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4页。
4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3
的外在形状和内含气质了。接下去,龚又作了生发和验证: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1。
既然形神两者相互联系,互为表里,但它们又具有相对**性,无论形,还是神,都可以独自达到那种超然物外、炉火纯青的田地:
义显,故可以纵横而侧求;词高,故可以无文字而求2。
因此可见,在形神问题上,龚自珍的美学思想比起他的哲学思想,要正确得多,辩证得多。
三文与质龚自珍是一位重质而又重文的文质统一论者。什么是质呢他尚未直接回答,但是,他认为,质对于言文来说,相当胸臆欲言之旨:
言也者,不得已有而者也。
如其胸臆本无所欲言,其才武又未能达于言,彊之使言,茫茫然不知将为何等言;不得已,则又使之姑效他人之言,效他人之种种言,实不如其所以言。於是剽掠脱误,摹疑颠倒,如醉如寱以言,言毕矣,不知我为何等言3。
1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4页。
2同上,第648页。
3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新版,第123页。
48
2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在龚自珍看来,文艺具有“怀人、赋物、陶写性灵”
1的功能,反对“空言”
、“伪体”
,反对“有文无质”。诗歌为“伤事感事”而发,“言为心声”
,往往“歌不可止,舞亦不停”
2,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龚自珍并不因为在学术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
,成为一个重质轻文论者。他倒是反对“著书都为稻梁谋”的。他认为,“今世科场之文,万喙相因,词可猎而取,貌可拟而肖,坊间刻本,如山如海”。
3这就是说“科场之文”
,非但质不可取,文也不可取,陈陈相因,误人子弟。在龚自珍的美学思想中,讨论诗词画帖之文,占了不少篇幅,探幽抉微,发人深省。比如,他说到倒装笔法:
又论小除日州姚道中感赋,先生曰:此诗是倒装笔法,惟星霜憀慓之际,乃生骨之感也,不得反口末语4。
这是白石山馆诗中的一节,原稿本系兴化双湖书屋陈氏藏。其中所谓“先生曰”是龚自珍所言。又如,他在题王子梅盗诗图中十分讲究文艺技巧的兼容、剪裁和锤炼,突出作品的主题:
从来才大人,面目不专一。菁芙贵酝酿,芜蔓宜抉
1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新版,第123页。
2宣统吴县志稿本
:“司徒庙古柏不纪年最著者为清、奇、古、怪四株。”案邓庙古柏,非松,此误龚自珍全集,第134页原注。
3同上,第344页。
4同上,第435页。
4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3
剔,叶剪孤花明,云净宝月出。清词勿须多,好句亦须割,剥蕉层层空,结穗字字实1。
细细品味,同刘熙载的艺概不相上下,公开承认诗歌艺术风格。
特别突出的是,他公开承认自己诗歌艺术风格与庄、骚的关系,“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
2,并对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源流的考察,至今乃是真知灼见:
庄、屈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其斯以为白之真原也已3。
龚自珍既谈到质,又谈到文,他是文质统一论者。他曾在江南生稿笔集序中赞扬江文的“文辞甚辨丽,於属辞轻重繁简,往往因一言争轧往复,必欲达其意而后已。”
4由此联想到,龚自珍的诗文创作的著名篇章中,又何尝不是在实践他的文质统一的主张呢
当然,文质与形神,在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上,是相通的。不过,中国古典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中,一般把“文质”的美学批评用于诗文语言艺术
,而把“形神”的美学批评用于绘画、书法等造型艺术。龚自珍基本上保持了这种传统,即使对自然景观上的“形神”的评价,也是运用中
1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新版,第505页。
2同上,第487页。
3同上,第255页。
4同上,第205页。
50
4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1。也许仅就这一点的相互沟通,使后来的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分别用“文质道法”和“形神”来探讨诗文和书法艺术美的内容和形式,在艺术海洋中荡桨泛舟,怡然自得。
此外,龚自珍很多论述含有辩证思想,略举如次:偏与全:“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谈,二分梁甫一分骚”。
2
个别与一般:“今夫海,不有万怪不能一波;今夫岳,不有万怪不能以一石。饮海之一蠡,涉华之一石,如见全海岳焉。”
3
动与静:“静女之初,其动失度。”
4:“体常静,用常动。”
5
礼与乐:“礼乐必相应”
6。“礼逆而情肃,乐逆而声灵。”
7
1比如,龚自珍欣赏邓尉之松“逸”。这“逸”就是山水画自身的性格。它在宋代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中奠定了地位,“画之逸格,最难其俦,”
几乎支配了古典山水画的精神。倪云林以简为逸,黄子久、王蒙以密为逸,吴镇以重笔为逸,到了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近于放逸。参见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版,第301319页。
2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新版,第521页。
3同上,第194页。
4同上,第16页。
5同上,第19页。
6同上,第253页。
7同上,第17页。
5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3
古与今:“文心古,无文体,寄于古。”
1
以上这些观点,我们觉得都是很值得参考的,应该认真分析和探讨,使之古为今用。
1同上,第418页。
52
6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第二章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
官至高邮知事。他是龚自珍的好友。时称“龚、魏齐名,能开风气”
1。鸦片战争时,魏源在两江总督裕谦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写了本圣武记,后来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他强调“复古愈尽,使民愈甚”
,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魏源又是一位近代文学家,无论在诗文创作,还是美字理论、文学理论,都有较大的成就。
中国近代文论选把他的三篇大作放在卷首,3就足以说明他的地位和份量。
第一节 关于美感和崇高的分析
魏源认为,美感是由审美对象客体和审美主体人双方构成的。作为审美对象,相对于审美主体人来说,具有客观实在性: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135。
2魏源:海国图志卷1。
3中国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5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3
搏土遂成形,天地实生之1。
从知世界奇,天意非人力2。
虽然说法没有科学根据,带有远古的神话色彩,但毕竟对天地形态、世界奇态的描绘和认识上,承认其客观的实在性。
面对客观的自然山水,审美主体人
的审美感受才能获得,并形诸笔墨:
蜀山之高,沧海之阔,以致桂林、阳朔奇秀甲天下,一叶扁舟,溯洄其间,何患清妙之气不勃勃腕下3
乐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最早以表情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古典主义美学体系。
乐记。乐本篇中说: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4。
由此可见,乐记明确提出文学艺术正是由于外物相感而产生,提出了不同于西方“摹仿说”的“物感说”。魏源继承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