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让石亨和与之同盟的文官焦急不已的是,那些南直隶大佬始终没有送来任何证据,从始至终众人都是口说无凭,面对于谦等武官的“攻势”,渐渐的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天,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在家中聚议,三人都是没有想到,刘君韬一个区区的兖州府总兵,竟然有能力和南直隶诸多背景深厚的大佬打得难解难分,丝毫不落下风。
而且还能够在短时间内搜罗到那么多的铁证,转眼之间就将形势推到了对众人不利的局面上。
这时,曹吉祥扯着尖嗓子说道:“这件事情原本和咱们不相干,只是右都督念着那刘君韬不服管教,想要插上一脚,到现在却是有些进退两难了!右都督,这个样子值得吗?”
石亨瞪了曹吉祥一眼,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徐有贞笑了一声,稍稍缓解了一下尴尬,而后便沉声说道:“右都督也许有自己的想法,这也不算什么错事。只不过,那刘君韬和南直隶几个豪商之间的争斗,到现在竟然变成了朝中文武大臣的明争暗斗,已经开始有些变质了,这可是咱们始料未及的!”
“没错!”
说到这里,石亨也是说道:“现在朝中大臣已经顾不上太上皇和陛下之间的争斗了,已经全都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今的文武之争上了!都是这个刘君韬,竟然可以借着和南直隶豪商的争执进而影响到朝政走向,我还真是小看了他!”
曹吉祥和徐有贞闻言不由对视一眼,二人都是问道:“右都督的意思是,如今朝政的局面是那刘君韬存心为之的?”
石亨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心中就是这样认为的,如今的局面一定是刘君韬暗中指使的!
“没错!这个刘君韬志向不小,短短几年的光景,便可以从一个不知名的草民豪强,摇身一变称为一镇总兵,我当真是留他不得了!”
曹吉祥和徐有贞闻言都是不以为意,二人都认为刘君韬只是一个地方总兵官,又在朝中没有什么势力,怎么可能会影响到朝政的走向,还能挑拨起朝中文武官员的争端?
不过,二人看着石亨的样子,心中又是有些犹豫。
忽然,徐有贞暗暗想道:“难道说,这一切的局面都是那刘君韬精心策划的?如果是这样,那刘君韬可就真的是太可怕了,这需要多大的才智啊!”
这时,那石亨说道:“我看眼下的局面,咱们还是继续和于谦斗下去,绝不能退缩!”
曹吉祥笑了一声,说道:“斗下去倒不是问题,我和徐大人都没什么损失,不过就是推着那些御史言官和文官去冲锋陷阵。不过对于右都督而言,恐怕就没这么轻松了吧?”
石亨闻言不禁眉头一挑,问道:“此话怎讲?”
曹吉祥说道:“右都督本是武将出身,在边关上征战了多少年,这可是正经八本的武官!可是现在如何?右都督却和文官们站到了一起,在朝堂上处处和武官为难!也许右都督没有注意,现在朝中内外的武官,可是都对右都督意见很大啊!”
徐有贞也是说道:“右都督还是多考虑一下吧,毕竟右都督的根基在武官之中啊!”
石亨也是眉头紧锁,显然也是左右为难,许久之后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好!这一次,我就不再出头了,我就在府中坐看风云变幻好了!”
接着,石亨又是十分惋惜的说道:“不过,这一次又要放过刘君韬一马了!”
曹吉祥和徐有贞闻言不由对视一眼,二人都是没有说什么。
几天之后,朝中的争论依旧在进行着,不过与前几天不同的是,石亨、曹吉祥、徐有贞几人全部偃旗息鼓了,不再和于谦等武官为难。
但是,朝中的一众文官大佬却是越战越勇,不断向于谦等武官发难,大有借题发挥之势,甚至不少的御史言官开始罗织罪名,对于谦等武官进行弹劾。
此时,原本刘君韬和南直隶豪商大佬之间的争论已经没有多少人提及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朝中文官、武将之间的争斗,已经彻底上升为大明的文武之争了!
而且,由于土木堡之变的惨败,大明的武官集团和勋贵集团损失殆尽,现在朝中的武将几乎都是新近提拔上来的,不但没有资历,而且能力和背景也无法和朝中文官相提并论,使得这场文武之争开始一边倒的向文官集团倾斜!
