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有这群消费群体存在,汴京周边人口迅速开始向汴京城回流,特别是各类大小商贾。
乡贤中有不少本身除了经营田产之外,还经营各种其他产业的人,严格来说,他们很多人本身就是商贾。
商贾之间自然会生意可谈,有生意可做,在普通商贾看来,乡贤们掌握的人脉资源是无法估量的,能跟一个地方的乡贤搞好关系,到时候去那个地方经商,定然能得到不少助力。
所以在汴京很快形成了相互追逐的局面,普通商贾追逐各地乡贤,想跟他们套近乎、搭关系,而乡贤们则忙着结识在京官员,寻找靠山,寻求照顾。
在无数人热情追逐之下,各类人才开始聚集,凋零的北都汴京渐渐活络起来,逐步向着欣欣向荣的局面前进。
招贤诏令下达三个月后,招贤馆当即闭馆,停止接收乡贤自荐材料。
闭馆三日之后,招贤馆重开,各州各府各县自荐名单统一在馆内张榜公示,同时公布的还有各地官职空缺数量和具体官职。
与此同时,招贤馆宣布,自次日巳时三刻开始,各州乡贤以州为单位,在既定时间在招贤馆指定房间做自荐陈述,过时不候。
次日巳时,颍州近二十名乡贤在招贤馆遴选阁前等候,排在他们后面的是宿州乡贤,再之后的是黄州乡贤,紧接着是江陵府乡贤,他们后面还有好几波人,每州乡贤进入遴选阁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只会断不会长。
巳时三刻一到,把守遴选阁的值班守卫打开大门。
门前官吏手持名册,唱州名之后,一一点名核对自荐乡贤,确认无误后,籍贯为同一州府的乡贤进入遴选阁中。
遴选阁内,除了主持此事的宰相陈康伯外,还有吏部、礼部、户部员外郎陪同,共同参与遴选。
陈康伯先代表朝廷和招贤馆,将朝廷北迁汴京之后百废待兴的处境和难处说与众人听,表达了朝廷为减轻百姓负担,使天下尽快安定,而宣布免除三年赋税的苦衷,并告诉他们,如今朝廷新迁,较为困难,身在招贤馆的诸位乡贤,对稳定地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朝廷下令招贤,就是希望各地乡贤都能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地方治理,与汴京朝廷共度时艰。
见众人明白他的意思之后,陈康伯马上宣布开始自荐陈述。
乡贤都是人精,哪里听不出来宰相的意思。
其实在初来招贤馆填报自荐材料后,乡贤们基本都明白朝廷的意思了,朝廷不就是缺钱嘛,对他们来说用钱换官,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好事,这种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
大宋历来都是科举取士,想做官要么去好好读书考进士,要么父辈是高官,得朝廷恩荫,除此之外就只有从军一途,用命搏出一个官职来。
如今朝廷困难,急需钱财,他们能拿钱财换一个官职和爵位,这可是几生几世修来的机会,试问谁不愿意?
于是,在陈康伯话音刚落之时,马上便有一乡贤抢先上前一步,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直言他家有良田千顷、桑田千亩、纺织作坊三个、染坊两座、绸缎庄两个,所产丝绸布匹远销建康、扬州,每年收获的粮食也有不少,平日在乡里都是善待百姓,从不仗势欺压,遇荒年都会降低田租,甚至免息借粮,接济同乡灾民,如今朝廷北迁,愿捐献良田五百顷、纺织作坊两个、染坊一座、绸缎庄一个,以示庆贺!
谁知,户部官员却道,捐献是好事,但捐献这些产业,朝廷是没法接收的,总不能派人去颍州专门经营这些产业吧!
那乡贤脑子一转,马上回道,他的意思是将这些产业每年所出,悉数捐献给朝廷!
………………………………
第709章 谨言慎行
那人随即又补充道,他要捐献的这些纺织作坊、染坊、绸缎庄每年能赚取钱财不少于五万贯,五百顷良田每年收取的田租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今年所出,可以马上捐献给朝廷,以后每年照例捐献!
前一个乡贤表态完,不等各部官员说话,另有一人马上站出来,表示他也要捐献,他直接捐献粮食五千担、金三百两、银一万两!
