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负。
子路抢先说道:“假如去治理一个拥有一十辆兵车,且又遭战乱和饥荒的国家,只需三年,我就能使他们既勇敢善战,又憧得礼仪。”然后冉有说:“如果叫我去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后,可使百姓温饱。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那只有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了。”冉有的话暴露出他畏缩犹豫的性格。以此可见,孔子是根据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特点,加以因材施教,因人施言的。
丑女无盐规劝齐王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奇丑无比的女人叫无盐,已经三十岁了,还未婚嫁。据说她的脑袋长得像石臼,眼睛深陷,鼻孔朝天,大喉头,黑皮肤,头发衡疏,驼背粗脖。像这样的丑八怪,哪个男人想要她呢无盐虽说是外表丑陋,但心灵却是美的。她看到当时齐国君主齐宣王不理朝政,整天饮酒作乐,忠奸不分,百姓怨声载道,如此下去将有亡国的危险。她怀着国家兴亡,百姓有困难优国忧民的心境决定冒着杀身之祸的风险去规劝齐宣王。
有一天,无盐来到王宫前,机智地对守门的士兵说:“这位大哥,请禀报大王,就说我是齐国嫁不出去的丑妇人,听说大王圣贤,我愿给大王当嫔妃。”齐宣三闻报后,觉得这丑女非同凡响,便传令召见,而
………………………………
第42节
且设宴款待。
左右大臣见无盐这般丑陋,不禁哑然失笑。齐宣王问无盐:“目前宫中嫔妃已经齐备,你想进宫作嫔妃,请问你有绝技”
无盐直言不讳他说:“大王,小女子并无绝技,只不过略知隐语术。”
于是无盐举目咧齿,手挥四下,拍着双膝,大声高呼:“危险危险”并反复四遍。弄得满朝文武大臣莫名其妙,齐宣王也十分惊诧,心想这丑女子装神弄鬼到底在干什么急忙追问无盐这隐语是何意无盐解释道:“大王,这举目是替大王观察烽火变化;咧齿是替大王惩罚不听劝谏的人;挥手是替大王赶走阿谀奉迎之徒;拍膝是替大王拆除专供大王游乐的渐台。齐宣王又问:”那你连呼四遍危险又是何意“无盐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大王,这连呼四遍危险,意味着齐国目前潜伏着四种危险:第一、大王统治齐国,西面有强秦之患,南面有强楚之仇,外面有三国之难,朝廷上下有很多奸臣,而大王又爱听阿谀之徒的谗言。大王百年之后即死后,江山就会不稳;第二、大王而今大兴土木,高筑渐台,耗资巨大,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第三、阿谀奉迎之徒围在大王左右,而贤人能者却隐蔽于山林,忠奸不分,想规劝大王却难办到。第四、大王成天只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内忧外患视而不见。基于以上四点,所以我说危险危险“齐宣王听此,不禁胆颤心惊,心想,可别小看了这丑女子,说起话来句句切中要害,居然敢直言不讳地指责我和朝政之弊,而且讲出一大套治国安邦的道理,真不简单一想到这四大潜在的”危险“,更是不寒而粟,于是长叹一声:”唉
今番一席话真是深刻透辟,从未有过像无盐女子这样直言规劝于朕的。朕的确是处在了危险的境地。“自此,齐宣王猛醒,再不敢整天饮酒作乐,勤于朝政,下令停止渐台的修筑,罢免阿谀奉迎之徒,招纳贤人能士,整顿兵马,齐国逐渐大治。而且齐宣王还纳丑女无盐为王后。
先人攻心而后夺心
孟子一次去拜见齐宣王,问道:“大王,您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是这样吗齐宣王有些心虚,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有这么一回事,不过朕所爱好的不是古代音乐,而只是一般的流行音乐。“齐宣王心想,这古代音乐来源于周代的礼乐制度,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朝会、宴会等重大典礼时所用的乐舞,被圣人孔子视为”正乐“,而一般的流行音乐即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地的民间俗乐。既然我所喜好的是俗乐,肯定要遭到这位亚圣孟子先生的批评。殊不知,孟子不但没有批评齐宣王,还肯定他说:”大王,古代音乐和现在的流行音乐都一样,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齐国就会治理得很好的。