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以弱胜强,你想取得靖难的胜利吗?
那你就要比老爹更加彻底,完完全全推动变法,不带一丝的折扣。
只有如此,才能笑道最后。
朱棣突然觉得,后背冒凉气,奶奶的,别是自己又被算计了吧?还真别说,这种行事风格,太像柳淳的套路了!他挖了个坑,让自己跳进去!
朱棣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当年皇家银行不就是这样,自己冷眼旁观,还笑父皇上当了……没想到若干年后,自己上了个更大的当!
柳淳!
你等着本王的!
咱们必须好好算账!
朱棣咬牙切齿,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有事情要做,那就是不能让士兵们失望……既然已经许诺了,就要说到做到。
朱棣沉吟良久,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立刻让魏琮带路,亲自去见两位藩王的部下士兵……朱棣这家伙从小就调皮捣蛋,长大之后,久在军中,他没有皇族的优雅,反而一身痞气,可就是这样的气质,很对士兵的胃口。
他比起魏琮,更能得到士兵的认可。
“弟兄们,本王先公布一项改革……你们每个百户,选拔出十个老实可靠的人,由他们去领取军饷,然后分给你们。从今往后,百户啊,千户啊,指挥使不碰军饷了。再有,军粮也由他们负责,除了军粮之外,还有一笔菜金,每天吃喝是多少,都要告诉弟兄们,钱花在了哪里,也要让大家知道。”
“提着脑袋打仗,俺朱棣还不能让大家伙顿顿大鱼大肉,但是俺朱棣要让大家吃饱,还要吃得好!这笔菜金要怎么花,大家说了算,你们也可以养点鸡鸭,隔三差五吃一顿好的……总而言之,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只管跟本王安排的人讲,只要合乎情理,一定照办!”
绕开将领,发放粮饷,给予一些菜金,这招不新鲜,柳淳的钢铁厂就是这么干的,朱棣也十分清楚。
可放在军中,那还是第一次,尤其是给予菜金……说实话,钱很有限,朱棣也没有想过,会有多好的效果。
可是真正落实下去,却能明显感觉到,士兵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没错!
过去是吃粮当兵,完全听上面的命令。军中的规矩多,压力大,动不动就挨打挨骂,根本没人管。
在这种条件之下,很多士兵都浑浑噩噩,少数极端悍勇的,就会发展成亲兵家丁,被当成杀手锏,更多的士兵则是成了兵油子,打不了什么硬仗,一触即溃。
但是,当这一次的改革推行下去,很多士兵就有了归属感,他们不再是一味听从命令的大头兵。
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去决定吃什么,决定钱怎么花……有人买了种子,在军营种菜,有人养了鸡鸭……闲着没事,大家伙都争相侍弄,比外面农夫干得更好!
才一两个月的功夫,在肃杀之中,多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些活泼……士兵之间因为共同商讨,共同劳作,关系比从前更加和睦亲密。
而且朱棣趁机加强训练,很快,代王和肃王的部下,都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甚至压过了原来的秦王府三卫!
“看起来还真是要变法!”
朱棣惊喜交加,不得不承认,变法的效果。
既然如此,那就全面推行吧!
只不过有一个障碍。
要想给近十万人,建立一套发放军粮军饷的体系,另外还要安排人员,收集军中的情况,负责下情上达,可是要不少人手。
而且这些人还必须能写会算,有些本事。
脚下的这块土地,能找出那么多的人才吗?
朱棣开始审视手下的文官体系……他很快发现,有一个负责军粮调运的书吏,连续几百笔的收入支出,没有半点错误,完成的又好又快,朱棣来了兴趣,他又看了看名字,突然有些印象!
“刘政!怎么有点像你的那个子弟啊?”
柳淳扫了一眼,点头道:“我是有个叫刘政的学生,只不过两年前他升任浙江左布政使了,是从二品的大员,估计不会跑到西安当小吏吧!”
朱棣哼了一声,冷笑道:“你这个人邪,你的弟子更怪!我看啊,八成就是那个刘政!不行,本王要去亲自瞧瞧!”
