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不能只凭辑录前人

    1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05页。

    42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04

    的材料。

    在论及宋、齐、梁、陈的文学时,刘师培认为,该时期文学之盛,除承前代的遗绪外,还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而重视文学和文士。当时的一些帝、王、侯多有文彩,喜爱文学,招纳文士,以收名誉。一些文士,大抵出于世族之家。“其文学之成,必于早岁;且均文思敏速,或援笔立成,或文无加点,此亦秦、汉以来之特色。”

    1他归纳了这一时期的文学有四个特点:一矜言数典,以富博为长也。即文章以用事为贵。

    二梁代宫体,别为新变也。即文章多用艳丽、浮靡之词。

    三文士崇讲论,并语悉成章也。当时文士沿习晋人尚清言之风,以才辩辞义相高;后崇讲学,学士多以辩论儒玄为务。文章受此风影响。

    四谐隐之文,斯时益甚也。当时作者益为轻薄,多讥刺、嘲讽,文体因之亦愈卑矣、。

    从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宋、齐、梁、陈这一时期文学的概貌和变迁。

    最后,他又进行了概括,与魏晋“清峻、通侻、骋词、华靡”的文学风格相比,成了另一番景象:

    要而论之,南朝之文,当晋、宋之际,盖多隐秀之词、嗣则渐趋缛丽。齐、梁以降,虽多侈艳之作,然文词雅懿,文体清峻者,正自弗乏。斯时诗什,盖又由数

    1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88页。

    422

    60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典而趋琢句,然清丽秀逸,亦自可观1。

    历史自有公断。随时间流逝而消失者,毫不足惜。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所作大量的辑录、评论工作,足以为后世的研究者引证和参考。

    此书直到刘师培死后的八年,即1928年,鲁迅还把它与其他中国文学史相比,认为确实是一本较好的断代文学史2;又在前一年1927年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中,也曾推荐了这本断代文学史,并吸收了这本文学史中的观点。这本断代文学史,在刘师培美学思想中,集中体现在这一时期文学风格论的阐述和研究上。但是,对于中古时期的文学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和著作的关系,研究得不够充分,影响作为历史著作的才、识、学的充分发挥。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与刘师培中国中古学史关系,不只是详细互明而已,而是恰恰在救偏补弊上,鲁迅超过了刘师培,显示出博大精深,极富战斗性。

    1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92页。

    2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1982年版,第350页。

    42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04

    第十四章 林 纾

    林纾18521924年

    ,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举人,任教于京师大学堂。早年参加过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曾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70余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作,译笔也很流畅,统称为“林译小说”

    ,对当时颇有影响。晚年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甚力,是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能诗画,撰有畏庐文集、春觉斋论画、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著述。

    第一节林译小说序跋中的中西文学比较

    在晚清文坛上,对中外小说的评价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以侠人为代表。认为“吾国小说的价值真过西洋万万也”。

    在这些人看来。西洋只有先进的理化之学,坚舰利炮,决无如中国的辉煌文学。另一种以新知主人为代表,认为“中国小说不如外国”

    ,“读中国小说,如游西式花园,一入门,则园中全景尽入目前;读外国小说,如游中国名园,非遍历其

    424

    80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境,不能领略其中况味也。“

    1林纾则是在比较中国古典小说的基础上,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较为实事求是的分析,既避免了盲目称大、一味排外,又克服了对外国文学顶礼膜拜、俯首称臣的自卑感。林纾在林译小说的序、跋中,对中西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题材方面。

    林纾在孝女耐儿传。序中,赞扬狄更斯“从未有刻划市井卑污、龌龊之事,至于二三十万言之多,不重复,不支厉,如张明镜于空际,收纳五虫万怪,物物皆涵涤清光而出,见者如凭栏之观鱼鳖虾蟹焉。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用笔缜密,著色繁丽,制局精严,观正矣”。然而“雅多俗寡,人意不专属于是”。这里,林纾认为,孝女耐儿传和红楼梦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美学风貌,其原因在于彼此选取的题材不同。

    狄更斯善于“刻划市井龌龊卑污之事”

    ,在孝女耐儿传中,“不写耐儿,专写耐儿之大父凄恋耐儿之状,疑睡疑死,由昏愦中露出至情”。这是因为“写耐儿,则嫌近于高雅;惟写其大父一穷促无聊之愚叟,始不背其专意下等社会之宗旨”。
………………………………

第41节

    红楼梦就不一样。虽然“其间点染以清客,闲杂以村妪,牵缀以小人,收束以败子,亦可谓善于体物”但是在整部小说中不占主导方面,而处在点染、陪衬的位置上,所以说

    1转引侗生:小说丛说,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348页。

    42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04

    红楼梦“雅多俗寡,人意不专属于是”

    1。

    文学作品题材的选择,原是关系到作者的生活经验、决定于作者思想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刻划市井卑污龌龊”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从英雄传奇到描绘世俗生活的人情小说的重大转变,反映为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张竹坡认为,金瓶梅美学风貌的特点,在于小说中真实地描写了日常生活的“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

    并指出:金瓶梅是“一篇市井的文学”

    ,而西厢记是一篇“花娇月媚”的文字2。

    红楼梦在扬弃金瓶梅自然主义描写的前提下,继承了金瓶梅对家庭生活细节的具体描绘,改变了所谓“落难公子遇小姐,后花园私订终身,公子中状元完婚”的“才子佳人”那一套,有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和现实意义。但毕竟不是直接、正面对于“市井卑污龌龊之事”的描绘,形成了“雅多俗寡”的格局。林纾这个批评,粗看起来,似乎他不太懂得作家有选择题材的自由,但从他的本意来看,强调选择题材、反映时代风貌的重要性。

    恩格斯曾在大陆上的运动一文中,借用德国的泰晤士报总汇报所说的话,“德国人开始发现,近十年来,在小说的性质方面发生了一个彻底的革命,先前在这类著作中充当主人公的是国王和王子,现在却是穷人和受轻

    1孝女耐儿传。序。

    2张竹坡评注:金瓶梅万历本第三卷,第13页。

    426

    014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视的阶级了,而构成小说内容的,则是这些人的生活和命运、欢乐和痛苦。“

    1他指出狄更斯也属于这一派。这是因为狄更斯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在作品中直接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并以讽刺、幽默和感伤的笔调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正如林纾所指出的,把“英伦半开化时期的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

    其作品还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工人的生活和斗争,“使吾中国人观之,但实力加以教育,则社会亦足改良。”

    2由此可见,林纾赞扬狄更斯的题材选择,联系着主题的揭示,为揭发弊俗、启示人心、改良社会服务的。

    林纾在红礁画桨录。译余剩语中认为:孽海花、文明小史、官场现形记,这些谴责小说在审美趣味和艺术技巧方面,远不如红楼梦高雅和细腻。但作为在“秦台之镜”

    ,在对于弊俗的揭示更为毕露,对于社会改良更为直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林纾进行中西文学作品题材的比较研究,主张“刻划市井卑污、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