“齐宣王这时才松了一口气,消除了对孟子的戒备心理,于是他便问孟子:”孟卿,请把刚才您说的道理讲给朕听听,好吗“孟子回答说:”那好吧,不过臣得先请大王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呢还是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呢“齐宣王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接着孟子又问:”臣又请问您,跟少数人欣赏音乐快乐,还是让大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齐宣王回答说:”这自然是同大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认为从谈音乐过渡到谈政治的时机已成熟,便说:”大王说得不错,现在臣可以给您谈谈欣赏音乐和娱乐的道理了。比方说吧,假使一国的君主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乐声不是高兴,反而感到痛苦,他们一定会议论纷纷他说:“唉我们的国王既然如此爱好音乐,为什么我们却如此贫困其实,这原因很简单,就是国王只图自己快乐而不同百姓一起快乐。相反,如果国王在这奏乐,百姓听到乐声个个都眉开眼笑,并奔走相告:”我们的国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的话怎么能奏乐呢这个原因很简单,说明国王同百姓一起娱乐,大王如果也能这样做,与百姓同乐,就可使天下百姓归服于您“听了这一席话,齐宣王终于明白了盂子借音乐而谈施仁政的道理,也就是叫他要与民同乐,休戚相关,才能治理好国家。
晏子一日三责齐景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在众臣的陪同下,去公阜游览。当他登上高台,极目远眺,只见齐国北方沃野千里、疆域辽阔。这时齐景公真是乐开了怀,心想:我是一国大君,好不气派。但又感到自己渐已衰老,可叹人生几何,不觉仰天长叹:“唉人生苦短,倘若长生不死那该有多好呀”一旁的大臣晏子听到此话,便上前施礼说:“大王,何谈此话上古三皇五帝认为人死不是坏事,认为有道德的人死了,只是休息;无道德的人死了,才是消失。如果自古以来人都不死,那么已死的太公、丁公将全占有齐国,桓公、襄公、文王、武王,都将封为相,还有大王的地位吗您顶多只能戴顶草帽,穿着破衣,扛着锄头,脸朝黄土,背朝天,恐怕连上这儿感叹死的机会都没有”齐景公听后,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不一会儿,只见远处有一人驾着六匹马的大车飞驰而来。齐景公忙问:“这是何人驾车而来”晏子回答说:“大王,我料定是梁必据。”齐景公又问:“晏卿,怎么知道一定是他”晏子又回答说:“大王,这人使劲地赶马驾车,如此酯热之天,那马不死也得伤,除了梁必据,谁会这样做”
齐景公说:“他是来接朕的,他与朕相处得很和谐。”晏子忙接过话头说:“大王,此话差矣,大王只能说与他相同,不是与他很和谐。如果真的很和谐的话,那么国君喜甜,臣子就喜酸;国君喜淡,臣子就喜咸。而今,大王喜甜,他也喜甜,大王说好,他也说好,这只能说相同,怎能说是和谐呢”齐景公听了,越发生气。
夜幕徐徐降临,只见满天星斗的天空中,忽然一颗彗星一划而过。齐景公见此情景,觉得有不祥之兆,急忙派人召来巫师祈祷除灾。晏子上前阻止,并对齐景公说:“大王,不必如此。彗星的出现是对下界的警告,只要下界安定,彗星自然会隐去。眼下,大王只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轻信谗言,忠奸不分。这样一来岂只是彗星出现,恐怕会有更凶恶的征兆会出现。”齐景公听罢,气极败坏。
后来,晏子逝世了。当齐景公知道后,急忙坐车前去吊丧。一路上,齐景公嫌驾车人太慢,于是便跳下车拔腿就跑,殊不知哪有车快,无法只好又上车。到达目的地,齐景公边走边哭,当他进灵堂见晏子的遗体,忙扑上去嚎陶大哭,一旁的章子见此情形,上前扶着齐景公,劝道:“大王,这样做恐有失君臣之礼。”齐景公愈发哭得厉害,说道:“此时还讲什么君臣之礼,想当初晏卿同我一道游览公阜时,一日三责于朕。而今还有谁能像他那样呢
失去了他,就如同我也失去了一样“晏子生前曾劝齐景公减轻剥削,减省刑罚,听取臣下之言。主张用礼来维护统治,君臣都应为国家为事,对于齐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他在公阜一日三责于齐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