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对于弊俗的揭示更为毕露,对于社会改良更为直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林纾进行中西文学作品题材的比较研究,主张“刻划市井卑污、龌龊之事”

    ,批评“雅多俗寡”

    ,反映时代的风貌。

    二结构方面。

    林纾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可以算是从史传发展而来的。他经常用史记与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曾经这样说道:

    司马迁之文,在鸿篇巨制中,往往潜用抽换埋伏之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一,第594页。

    2块肉余生记。序。

    42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14

    法而人不觉,迭更斯亦然。

    虽细碎芜蔓,若不可收拾,忽而井井胪列,将文章作一大收束,醒人眼目1。

    狄更斯小说在结构上,使用了类似史记抽换埋伏的手法;哈葛德小说斐州烟水愁城录在结构上,也使用了类似史记联络法。这说明中西文学家的思维方式有相通之处:

    西人文体,何乃甚类我史迁也。史迁传大宛,苟得一贯串精意,既无虑委散。

    大宛传固极绵褫,然前半用博望侯为之引线,随外均着一张骞,哈氏此书

    观其前眼,必描写洛巴革为全篇枢纽,此即史迁联络法也2。

    这段话的意思是,写作长篇巨制,要涉及更广阔的生活题材,更复杂的事件和人物,就需要一个贯串始终的“精意”

    ,即有一个中心主题,然后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联络起来。象”穿针引线“样。因此,作者必须要统摄全局和精密的布局,层层入扣,运用各种文学手法,表现一个基本的主题思想。

    只有全局全胸,挥笔自如,才能做到“文心萧闲,不至张皇失措”

    3。这是中外大手笔的一条共同经验。

    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记一书,同他的其他作品不大一样。这本书“伏脉至细,一语必寓微旨,一事必种远因。手写是间,而全局应有之人,逐处涌现,随地关合。虽偶尔一

    1冰雪因缘。序。

    2斐州烟水愁城录。序。

    3曹操集。步出夏门行。

    428

    21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见,观者几复忘怀;而闲闲着笔间,已近拾即是,读之令人斗然记忆,循编逐节以索,又一一有是人行踪,得是事之来源“。这种文章结构法,用中国古代的术语来说,就叫做”锁骨观音“

    ,也就是“以骨节构联,皮肤腐化后,揭而举之,则全身锵然,无一屑落者”

    1。

    但并非一律如此,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统构就不一样,“从史进入手,点染数十人,咸历落有致。至于后来,则如一群之貉,不复分梳其人,意索才尽,亦精神不能持久而周徧之故”。

    2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中国古典文章开阖,“全讲骨力气势”。小说家构思章回,笼盖全篇,“纵笔至于灏瀚,则往往遗落其细事繁节,无复检举,遂令观者得罅而攻。此固不为能文者之病,而精神终患弗周”

    3。

    这段话说明,长篇小说是根据不同内容,作者下笔构思就差异,在表现手法上也就不完全相同,甚而有很大差别。

    象水浒传这样的洋洋巨篇,作者“纵笔灏瀚”

    ,情节纷呈,到后半部就显得较杂乱松散,这既有作者的“意索才尽”之短,也有长篇巨著因场面之大,人物之多,头绪之繁而造成“遗落其细事”。这也不足为怪的。但是,这里揭示了中外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差异,无疑是正确的。中国长篇小说有自身的特殊社会环境和形成过程,它讲究有头有尾,故事情节的完

    1块肉余生记。序。

    2块肉余生记。序。

    3曹操集。步出夏门行。

    42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14

    整性,不大注意细节的描写和结构的严谨。因为它最初不是写在纸上供人阅读的,而是由说话人讲给别人听的。但不等于说中国长篇小说不讲结构安排,而只是说它具有说讲文学的特点,有自己特殊的审美价值。从这个基本情况出发,林纾得出结论说:

    中西文字不同,而文学不能不讲结构一也1。

    与小说结构有关的,还有时空问题。林纾认为,在同一时空内,外国小说比中国古典小说包涵着更大的容量。他说:

    古人为书,能积至十二万言之多,则日月必绵久,事实必繁移,人物必层出。乃此篇指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引者注为人不过十五,为日同之,而变幻离合,令读者若历十余年之久2。

    在作者生活的时代,欧洲小说大多是写人生的某个片断,时间一般不超过二十年;而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大多总是写到三代,有时写五代同堂,历史小说更是如此。正如红楼梦重点只写十九年,但必须交待上下几代、上百年的事情。

    外国直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才出现那种描写个人一生的江河小说。

    三手法方面。

    林纾认为,在创作手法上,中西作品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中西文学作品在叙述家常和日常琐事时,多采用

    1块肉余生记。序。

    2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序。

    430

    41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化腐为奇,撮散作整”的手法,改变了“恹恹生人睡魔”的艺术效果。他指出:

    若是书,特叙家常至琐至屑无奇之事迹,自不善操笔者为之,且恹恹生人睡魔。

    而迭更司乃能化腐为奇,撮散作整,收五虫万怪,融汇之以精神,真特笔也。

    史、班叙妇人琐事,已绵细可味矣,顾无长篇可以寻绎。其长篇可以寻绎者,唯一石头记;然炫语富贵,叙述故常,纬以之以男女之艳情,而易动目1。

    说明在同一描写对象上,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记与曹雪芹的红楼梦所用的艺术手法也是相同的。这是一。另一方面,由于中西社会风俗和民族心理的不同,欧洲小说重视对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国古典小说则着重情景描写,表现的手法是不同的。林纾认为:

    大抵西人小说,多半叙其风俗,后杂入以实事。风俗不同者也,因其不同,而加以点染之方,出以运动之法,等一事也;赫然观听异矣2。

    欧洲小说常用很大的笔墨有意识地描写地方色彩,景物风貌,他们细致的观察、敏锐的感受,富有艺术的感染描写,使小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丰富了知识的感受,启发了读者的想象。而中国小说因其风俗和民族心理的不同,更擅长于情景描写。情景描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有成就的艺术手段,无

    1块肉余生记。序。

    2洪罕女郎传。跋语。

    43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14

    论是中国古典诗词,还是中国古典小说,都创造了一种经过感情过滤的富有诗意的环境。尤其情景描写中白描手法的应用,如林冲夜奔梁山的雪景、黛玉听曲的春景,都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极粹之美。

    钱钟书在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时,指出: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则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比较。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中西文学超出实际联系范围的平行研究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有价值的。这种比较唯其是在不同文化系统的背景上进行,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1。

    这是关于比较文学的内容、目的和方法的精辟论断。拿这个观点来检验,林译小说序跋中对中西文学的比较所表述的见解,可以说接近于“跨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

    ,而且是属于“超出实际联系范围的平行的研究”的。我们找不到史记。大宛传和斐洲烟水愁城录、红楼梦、孝女耐儿传、水浒传及块肉余生记这些中外名著之间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林纾是把这些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背景而体裁相同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不只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民族文学的世界历史地位也看到了不同民族文学创作中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1张隆溪:钱钟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

    ,读书1981年第10期,第132138页。

    432

    61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当然,林译小说序跋中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与我们今天所要求的比较研究,有很大的距离。

    林纾一不通西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