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财主心想:“你说吧”王冕说:“从前有一位财主想出外做生意赚大钱,于是他雇了一位伙计,并在契约上写明,财主出钱,伙计出力,赚钱后年终三七开。一年生意下来果然赚了大钱,财主为了独吞,当伙计来分红时,财主哭丧着脸说:”真是倒霉透了昨天我俩分手时,因马受惊狂奔乱跳,一下子就把装钱的箱子给踏扁了,钱没法取出来。这样,财主就把钱全部私吞了。老爷,你猜这是什么字“财主听了,抓耳搔腮,怎么想也猜不出来。王冕忍不住差点笑出声来,忙说:”老爷,这马踏扁了钱箱,就是马和扁合成一字骗字,财主总想骗人“财主一听恼怒万分,但先前有约,又不好发作,只得让王冕回家。

    哑口无言的多九公

    书生唐敖陪他姐夫、商人林之洋作一次海上漫游。姐夫打算到遥远的国家去做生意。陪伴他们的还有一位年已八十、身体硬朗、受过教育的舵手多九公。

    一日,他们来到黑齿国,在林之洋外出做生意时,唐敖和多九公就在都城的街上闲逛。他们走进一条小巷。看见在一扇门上,写有“女学塾”三个大字。这时,一位老人从里走了出来,他见是两个异邦人,便请他们进去喝茶。这对求知欲很强的唐敖来说是机不可失。

    客人走进女学塾的内屋,只见有两个年龄在大约14岁左右的女学生,长着黑脸、赤眉和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们一个穿红,一个穿紫。这时茶端上来了。老先生对女弟子说:“今日难得两位大贤到此,你们平日所读书内,如有什么不明二处,何不请教长长见识,岂不更好”

    多九公说:“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但粗枝大叶,也略知一二。”

    穿紫衣的女子微微一欠身说:“婢子僻处海隅,赋性既钝,兼少闻见,何敢冒昧请教”

    多九公暗自忖思:“据这女子言谈倒也不俗。看来书是读过几年的,可惜是个幼年女流,不知可有一二可谈之处也许我该先用话引她一引,作些试探。只要她略通文墨,那就可以慢慢谈来。”因此,他说:“才女请坐,休得过谦。才女有何下问,请道其祥。倘有所知,无不尽言。”

    这时,唐敖也提高了嗓门说:“我们都是丢了书本,荒疏多年,诚恐下问,见识不到,尚望指教”

    但谁也没有料到,两位女子的知识竟如此渊博。她们仿佛无所不知。从她们的两片薄唇间,滚出了滔滔不绝的话语,一发而不可收。面对两人的伶牙俐齿,多九公本想进行反驳,但她们不露一丝破绽,多九公总也不得入手。

    这时他就想:大约随常的经书也难她不住。我闻,外国向无易经,何不以此难她一难。

    想罢,多九公转向姑娘们说:“老夫闻易经一书外邦见者甚少。贵处人文极盛,兼之二位才女博览广读,于此书自然了解碍精奥。自秦汉以来,注解名家歧途叠出。不知哪一家注述最为上乘”

    紫衣女回答道:“据婢子所知,自汉、晋以至隋,除了子夏的周易传两卷,尚有九十三家。但婢子学识浅陋,何敢妄发议论,尚求指救。”

    多九公又思忖道:“周易注解,素日所闻,至多不过五、六十种,此女竟说有九十余种。但无一定评论,或许是大言不惭,以为吓人地步,现在我且考她一考,教她出出丑。唐兄看着,也觉喜欢。”

    于是,他又问道:“老夫往日所见,解易名家约有百余种,不意此地竟有九十三种。至于这些书的注疏者及卷数,才女也还记得吗”

    紫衣女微笑答道:“各书精微,未能十分精熟,至于注家姓名、卷帙,还略回记得。”于是,紫衣女把九十三部注疏按顺序叙述了一遍。她不仅说出了作者的姓名,甚至还把每部著作的篇幅详细描述出来。