半个时辰之后,朱棣出现在了军粮仓库,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短小精悍的年轻官吏,正在指挥着调运粮食,他忙得满头是汗。
朱棣看了看,突然沉声道:“刘大人,你怎么在这里?”
对方一愣,猛地回头,见到了那些护卫,稍微迟疑,忙躬身道:“下官见过王爷!”
朱棣疾步走过来,拉住刘政的手,仔细瞧了瞧,弄得刘政都觉得怪怪的了,“王爷,可是有什么吩咐?”
朱棣突然笑道:“我就是想看看,你是吃错了什么药,放着好好的封疆大吏不当,跑这来当小吏!”
刘政握紧拳头道:“王爷,小吏不小……自从恩师遇害,我们这些弟子,都想着替他报仇雪恨!如今王爷举起义旗,就算让我们牵马挑粪,也是心甘情愿啊!”
朱棣好奇道:“怎么说,在西安,有不少变法派的官吏了?”
刘政激动道:“据我所知,就有三十几位,而且还有几位原来的部堂高官,也都前来帮助王爷,共同扛起大旗!王爷,您现在可是天下之望,大家都希望王爷能够成功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10章 老朱未完成的事业
从粮仓回来,朱棣是忍不住感叹。
柳淳这小子不但本事不差,调教出来的弟子更是不一般。就拿这个刘政来说,管理西安,调度军用都是绰绰有余,还有陆陆续续赶来的官吏学子,整个变法派的精英,都在向西北汇集。朱棣如虎添翼。
当然了不是每一个变法派都会义无反顾,投靠朱棣,相反,大多数的人还是没经受住考验。大浪淘金,能始终如一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托付的。
“现在本王总算能安心吃臊子面了。”
朱棣捧着和脸盆差不多的面碗,就着大蒜,吸溜吸溜,没有多大一会儿,就消灭了大半碗……这家伙也是个好胃口,领兵打仗,肉干,炒面,就着雪水,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朱棣半点不挑食。
填了个半饱之后,朱棣来了精神,“柳淳,你说下一步该怎么办?向哪里动手?”
柳淳慢条斯理吃着,“这是王爷的事情,我可不能替王爷做主。”
朱棣笑了,“没让你决定啊。就是商量一下,我想攻取山西!”
柳淳将面碗放下,略微沉吟,又继续吃了,好像没听到。
朱棣气得翻白眼,“你就不能说两句话阻止我!现在打山西,还不是时机。”
柳淳反笑道:“敢情王爷清楚啊?”
朱棣只得道:“山西有重兵屯扎,就算攻取了山西,耿炳文率领着几十万人,以逸待劳,我也是必败无疑。再有就是向东,向南用兵,攻洛阳,取开封,占据整个中原,然后南下讨伐朱允炆。”
柳淳摇头道:“攻击重镇,不但要有充裕的兵力,还要粮草齐备,器械充足,王爷以为能打下来?”
朱棣没好气道:“能打下来就怪了!可我也不能困守西安啊!现在就只有向西北进军,攻取河西走廊。”
朱棣说到这里,也是颇为无奈,西安都很贫瘠,延安等地更是养不了几个兵,打下来能有什么用?
面对朱棣的困惑,柳淳哑然一笑,“王爷,你要是想胜过朱允炆,就必须打西北,最好打通河西走廊!”
柳淳说完,也顾不上吃面了,就拉着朱棣到了一块巨大的沙盘面前,整个西北,连同大漠,都在眼前,一目了然。
柳淳这些日子就在研究,如何壮大实力,赢得靖难,如今他终于有了全盘的方略。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那不妨就先分析一下西北的情况。
纵观整个明代,似乎防御的重心都在辽东,蓟镇,宣府,大同一带,对于西北的关注并不多。
这是有原因的,第一,从北宋开始,这里就是党项和吐蕃的地盘,汉人彻底丢失了西域之地。蒙古崛起之后,大肆屠戮,西北不但连汉人少了,就连其他人也不多。虽然历经多年的恢复,但西北的状况很差,远远达不到汉唐的水平。
而且这里面又出了个问题,汉唐以长安为都,决定了这两朝必须重视西域,一旦有失,会撼动帝国根基的。
可大明呢,不管是最初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