于谦见状更是忧愤交加,每天都是强打精神在朝堂上和那些御史言官唇枪舌战。
十几天时间下来,朝中政务的处理不但开始变得不畅通,就连大明各地的文官武将也风闻了朝中的争斗,开始变得火药味十足。
与此同时,景泰帝眼见朝中文武大臣开始针锋相对,全都将注意力从皇位之争上转移开,不禁暗暗欢喜,开始暗中加快了针对太上皇正统帝的部署。
而对于朝中的这场大争论,景泰帝也是十分微妙的保持了沉默,任由文武大臣互相争执不休,自己则是推到后面维持局面!
………………………………
第三百四十四章 以文御武之策
景泰元年七月中。
随着朝中文武大臣之间的冲突越发激烈,便有不少文官开始将争斗的焦点转移到了权柄之上。
一时间,朝中文武大臣每逢上朝,便开始在朝堂上争论文武之重,争夺各种权柄,甚至一些言官开始争抢武官的军权!
面对文官咄咄逼人的态势,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也是忧心忡忡,此时大明刚刚经历了土木堡之败,刚刚打完北京保卫战,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可就在这个时候朝中的文官却借题发挥,将朝政搅得混乱不堪。
于谦也是气急,于是便开始和朝中武官一同展开的反击,不断上书景泰帝,痛斥朝中文官兴风作浪,并且弹劾了十余名带头扰乱政局的御史言官。
不过对于朝中文武官员的争斗,以及双方不断上奏的弹劾折子,景泰帝始终未予评论,而是专心和正统帝暗中较劲,并且极力打压正统帝的剩余势力。
眼见景泰帝不作为,于谦无奈之下便在这天的朝议上公开痛斥朝中文官,将众人的种种作为一一批驳。
“朝廷自有法度,我大明自有政体!朝中文武官员理应各司其职,文官掌控政务、民生、辅佐帝王;武将征伐天下、镇守四方、保境安民!如此,我大明才能政通人和、四海宾服。”
于谦愤怒的指着大殿上的众多文官,大声呵斥道:“而今,你们却越俎代庖,不但处处打压朝中武官同僚,而且还伸手所要镇守、调防、钱粮、兵备等权限,真是岂有此理!这些本是武将之权,与你们有何干系?诸位这是在夺权,是在党同伐异!”
面对于谦的愤怒,朝中的众多文官都是不以为意,甚至纷纷出言反驳。
“于大人此话差矣!太上皇御驾亲征之时,五十万大明将士埋骨土木堡,是何原因?皆是朝中武官之罪!如果是我等饱读圣贤文章的文官主持此战,当然不会有此大败!”
“没错!自古祸国着多是武将,于大人岂不看五代十国时候,皆是武将纷争,天下尸横遍野!”
“我大明理应由文官主政、掌军权,如此才能尽快恢复国力、军力,才能彻底解决瓦剌之祸!”
于谦闻言心中气急,大声斥责道:“你们要夺武官军权,你们可懂得军伍之事?你们可曾带兵打仗!你们只知道夸夸其谈,只懂得纸上谈兵,有何资格掌控我大明兵马!”
一个御史昂首说道:“于大人,汉唐时候也有许多文官领军,不都是立下了不朽战功?这领军打仗也不见得是什么难事,只是现在朝中武官太过无能罢了!”
此言一出,大殿上的众多武官都是愤怒不已,顿时纷纷出言反驳。
“汉唐时候的文臣都是出将入相之辈,你们何德何能与先贤相提并论!”
“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有什么资格评判我等!”
而众多文官也是寸步不让:“大明就应该实行以文御武之策,这样才能让大明恢复国力!”
“武官就该交权,大明绝不能重蹈土木堡之败的覆辙!”
于谦眼见大殿之上数十名文武大臣纷纷赤膊上阵,整个朝堂如同街巷群架一般,声音震天、叫嚷不断,心中不禁悲从中来。
此时,于谦再看向龙椅上的景泰帝,只见景泰帝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乱象,根本没有出手阻拦的打算,不禁长叹一声,心中的一股气也是泄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