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围,肯定是要付出一些牺牲的,因此,你也肯定要给人家一些补偿。而最常见的补偿方式,无非就是一些牛羊等牲畜。可在如今这个时候,牛羊是多么的珍贵,那就犹如……恐怕很难用一个蒙古词语来形容。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自己硬抗下来呢!尽管因此建昌城受到的损失要大一些……可即便是其他蒙古部族前来支援,建昌城内的蒙古人肯定也是要受到一些损失的,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的事情。
最为关键的是,看样子明军的进攻欲*望并不是多么的强烈,似乎是在敷衍塞责,似乎是在做出一副样子,给上面的人一个交代而已。
众所周知的是,在城池的攻防之战中,若是双方士兵的战力相当的情况下,肯定是进攻一方所受的人员损失要大一些……防守一方有着城墙的掩护,而进攻一方虽然也有巢车和盾牌,但因为都是处于移动当中,并且最后总是还要攀爬城墙、或是撞击城门,因此他们的掩护总有缺失的时候,所受到的打击也是不可避免。
第一天的战斗,给色楞的印象就是明军非常害怕牺牲,因此在八十步之外就裹足不前,用躲藏在再后面的火铳手来对蒙古人进行一些敷衍性的射击。
在战斗开始的时候,色楞以为明军停留在距城八十步之处,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而裹足不前。
此后几天,色楞就想把宝贵的蒙古弓箭手雪藏起来,让他们退到远离城墙前沿的地方,避免无谓的伤亡……反正明军也只是在八十步之外,只要他们不试图靠近城墙、不试图攀爬城墙、而只是施射一些箭矢的话,对建昌城的威胁就不是多么大,因此最多派上一些普通蒙古青壮、甚至一些召集来协助守城的人来充充数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明军似乎也预料到了这种变化,因此一经注意到城上射出的箭矢,在劲道和准头方面出现弱化的现象,他们就会向前推进,并且有几次越过了护城河,也有几架云梯搭上过城头。
那些蒙古青壮和召集而来的人,虽然也都是不怕死的勇士,可显然临敌的经验极度欠缺,敌人仅仅推进到护城河的附近,他们就开始慌作一团,导致本方阵脚不稳,险些出现崩溃的现象。
无奈,色楞又重新将蒙古弓箭手调到前沿,一顿猛烈的箭矢之后,明军才重新撤回到八十步之外。可与此同时,一直沉寂的明军后面的火铳手也再次开火了,蒙古的弓箭好手也因此又损失了一些。
同样的进攻模式被明军不厌其烦地进行了五天,色楞感觉有些不妙。
………………………………
第438章 温水中的青蛙2
c_t;“其中一定有什么阴谋?!”
色楞虽然已经意识到明军如此的做为肯定不是漫无目的,可他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依然百思不得其解。'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不过,有一点他是绝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明军如此的作为,就是想最大可能地将蒙古精锐消耗掉。
这也并非多么意外,因为就是他色楞,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就将明军彻底消灭掉?!
色楞要重新检点一下本方的伤亡情况了。
“来人,去把开战以来……各处送来的那些情报给我找出来,”他吩咐手下。
那人答应一声,就出去了。不一会儿,他就将四五个匣子给色楞送了过来。
此前几天,在每天的战斗结束之后,每面城墙都要将本方的伤亡情况,以及估计的对方的伤亡情况报到他这里,他也专门制定了这个人妥善保管。但是,因为诸多事务缠身,色楞有时候看一下,有时候忙起来,就干脆看也不看。反正这名手下每天都是向自己做一下扣头的汇报,色楞只知道伤亡的数字一直没有多么大的变化。
因此,色楞就一直没有抽出时间仔细看一下,更没有进行一下汇总,因此脑子里虽然只有一个大概的情况,却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今天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色楞要亲自汇总一下开战以来的情况了。
经过细细核算之后,色楞的汗就下来了……建昌城休矣!
