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自然云集,再擒杀左良玉如杀一鸡犬。”王承恩忙劝崇祯帝说道。(明朝太监称呼皇帝为“万岁”、“爷”,在章奏中也有称皇帝为“万岁爷爷”、“万岁爷’者)

    这可不是说大话,此番对李自成用兵,朝廷已经制定了详尽的策略。进展顺利的话,自然能一举扫除心腹之患。

    主力是孙传庭的秦军和洪承畴所带的旧部,前者有牛成虎、左勷、郑嘉栋、高杰、董学礼,再有白广恩附属;后者除了曹变蛟、王廷臣和左光先三部外,再有中原总兵陈永福、卜从善部跟随。说起来这可都是悍将。

    然后左良玉也会向襄樊进兵,甚至还会抽调川蜀兵马出商、雒进行策应。

    这计划十分庞大,兵分四路,打算会攻汝(阳)、襄(阳),一举歼灭农民军主力。

    对于崇祯帝而言,这盘棋才是当下时间里最重要的事儿。杀不杀左良玉,反倒是无关紧要的了。

    崇祯帝当然明白,但想着自己还要下诏对左良玉予以嘉奖,那心里就仿佛圈着一头困兽,怒火如同太阳般炽烈,可偏偏没办法发泄出去,因为他想杀的人不在跟前。
………………………………

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芝龙想干啥呢?

    京师,东城积水潭附近的一座茶楼里。

    外头热热闹闹的喧哗声,并不影响内里的郑芝莞悠闲的喝着清茶。病疫是叫整个燕京城冷清了许多,可这里是东城啊,是外来的商贾货物云集之地,燕京再冷清这儿也不能冷清啊。

    不然偌大的京师不就完蛋了么?

    大家是都知道通惠河的,当初郭守敬修的一条河,西接皇城西北的积水潭,东接通州的大运河终点。也就是说,蒙元的时候,沿着大运河由南方北运的物质,是可以经船运过皇城一直抵到积水潭的。

    明人认为如此这般搞有损皇家的尊严,于是,来自大运河经由通惠河到达积水潭的水上航运便被切断了尾巴。从此以后,从通县方向运来的大批物资,就大都集中在北京城的东部,而不是像蒙元一样,直接运到积水潭。

    以至于京师内都有了“东富西贵”的说法。

    郑家在京城早就置下了房产,现在又多转一个手,虽然是左手交到右手来,却也更多了一层防护。

    使个北直隶的手下出面做茶楼掌柜的,郑芝莞隐身其后,虽然远没有范永良这般风光有牌面,但也更加安全了。

    京师是大明朝的老巢,赫赫有名的锦衣卫,鬼还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小心从事的好。

    郑芝莞在聆听着手下人汇报:“成国公朱纯臣,万历三十九年袭爵,崇祯三年加太傅,九年总京营。有当铺五座、古玩铺两座、洋货铺二座,粮铺七座,布庄、缎庄各一,京城郊外有良田三百顷,通州、蓟州、密云共有田庄十处,计田亩千顷多……”

    “定国公徐允祯,中山王徐达之后,崇祯三年袭爵……”然后还是一串溜儿的店铺田产汇集。

    还有国丈嘉定伯周奎,和田贵妃之父田弘遇。

    这俩人是郑芝龙着重吩咐过的。

    这段日子里,郑芝莞在京师除了打击报复了几个自己屁股都不干净的瞎眼言官外,最大的事儿就是清查京城内那些个达官显贵的家底。

    包括城内的富户,那些个名声较差的人,尽可能的都要查了个底朝天。当然还有一些个宦官。

    郑芝莞也不清楚郑芝龙叫他彻查这个是为了什么,横竖人怎么吩咐了,他就怎么做是了。

    不过郑芝莞手头的人力有限,能够查到的一些东西更是有限,如外在的店铺田产还能查得到,但内部的家底儿呢?谁知道那些人库房里是存了金山银海呢,还是早就把家底儿霍霍光了?何况这个时代的家族可不是只有一个家主,还有无数的分支叶杈,甚至是府里的管事,那些人顶着家族的名声手下又是握着多少银钱田亩,那谁说的准?