话音刚落,不等他展开解释陈述,随即又有人挤上前来,说要向朝廷捐献粮食一万担、铜钱十万贯!
话没说完,马上又有其他人出来抢话,要求捐献。
乡贤们要求捐献的数字越说越大,各部官员听来都难辨真假,不知他们是真能捐献这么多,还是在众人面前吹牛,争个颜面。
眼见众人争得不可开交,户部官员看了看宰相陈康伯,向他征求意见,见陈康伯微微点头,户部官员马上制止众人,而后说道,诸位乡贤一片赤诚之心,朝廷都看在眼里,但颍州空缺官职数量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得到官职,但为了不辜负乡贤们参与地方治理的热情,会在官职之外,另授开国男爵位三个,朝廷会凭诸位乡贤对朝廷的贡献大小和个人德行,授予官职、爵位!
此话一出,颍州乡贤心如明镜,这是要拼捐献财力了啊!
大宋爵位是终身制,除皇室宗亲和极少数开国功臣外不能世袭,虽无实际用处,确实身份地位的象征,正常情况下只能是侍从官以上,即待制以上官员才能封爵,如六部尚书、六部侍郎、翰林学士、给事中等。
如今捐献就能得爵位,简直是百年未有的好事,甚至比授予具体官职还要少见、难得。
但对普通乡贤来说,具体的官职比爵位更实惠,更能获得实际好处,有机会当然是优先考虑争一争官职,实在不行,再求爵位。
颍州乡贤们很快在陈康伯和吏部、户部、礼部官员面前、在遴选阁内展开一场激烈的比拼财力的斗争!
经过激烈的竞争,颍州六个空缺的州、县官职基本确认人选,三个开国男爵的爵位也大致确定下来。
招贤馆随即做出承诺,乡贤承诺的捐献交接完毕,朝廷便正式授予官职和爵位,若三个月内,未如实捐献,便不再授予官职和爵位。
为安抚其他一无所得的乡贤,陈康伯代表朝廷给他们承诺,若是他们在地方一贯表现良好,朝廷会从其他方面给予特殊关照,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继续为当地稳定和繁荣发挥他们的作用!
颍州遴选结束,宿州乡贤进入遴选阁,进行下一轮官职和爵位的争夺。
朝廷用钱,时间紧迫,招贤馆内遴选阁不敢懈怠,一天遴选六州府,期间除了喝水、方便,没有时间休息。
不到一个月时间,所有自荐乡贤的州府全部遴选完毕。
招贤馆粗略一算,若乡贤们承诺的捐献如实送达,户部所得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凭借这笔钱,朝廷只要不是大手大脚花钱,足以撑两年!
招贤馆将成果上呈皇帝,赵昚看过之后,心下一轻。
有这些钱,汴京又能撑几年了,等熬过免赋税的三年,百姓安居,民间富足之后,国库便会逐渐丰盈起来,到时候再行北伐之举,收复关中、河东、燕云十六州,甚至收复西夏之地,一统天下!
招贤馆将各地空缺官职和爵位售卖之后,马上又开始针对售卖出去的官职,制定考核措施,监督买官的官员在地方上的言行,避免他们做太过分的事情,伤害民心,破坏稳定。
就在官职、爵位正式授予半个月之后,新的地方官吏考核制度也迅速下发至州府。
新考核制度规定,地方官吏每年底考核一次,分“优、良、中、差”四个级别,评价为“优”可考虑拔擢使用,评价为“良、中”则,官职保留,继续留任,评价为“差”,则直接就地免官,回家待选。
这个新的官吏考核制度是在原有制度上做出了修改,其目的便是尽快筛选掉不合格的官吏,其中便包括通过捐献买官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合理的方法尽快剔除掉淮河以北曾经是金国官吏的不合格官员,用新的官员将朝廷各项政策落实到地方,彻底统一这几年收复的失地。
朝中各项政务,逐渐有序展开,汴京对北方州府的影响力也迅速扩散,北方百姓渐渐感受到了大宋重返北方的事实。
一切都在慢慢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除了军队。
宋金和议,加上南北分治,使大宋军队失去了继续北进的机会,随着迁都汴京,大名府一线精锐部队不得不南下,拱卫汴京,如此一来,大名府兵力不足,就只能据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大宋军队不再进击,驻守真定府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