如果色楞还以为明军停留在距城八十步之处、蒙古精锐弓箭手一出即可溃败,是因为他们贪生怕死而裹足不前的话,那么此时他若是还那么想,就是完全的愚蠢颟顸了。
核计的蒙古人的伤亡情况是这样的:
色楞亲自指挥的东面城墙,因为双方都做为了重点,因此攻防的人员都比较多,双方互射的场面要激烈一些,伤亡也比其他三面严重一些。经过统计,五天来竟然有接近千蒙古人,因为阵亡或者重伤从而退出了战斗。其他三面城墙,虽然要少一些,可最少的也要五六百,多的达到了七八百之数。
这些数字,是不包括那些青壮和召集而来之人的,是完全的蒙古弓箭好手,是蒙古人的精锐。
大概地算了一下,这五天,建昌城内的蒙古人损失了接近三千人。这还是后来守城的蒙古人注意隐蔽自己的情况下、以及由青壮和召集而来之人协助盯防一段时间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这么多的伤亡。
这三千人,可都是蒙古人中的佼佼者啊!
这才是五天,若是再来个五天、十天的,明军就不用攻了,直接排着队开进建昌城就可以了!
色楞一意识到这个问题,犹如万丈高楼失脚,扬子江中断缆崩舟一般,马上两眼要发黑,脑袋要发晕,腿脚要发软……他赶忙扶住了身边的桌子,好悬没有当场摔倒在地。
色楞稳了稳心神,终于稍稍平复了心绪。
他看了看,好在刚才已经把闲人都打发出去,所以此时身边没人。
这种情况绝对不能传出去,若是事机不秘,恐怕会极大地动摇军心,对守卫建昌城是极为不利的。
他想想都后怕的紧!若不是自己及时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恐怕十几、二十多天之后,自己会在猛然间,发现城头之上的蒙古人已经寥寥无几,到那时才是哭天不应叫地不灵,只有引颈就戮了。
好在他及时从不知不觉走向覆灭的途中清醒过来,否则死到临头都不知是怎么死的。
虽然他即使清醒过来,可暂时也没有办法从那一锅温水中跳将出来,但是也总比稀里糊涂的被煮熟了强吧!做个明白鬼也总比做个糊涂鬼强吧!
自从归附了后金以来,虽然安定了一些时日,可在蒙古人的心里,以前的那种凝聚力就不复往常了,若是遇到大的波折,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或者干脆不知还有没有人,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
色楞知道,这丝毫怪不得族人,即便他们中有些人出卖民族利益,他也不会感到意外,甚至也不会为此感到难过、伤心和愤怒。这是因为,他这个族长,已经带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头,做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榜样。
但是,在彻底绝望之前,能够采取的措施,还是要尽量地争取。
他知道他必须使出最后的那一招了。因为,即便附近的蒙古人能够前来支援,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最多只能起到延缓建昌城陷落,而无法彻底解围。
最为要紧之计,就是向皇太极求援,请求他能够尽快派出援兵,哪怕是将苏布地所部的人马派回来也行啊,总能缓解一下建昌城目前所面临的局面。
在色楞的心里,已经感到必须得要皇太极派回大军,建昌城才能彻底摆脱困局。
苏布地所率领的建昌城蒙古人虽然都是百战勇士,可惜的是,经过几番征战之后,人马折损也很是严重,如今也只有数千,最多不超过五千。以这点人马,前来解围,而且还是千多里之外奔驰而返……若是一着不慎,恐怕是凶多吉少。
要知道,即便中间没有耽搁,连来带去,也是需要十天以上时间的。
十天,那可就是两个五天,以前五天的伤亡情况来看,建昌城最少也要损失两千人。十天过去之后,守卫建昌城的蒙古人能够保证城池不失,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因此要想配合回援的苏布地做到里应外合,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
其实,说白了,皇帝陛下的意思,真实目的,已经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了。
每天,或者每次发起进攻,不多不少,一面城墙打掉他一二百人,四面城墙就是五六百,那么十天就能够消耗掉对方五六千,二十天就是万人左右……而且这些被消耗掉的蒙古人,可都是站在前排的弓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