    多九公听着听着就呆住了。紫衣女不仅说出了他知道的,还说出了许多他不知道的。他真怕女子再盘问他。可紫衣女却真的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大贤方才言道,周易有百作种注疏,不知这就是刚才的这几种,还是另有百余种请大贤略述一、二,以广见闻。”多九公战战兢兢地答道:“老夫往日所见的,无非都是才女所说之类。

    奈年迈善忘,此时都已记不清了。“姑娘可不上他的当,说道:”对个别注疏的内容或大贤记不明白,婢子也不敢请教。但卷帙、名姓,三尺童亦能说出,大贤何必吝教“

    多九公说:“确实是记不清楚。并非有意推辞。”

    紫衣女不高兴了,说道:“大贤若不说出几个书名,那么说得好些,不过是吝教,说得不好些,就要疑心大贤原先的百余部注疏是妄造狂言,欺骗人了”

    多九公听了此言,不禁浑身冒汗,不能作答。紫衣女继续追问:“刚才大贤曾言作百余种之多。此刻求大贤除婢子所言九十三种,再说出七个,共凑一百之数。此事极其容易,难道还吝教么”

    多九公真是窘得无地自容,坐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紫衣女又开口了:“如此易事,谁知还是吝教方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想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孔子论人生

    孔子有一位学生叫子贡,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畏惧情绪,便对孔子说:“老师,我希望休息一阵。”孔子说:“人的一生没有休息。”子贡不解地问:“那我就没有休息的地方了吗”孔子回答说:“有啊,你看那埋死人的墓堆,高高的,像个土丘,像个倒放的蒸锅,那就是你休息的地方。”子贡说:“老师所说,真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君子指有德行和学问的人在那休息,小人指无德无才的人在那儿趴着。”孔子说:“子贡,你明白了。

    大家都只知道活的乐趣却不知道活的苦恼;只知道老来的疲惫,却不知道老来的安适;只知道死的可恶,却不知道死是休息。如是晏子所说:“自古以来就有死亡,真好呀仁义的人休息,不仁义的人趴下。死是人生一切行为的终结。古人把人的死叫做回了家,既然死人是回了家的人,那活人便是路上行走的人。只在路上行走,却不想回家,就是抛弃家庭的人。一个人抛弃家庭,当时的人都认为不对;天下人都抛弃家庭,没有人认为不对。有人离开本乡本上,既不要父母、兄弟、妻子,抛弃了家产和工作,到各处游玩不回家,这是什么样的人呢当时一定会认为他是个放荡甚至疯狂的人。又有人认为他对所处的社会值碍尽力,又自以为能干而有技巧,于是努力博取好名声,不停地到处夸张,那又是怎样的人呢当时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有聪明才智的人。这两种人都是不对的,可是,一种认为不对,一种认为正确。

    只有圣贤的人知道哪种应该反对,哪种应该赞成。“

    因人施言因材施教

    儒家的创始者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多人,他对学生善于采取因材施教,因人施言的方法,至今这种方法部具有极为广泛的借鉴意义。下面,我们看看孔子是如何因人施言的。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问道:“老师,听到了是否马上就行动”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能不请示他们贸然行事呢”

    又有一天,孔子的另外一位学生冉有也问:“老师,听到了是否马上就行动”孔子回答说:“既然听到了当然要行动”

    孔子的学生公西华对以上两次回答都听到了,但公西华疑惑不解,为什么老师对同一提问,回答却截然不同于是,他便去问孔子:“老师,子路问你听到了是否马上行动您回答说叫他去请示他父亲和哥哥;冉有问您听到是否马上行动您却回答说应当马上行动。请问老师为什么对同一提问,作出截然相反的回答”孔子回答说:“这叫做因人施言,因为冉有办事畏缩犹豫,所以我鼓励他办事应当果断一些,是叫他看准了马上就去做;由于子路性子急躁,好勇过人,因此我得约束他一下,让他应三思而行,叫他去征求他父亲和哥哥的意见再行事。”公西华听老师这么一说,真是茅塞顿开。

    过去,孔子曾经批评子路说:“子路,我看你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有一天,孔子叫子路、冉有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子路抢先说道:“假如去治理一个拥有一十辆兵车,且又遭战乱和饥荒的国家,只需三年,我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