    怕是连他们自家人都难说明白。

    郑芝莞这也就是一个表面功夫。难度不大,只是人头比较多,规模比较大。

    与郑芝莞此刻的懵懂一样的还有坐镇安平城的郑芝鹏,他从登莱回到安平城坐镇,那才离开多久啊,现在看就有些脱节了。

    首先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再则就是对这短时间里安平的变化的‘不适应’。

    比如说码头的畜力起重机比早前多出许多许多,还有工厂的水力锻锤,为了更好的利用水力,郑芝龙早吩咐过郑鸿逵抽空搞出一个小型水库,事实证明,有了水库之后这水力就更听使唤了。

    只是人皆得陇望蜀之辈,见到了水库的作用后,一个小水库就已经不能满足郑氏发展的需求了,从战甲到枪炮,安平有太多太对的工坊用到水力了。

    所以,水库的进一步扩大工程在他回来之前已经在进行了。

    再有就是海边的一个个大风车。

    在强劲的东南风吹动下,大风车呼噜噜的旋转着,它的内部,经过多个齿轮、杠杆、传送带的组合,发着寒光的刀锯将一根根圆木锯成一个个相同尺寸的板材,这是在造船甲板的。

    而在不远处的船坞里,是几艘正在建造中的军舰,还有堆积如山的木料,以及数以百计顶着初秋高阳造船的工匠。

    木制军舰建造起来看似要简单,但实际上建造的准备周期却比较长,因为木头要阴干。直接把刚砍伐下来的木材用到船上,这样的海船是通通都是一次性的。

    据说约翰牛在18世纪时候建造的战船,木材的干燥期都是长达一年多的,船体框架搭建完成后还要遮盖起来继续通风除湿几个月。以一级风帆战列舰胜利号为例子,在1759年开始建造后,其船体在船台上整整闲置了三年,到1763年才重新开工,两年后才正式下水!

    超长的干燥期使得胜利号的木材除去了深处里的水分,而优质的建造木材也会使得一艘艘风帆战舰的寿命较之“同类人”大大延长。

    在郑芝鹏的脑海里,石井船厂虽然储备了大批阴干的木头,但参照这两年船厂建造的船只战舰,那里头的木材应该没有他现在眼睛所看到的多吧?尤其是一根根的大材!

    这样的好材料可是有钱都难买到的。

    这一切直到他看到了木材干燥窑。

    郑芝鹏是很懵懂,但与郑芝莞不同的是,安平城的一切就摆在那里,他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去重新认知它们。

    安平的干燥窑是一个很简单很粗糙的干燥窑,因为郑芝龙对此狗屁不懂,他只是出了个点子罢了。

    现在的一切都是师傅们自己在一次次失败的教训中摸索出来的。

    虽然这般做的后果是让木材的质量逊色于自然干燥的同类,但它却能使得郑芝龙短期内建造起一支质量并不算差的庞大舰队。

    郑芝龙不缺钱,也不缺人手。他最缺的就是时间!

    榆木、松木、柞木、柚木、铁力木……

    建造军舰所需要的一应木料,石井船厂中可真的不欠缺。

    然后郑芝鹏就有去到了铁丝厂。

    他实在不明白铁丝有甚么重要的作用,所用的精铁却是比军工系统尤要更胜一筹。

    只是当他来到铁丝厂大门外,看到门外的铁丝网后,才有些恍然大悟。

    一张用铁丝编成的大网,上面枝枝丫丫尽是尖刺,仿佛是悬挂着的铁蒺藜。两头用木桩子固定,并在中间打上几根支撑,便形成了一道相当险恶的阻碍。前后布置个两三层,上面再挂些铃铛,再往中间地上撒上一层铁蒺藜……

    “原来这铁丝是这样用的……,当作鹿角荆棘啊,倒是简单明了。”

    只是这般奢侈的器具,也就只有他们郑家用得起了。那可都是一等一的好铁!
………………………………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

    热兰遮城下,炮声终日不绝。

    大批的郑军汇入大员镇,然后以此为中心,再迅速向热兰遮城堡蔓延去。

    荷兰人自不会坐以待毙。

    内城对应着大员镇这面的坎贝雨费堡和佛力欣廉堡,一门门大炮对着郑军猛轰不止,甚至还在内城的第二层平台中心的半圆堡上堆积了数门重炮,远远的向大员镇打去。

    前文已经说了,热兰遮城堡虽然分内外两城,然而两个城却是前后拼接一块的,而不是外城套在内城的外面。

    位置处在整个一鲲身沙洲最西南角的外城,是荷兰当局官署和商馆所在。同时对应着大员港,与对岸的北线尾岛挟制着大湾的进出通道。一门门大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