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或者每次发起进攻,不多不少,一面城墙打掉他一二百人,四面城墙就是五六百,那么十天就能够消耗掉对方五六千,二十天就是万人左右……而且这些被消耗掉的蒙古人,可都是站在前排的弓箭手,是蒙古人中的精锐。
即便是打个对折的话,那也是消耗掉五六千人,实在不行,就再加上二十天、甚至三十天,反正大明的目的,也并非就是要将建昌城打下来。只要皇太极不退兵,不从皮岛和獐子岛等处抽调一定的兵力回援,大明就会跟蒙古人一直这么耗下去,一直就这么敲击着蒙古人的心头,让他们随时都会感觉到痛。
………………………………
第439章 求援1
c_t;因此,皇帝陛下虽然对建昌城拳打脚踢,可眼睛却始终盯着皇太极的动向,此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
所以,明军的攻城战,依然是这样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地进行着。最新章节全文阅读若是蒙古人的那些弓箭手想缩回去,那么明军就向前推进,并做出一副要攻城的架势,直到再次将那些蒙古精锐吸引到前排、再次成为后面火铳手的靶子为止。
如此这般,明军的牺牲肯定也会比驻足在八十步之外随之加大一些。尤其是接近建昌城的护城河、接近城墙的时候,伤亡还是很大的。
可是这也是必要的,是必须要经过的历程。皇帝陛下和孙承宗、何腾蛟等人都认为,目前的这些明军,必须要经过一定的锤炼,才能成为可用之师。如今在建昌城的此番攻防之战,应该算是不温不火,对于锤炼一支部队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太过惨烈、太过血腥,目前的辽东这几支明军显然无法承受,若是硬要进行锤炼的话,很容易让他们承受不住压力,从而导致崩溃,而这……也并非皇帝陛下的本意。
而若是过于“温文尔雅”的话,部队见不到丝毫的血腥,虽然能够“全师而退”,可自然也得不到丝毫的锤炼。大老远地开过来,劳师远征却没有经受任何挫折磨难,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远非皇帝陛下所期待的那样。
而在经过了第一次混乱、见识了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之后,明军兵士也颇能稳住阵脚、不再发生未曾接战,就大有崩溃的迹象了事儿了。' '
与此同时,何腾蛟及其手下的参军人员,也深入到部队中间,通过与普通兵士和下层校尉的积极接触,让他们明白了一个事实――只要他们全力对敌,朝廷自会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安全,尽可能地不让他们处于危险的境地……但是,这也不是说,就不会有危险,就不会有牺牲了。战争毕竟是勇敢者才能参与的,朝廷和皇帝陛下也为此准备了足够的奖赏,奖给那些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大明勇士。
而且朝廷保证,这些奖赏会直接到人,若是发现当官的意图侵占,他们可以越级申诉,皇帝陛下一定会主持公道。
参军人员的工作没有白费,很多人已经逐渐升起了“凭借战功挣得一份出身”的想法。
“吃粮当兵”是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军户的共同意识,也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在有了更“诱*人”的赏格、而且也不用担心这赏格会被人“截胡”的情况下,他们就不会再满足于“当兵吃粮”了。
当然了,其中自然也是有些人,依然是贪生怕死之辈,有些将官也是仍然存了从中克扣、妄图侵冒的龌龊想法。这些人,显然已经划入了被淘汰的范围,只要时机或者时间合适,淘汰没商量。
――――
色楞派出的求援信使,向西、或西北方向的,即使越过了明军的包围圈,多半也被林丹汗派来的斥候截杀。即使有侥幸穿过重重防线的,可在茫茫的草原上,若想寻到可以求助的“友邻”,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成功的。
再者说了,如今的蒙古,归附后金、与建昌城的蒙古人算是还有着“友好关系”的,多半都已经向东边移动了,而仍然留在察哈尔以西、以北地区的,多半是以前就亲近林丹汗、或者最近一段时间受了林丹汗的“诱*惑”,重新从后金那里回归林丹汗怀抱的蒙古小部族。
因此,色楞派到这个方向的求援信使,即便能够突出重围,多半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而从建昌城向东、以及东北方向,是一条康庄大道,色楞派出的求援信使,自然可以纵马驰骋了。
