理由,拒绝了和王家的合作。

    而太原王家,只能作罢。

    其实,太原王家原本的计划,是自己出资购买蜀王的提纯技术。

    不过现在,太原王家的联络人,并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因为他发现,蜀王根本就不可能将食盐提纯技术卖给他们。

    如果现在他们提出来这个要求的话,恐怕会将以后的路都给堵死了。

    既然如此的话,那还不如不提。

    来日方长,将来,总有机会得到食盐的提纯技术的。

    ……

    几大世家的人手,居然很快就到位了。

    铁路的修建工作,再次提到了日程。

    而修建铁路,前期工作,就只能由李愔亲自主持。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李愔见过铁路,知道铁路如何修建。

    首先,是图路线得选择。

    这个,不需要怎么勘探。

    直接借鉴后世从益州到长安的铁路干线就足够了。

    光是一个勘探,就能节省下一两年得功夫。

    而接下来,就是先将需要铺设铁路的路段清理出来,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都要做好。

    铁路的铺设,只要路段好,其实不需要清理多宽的地方。

    先清理出路段,然后再上面铺设小石子,压平之后,在上面铺设枕木和铁轨。

    大体的流程,就是这样子。

    不过,先期的工作,因为大家从来都没做过这项工作,先期的进展十分缓慢。

    不过随着时间的进展,这项工作的进展,逐步的加快。

    尤其是铺设石子的过程,随着业务的熟练,速度十分迅捷。

    至于钢轨,都是在炼钢厂里面,用平炉和转炉炼钢法炼制出来的。

    为了加快铺设铁轨的速度,李愔又特意在铁路毕竟的道路旁,专门建设了几座炼钢厂。

    这样的话,铁轨的运送距离,就大大缩短,效率也能一下子提高好多。

    不过,当一段铁轨被铺设出来之后。

    无论是那些工人,还是五姓七望的代表,还是其他人。

    几乎所有看到铺设成功的铁轨路段的人,都会傻眼。

    这,就是蜀王要铺设的铁路吗?

    就这么窄窄的一条道,到底要怎么走人?

    就算是过车,也根本就过不去啊?

    这修建起来的铁路,既不能过车,又不能过人,又有什么用啊?

    五姓七望的代表,看到这铁路修建成这样,作为出资方之一,当时就不能忍了。

    他们忍不住找到蜀王李愔,责问他,为何将道路修建成这般模样?

    修成这样,还怎么行走?

    他们的玻璃,到时候又将如何运送?

    面对五姓七望的责问,李愔只觉得很难对他们解释清楚如此深奥的问题。

    只能向他们保证,等铁路修好之后,他担保能够将玻璃,全部都运送出去。


………………………………

第352章 弹劾蜀王

    李愔原本以为,要说服五姓七望,还会费一番口舌。

    没想到,居然并不需要。

    在听到李愔的保证之后,五姓七望,居然似乎一下子就相信了,再也没有来质问过。

    这时候,就连李愔自己都在怀疑。

    难道本王的信誉,已经坚挺到这等地步了吗?

    李愔当然不相信,五姓七望的人,会对他信任到如此地步。

    说不定,是他们正在准备什么阴谋诡计而已。

    不过,对于五姓七望之人得阴谋,李愔现在都懒得理会。

    在益州,李愔还真的不怕五姓七望。

    有什么招数,就使出来好了。

    ……

    铁路期初得修建,已经步入了正轨。

    整条铁路的路线,也已经规划完成。

    接下来,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进行铺设就好了,不需要李愔随时跟着。

    而李愔,终于可以腾出时间来,返回益州,继续规划益州的发展方向了。

    现在,益州的真正管理者,其实是都督府得长史上官仪。

    上官仪不愧有宰相之才,在短短几个月的功夫中,就将整个益州完全掌控在手中。

    当然了,这里的掌控,是相对的掌控。

    如果说对县乡乃至村的掌控的话,仍然需要地方世家的支持。

    不过,和大都督作对的赵家,已经被消灭掉了。

    王家,彻底地投奔向大都督。

    剩下的两大世家,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而他们,也不敢翻出什么浪花来。

    这两大世家,官府的命令,都极为配合。

    而因为目前的益州,各地都在进行大建设。

    如果按照后世经济的一项重要指标GDP来算的话,目前益州的GDP大概比大都督就任之前,起码翻了一番,甚至更多。

    ……

    长安,皇宫之内。

    李世民御案上的奏折,忽然多出来上百封。

    这些多出来的奏折,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弹劾蜀王李愔。

    而为首的,就是王家的王信,还有其他五姓七望世家的官员。

    而他们弹劾蜀王李愔的理由有两条,第一条就是,蜀王来到益州之后,不顾百姓死活。

    只顾着建造新王府,并且劳民伤财,修建毫无用处的铁路。

    而他修建的铁路,全部都是用上好的钢材修建,而宽度只有四尺多。

    这样的宽度,能干什么?

    除了好看之外,简直一无是处。

    这不是劳民伤财,又是什么?

    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穷奢极侈,这就是他们弹劾蜀王的第一条。

    而第二条则是,蜀王荒诞不经,不理政事,属于教化。

    现在整个益州的百姓,在蜀王去到蜀地之后,安于享乐,不事生产,不孝至亲。

    而整个益州,在今年的科举考试之中,竟然没有一个考生高中。

    这足以证明,在蜀王来到益州之后,益州的教化,简直形同虚设,毫无建树。

    这两点弹劾,对一个皇子来说,是极为致命的。

    皇子担任大都督,一般情况下,都是遥领。

    也就是只是名誉上的大都督,地方上实际的政务,还是当地的刺史说了算。

    但是现在,李愔不但是益州的大都督,并且同时兼任刺史一职,还有持节权。

    这,已经可以说是益州的土皇帝了。

    如果再加上世袭罔替这一条的话,那可就是益州真正得土皇帝了。

    本来,如果李愔励精图治得话,那也就罢了。

    就算他啥事不干,混吃等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现在,偏偏他刚到益州,就迫不及待地为自己建造王府,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并且,在官员最看重的教化方面,更是做的一塌糊涂。

    这两方面,对蜀王来说,是致命打击,是抹不去得污点。

    当然了,朝堂之上,并非一片讨伐的声音。

    也有人,为蜀王李愔说话。

    比方说,卫国公李靖,就站出来为蜀王李愔说了一句公道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