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大明呢,不管是最初定都应天,还是后来迁都北平……这两地都处于版图的东侧,对于西北的关注非常不够。

    这也就造成了明代在西北不断丢失土地,经营不善的问题。

    柳淳听宋国公冯胜讲过,老爷子曾经亲自北伐,攻取了甘肃,再向前就是河西走廊……冯胜打了一辈子仗,读了一辈子史书,能不知道河西走廊的价值吗?可老爷子打下来之后,就选择退兵,只是留了几个卫所,作为基地。并没有进一步的经营,问题出在哪呢?

    冯胜用五个字形容:“得地不得人”。

    就这么简单,他们杀来了,本地的一些部族纷纷撤走,明军只能得到一座座空城。要知道这时候明朝内地都有很多空白,严重缺少人口。

    而向西北移民,那可是耗费巨大的工程。

    哪怕连朱元璋都徒呼奈何!

    没有法子,朱元璋只能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其一,是在西北不断增设卫所,设立军镇,增强实力。

    另外就是采用羁縻手段,收买部族头领,稳固边防。

    以甘肃为例,此刻就出于三方中间……一方是大明毫无疑问,另一方是北元的残部也没有问题。

    还有一方,就是东察合台汗国,在明朝的官方文件里面,称之为回鹘人。

    当年冯胜一路打到了沙州和瓜州,跟东察合台汗国直接撞上了。老爷子悲哀地发现,史书上的汉家故地,竟然找不到几个汉人,他们反而成了客军,到处都是回鹘蛮夷,又粮草不济。

    冯胜没有办法,只能选择退兵不战。

    朱棣也了解一些情况,悲愤道:“说到底还是西北的汉人太少了,或许日后会迁移百姓过来,现在我没有办法。”

    柳淳笑道:“王爷不必担心,其实在我的眼里,胡人也是可以利用的,关键是要看怎么使用!”

    柳淳似笑非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朱棣略微思索,突然想起,柳淳在大宁,不就是收编了几十万的蒙古人吗!

    “你打算故技重施?”

    柳淳笑着摇头,“大宁是为了开发,又有朝廷大军压阵,不担心蒙古人会造反。可是在西北不行,我们要用最少的力量做出最大的业绩,就必须争取大多数的胡人支持。”

    朱棣似有所悟,“的确,不管你是汉人还是胡人,都是要吃饭,要过日子的!里面的道理是一样的!”

    柳淳笑道:“没错,而且胡人受到部族里面的压榨,处境更加艰难。只要对症下药,王爷或许能得到数十万控弦之士!”

    朱棣权衡再三,狠狠一挥拳头,“就这么办了!”

    “等等!”柳淳拦住了朱棣,“王爷,先别急啊,李景隆虽然战败了,可朱允炆势必会卷土重来,王爷还要坐镇西安,这件事情该安排合适人手才行。”

    朱棣突然笑了,“人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都想好了!”

    ……

    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还有个庆王朱栴,三个弟弟,坐在了朱棣的对面。

    事到如今,他们已经认命了。朱栴还挺自豪的,他是被朱棣给抓了,身不由己,那俩货是自投罗网,比起他来,可是笨多了,笨到了无药可救。

    “十三,十四,十六弟……四哥想请你们帮个忙!”

    代王朱桂哼道:“四哥,我们的人马都给你了,身家性命也和你绑在了一起,你还要小弟们如何啊?”

    朱棣没理会他语气当中的调侃,而是认真道:“咱们四人都是攘夷塞王,父皇把咱们弟兄安排到了边地,就是作为大明的藩篱,守护江山社稷。你们就藩几年,也该清楚,西北是大明兵力最薄弱的地方。地方豪强割据,部族林立,有原来的党项人,吐蕃人,回鹘人,甚至还有前朝留下来的色目人,乱七八糟一大堆,偏偏就是没多少汉人!”

    朱桂哼道:“那我有什么办法,就拿大同来说,往前数,还是辽国的西京呢!当然了,北平也是辽国的地盘,可前朝定都北平,有数十万汉人生活在大都,父皇驱逐了前朝,北平自然就是汉家之地,可我们不成啊!”