所以,最先得到建昌城被明军攻击消息的,是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军。
皇太极留下来镇守锦州的,是一名副都统,姓伊尔根觉罗,名叫哈占。哈占率领着五名协领或参领,万余名由马甲、步甲和养育兵组成的混合部队,分别驻守在塔山、松山、杏山、锦州和大凌河各处。
哈占姓伊尔根觉罗,也是女真人中比较有头脑的。
说实话,建昌城被明军包围攻击,不用色楞费心派人通知,哈占也早已得到了本方斥候的汇报。而且几天前色楞派出的第一批信使,也曾经到过锦州。可当时哈占借故没有出面,只是派了手下敷衍了一番。因此,他对建昌城的情况,也并非一无所知。
按理说建昌城的蒙古人是后金的盟友,而且苏布地还带领着数千蒙古人随同皇太极出征,因此建昌城有难,后金都是应该伸出援手的。而色楞也是如此想象,他寄予最大希望的,就是距离最近的锦州等处的后金驻军。
但是,哈占虽然有心伸出援手,可却无力派兵。
锦州等处的重要性,哈占是心知肚明的。
后金早晚要南下,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南下最直接的通道,就是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一线,打通了这一条通道,大军就可以直逼大明的京城。
因此,锦州等处若是一直握在后金的手里,肯定就不会成为后金将来南下的一大障碍,由此就可以省却很大一部分时间和兵力。
虽然目前的情况有些棘手,后金有些自顾不暇,可只要度过了眼下的难关,后金的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的,伊尔根觉罗・哈占对此充满了信心。
所以,能够被皇太极点名镇守锦州等处,哈占感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也是自己莫大的荣幸。他因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将锦州等处防卫的固若金汤,决不能在他的手里丢掉,以做为不久之后后金再次南下的桥头堡。
为此,受了皇太极的命令之后,哈占几乎居无定所,日夜巡视这五处城池,督促手下的五名协领和参领,不停地加固城墙。另外,他还四处派兵,将游荡在附近的人口悉数收拢而来,身体强壮一些的,就强迫他们干活,但是所给的食物,仅仅保证维持生命。因此,这些人的死亡率始终保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锦州等处的城墙,也几乎是用白骨垒成。
宁远城明军的动向,自然也是哈占要时刻关注的。
哈占派出的斥候,除了在锦州等处周围,就是宁远城那边派去的最多。
………………………………
第440章 求援2
c_t;哈占接受了皇太极的命令,镇守锦州等五处城池之后,他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到了两个地方。最新章节全文阅读这两个地方,一个就是他要镇守的锦州等处及周围,另一个地方就是百多里之外明军的桥头堡宁远城。
两大对手的桥头堡相距不过百多里,急行军的话,一日之内就可到达,若是骑兵突袭的话,五六个时辰那是富富有余,而且还是“到之能战”。
因此,虽然皇太极临行之前,一再叮嘱,绝对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受了明军的诱*惑,否则锦州等处很有可能得而复失。
所以,哈占除了加紧修筑防御设施,就是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尤其是宁远城周围,他需要每日都掌握明军有无出兵的动向。
可是,最近一个时期,从宁远城返回的斥候急剧减少,有时甚至数日不曾回来一波。哈占感到很是不妙,他觉得明军要采取什么行动了,否则不会如此紧张。
但是,几天之内,宁远城二三十里以外的斥候仍然可以按照正常的时间返回,而且他们所提供的情报中,也没有宁远城明军出动的任何讯息。
虽然如此,哈占心中的那根弦仍然没有放松,他往来巡视的更加频繁了,对手下协领和参领的督促更加的严厉。
因为哈占知道,皇太极率领后金大军撤退之后,明军随时都有反扑的可能。
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锦州等处不仅对于后金来说位置重要,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同样的视为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