    “对!就是因为这个,四哥才给你们想了个办法!”朱棣道:“我现在就给你们派兵,派人,立刻出兵,扫荡一切部族,把他们的土地牧场悉数收上来,然后分给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朱栴好奇道:“四哥,那些部族可没有普通百姓,有的都是奴隶!”

    “对!就是那些奴隶!”

    朱桂不干了,“四哥,你什么意思?他们自己人都不把他们当成人看!你让我们去给他们分田,这是什么道理啊?”

    朱棣大笑,“正因为他们不把奴隶当人看,所以咱们才要把他们当成人看!不但要当成人看,还要让他们和汉人一样!三位兄弟,这可是父皇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若是你们能把西北彻底平定了,咱们就又多了一成胜算!”朱棣态度坚决,不容置疑!

    ……

    “咱们这位四哥,就是脑子坏了。”

    朱桂坐在马背上,依旧愤愤不平,他从西安出来,这一路上,已经清理了几个小的部族,另外还有十几个色目商人让他给顺手解决了。

    前朝都灭了三十年了,还有色目人作威作福,也真是够奇怪的,过去怎么就没有想到处理他们呢?

    朱桂胡思乱想着……他们的人马继续向平凉府进发,可就在这时候,粮草断了……西安也不宽裕啊!

    没了粮草,怎么打仗?

    回去,回去找朱棣去!

    朱桂就想打退堂鼓,可朱栴却道:“十三哥,四哥可不是好糊弄的,咱们还是想办法征粮,看看能征上来多少?”

    朱桂冷笑,“这地方鸟不拉屎,人烟稀少,你平时能征收多少粮食?这不是笑话一样吗?”

    朱栴无奈,“就算是笑话,也要试试啊!”

    “那好,试试就试试!如果征不上来,可别怪我!”说完,气哼哼去了帐篷休息。

    征粮的命令发下去,人马也派出去了,大约三天之后,从各个方向,出现了无数的农牧民队伍,有人推着小车,有人驱赶着牲口,向军营方向赶来。

    他们就像是成群结队的蚂蚁,将粮食,牲畜,各种物质,送到了军前,没有半点耽误!朱桂好奇出来观看,就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背上的麻袋几乎比他还要大,真难为他,哪来的力气?走这么远的路?

    朱桂愣住了……

    负责征粮的千户对朱桂感叹道:“王爷,这次征粮,是卑职这辈子第一次遇到……以前要去逼着,甚至去抢,才能抠出那么一点东西。可这一次令子下去,都不用咱们的人搬运,老百姓就主动送过来了!”

    “王爷,你猜他们还问卑职什么了?”

    朱桂沉着脸,心说我怎么知道问了什么,我又不是老百姓!

    “王爷,他们说还够不够!不够,大家想办法!总而言之,不能让大军饿着!”千户感慨万千,“王爷,回来的时候,卑职就跟弟兄们念叨,还是变法好啊!真好!”

    朱桂尴尬笑笑,“是,是吗?”

    千户用力点头,能不是吗?

    朱桂终于无话可说,只是转过天,他起得比往常都早,板着一张脸,对士兵怒喝,“吃饱了吧?吃饱了就赶快进军平凉府,那里的百姓都等着呢!”

    顶点


………………………………

第411章 巨大收获

    朱棣坐镇西安,积极备战。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问题竟然出现在了背后——从十月份开始,代王的书信就一封接着一封……要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能管理地方的官吏,能清丈田亩的会计,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甚至是商人,教师……这家伙就像是催命似的,什么都要。

    朱棣一度担心他想狠狠敲诈自己一笔,然后转身就跑。不过跟在军中的密探把消息传给了朱棣,告诉他代王朱桂的确在打,而且已经打疯了!

    没错!

    就是打疯了!

    朱桂曾经在大同就藩。

    大同在历史上,还有个名字,叫云州,北平又叫幽州,这也就是著名的幽云十六州,也叫燕云十六州。

    从五代后晋的时候算起,就落到了契丹的手里,当时出卖燕云之地的两个贼,一个是儿皇帝石敬瑭,还有一位就是桑维翰……屈指算来,已经有五百年了!

    朱桂到了大同之后,面对的就是遍地的蛮夷,他为了安抚部族,分化拉拢,费尽了心思。结果这帮家伙还时不时反叛,弄得朱桂脑仁都疼,苦思冥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