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柔敦厚”的子建之诗和“惓怀君父,希心稷、契”的少陵之诗归入儒家类,把“澹雅冲泊”的渊明的诗归入道家类

    ,但把李白归入纵横家类,把苏轼归入道家类,储、

    1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6页。

    2同上,第115页。

    406

    09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王归入农家类,黄庭坚归入法家类,就不免有些牵强附会了。

    先秦时代的纵横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奉使四方,善于辞令,文以论事为主。而李白作为一个“仙才”

    ,他的诗超然飞腾,慷慨激昂,雄奇豪放,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风格瑰玮绚烂,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何况李白诗歌本身没有涉及到外交政令,而只是对当时的朝政有所指责,怎么能够把李白归入纵横家类呢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但是他政治上属旧党,其诗文时而表现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的情绪。而先秦道家提倡法自然,以自然天通观为主,主张纯朴、贵柔、虚无。

    苏轼诗文有受道家的影响,但苏轼诗文的整体不能划归道家类。储光羲的诗多写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王维的诗主要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貌传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强调自然、意境之美,有超然于尘埃之外的风格,属于寄意抒情之诗文,而不是在反映农民的理想和农业的生产技术。所以,储、王之作与先秦的农家搭不上关系,倒是受到先秦道家的响影1。

    至于黄庭坚的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其中有的还表现出倾向于旧党的政治态度。在艺术形式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袭用前人诗意而略加改变,“点铁成金”

    ,影响恶劣。这那里有先秦法家之文的雄奇豪壮,要求改革的精神呢又怎么能够把黄庭坚归入法家类这些都是刘

    1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指出:“储、孟之诗,清言霏屑,源出道家”。

    载中国近代文学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576页。

    40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93

    师培在对历代作家作品归类时的失误所在。

    第二节 地理环境和文学发展的趋向

    中国近代,龚自珍一开始就注意研究地理环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他说:平原旷野,无诗也;沮洳,无诗也;硗确陿隘,无诗也。

    适市者,其声嚣;适鼠壤者,其声嘶;适女闾者,其声不诚。

    [夫]诗必有原焉,易、书、诗、春秋之肃若泬若,周、秦间数子之缜若峍若,而莽荡,而噌吰,若敛之惟恐其坻,摚е┛制浒兄┛制洳蠖箅椋蚍蛄芍ぐ住⑿税泊罅胍灿腥1。

    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无法产生诗,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产生什么样的诗。虽属机械、呆板,但是针对当时文坛上的唯心主义信条,却带有唯物主义倾向。

    地理环境同作家的生活、思想感情发生关系,也就同文学作品发生关系,含有正确的成分。然而,由于龚自珍尚未接受西方美学、文艺观念,只是开了一个头。十九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美学、文艺中“地理环境论”传入中国,刘师培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史,撰写了南北文学不同论等文,对中国南北文学作了深入

    1龚自珍:送徐铁孙序,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新版,第166页。

    408

    29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考察。他提出:“南北学者,立术各殊,以江、河为界”

    1,“南音之始,起于淮、汉之间,北声之始,起于河渭之间”

    2,不同意章炳麟关于“夏音即楚音”的观点,认为:

    夏为北音,楚为南音,声音既殊,故南方之文,亦与北方迥别。

    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生,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

    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折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3。

    黄河、长江是在中年民族版图上的两条由西向东的河流,以此为界,可以划为北方和南方,其自然条件确实有所差别。

    刘师培先把声音分为清浅、重浊,依据古籍记载,得出“大抵时愈古则音愈浊,时愈后则音愈清,地愈北则音愈重,地愈南则音亦愈轻”的结论。按他在南北考证学不同论中所说的“山国”和“泽国”之分,北方的“土厚水深”类似于“山国”

    ,而南方的“水势浩洋”类似于“泽国”

    ,二者地理环境不同,影响到人同自然关系的抗争程度不同,也造成人的体质上的不同,以至影响到声音清浅、重浊的不同。这虽然是一种猜测性,但是,大抵北方人声音粗犷浑厚,而南方人声音则舒缓轻柔,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原始社会,由于抵抗自然力和生存的需要,人们不能

    1刘师培:南北考证学不同论,国粹学报台湾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80页。

    2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70页。

    3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71页,

    40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93

    独自生活,必须组织社会,依靠集体。这时人们普遍的精神状态、社会、集体的经历和遭遇等等,成为这一时代的精神、风俗习惯,用以维系和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自然力抗争。这种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当然给生活的地理环境发生了关系。这种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又有很强的**性、持续性和继承性,一直延续下来,不能不对文学作品产生影响。

    刘师培提出的北方之民崇尚实际,南方之民崇尚虚无,也就是一种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

    它们分别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北方之文多记事、析理,南方之文多言志、抒情了。记事之文,谨严简直,平易不诬;析理之文,索远钩深,精义曲隐。这说的是北方之文的特点。南方之文呢刘师培以老、庄之文为首席代表,指出:

    惟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测矣1。

    南方之文,还包括屈宋之文、纵横之文。在“叙事记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方面,屈原与庄子是相通的;而纵横之士“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以诡辩相高”

    ,在行文的用词造句,乃至风格上,与庄子也是殊途而同归。刘师培不仅就文章本身进行分析,而且联系作者出生地进行具体分析。

    如,屈原、陆贾都是荆南之士,他们所作之赋,崇尚抒情,多用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71页。

    410

    49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骋辞;而荀卿生于北方赵土,其所作之赋,偏于析理。这大抵是北方的自然条件恶劣,人们不得不崇尚实际,修身力行,坚忍不拔,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而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生存和发展相对容易一些,人们崇尚虚无,活泼进取,有遗世**之风。也就是重视精神内在的、无限的自我修养,由于这种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不同,就影响到文学风格的不同。总的来说,北方之文,猥琐铺叙,平通易懂近人,故朴而不文;而南方之文,文句曲折拗口,雕琢奇丽,故华而不实。

    汉代之时,南北各地的文士按其归属的地域,显示各自文学的风格。文士多居北方,北方之文也居多。但是,这时期却有东西南北文化大汇合的趋势,造成汉代全面整理古籍,奠定了古代文献的基础。

    从汉代到隋代,北方之士多效南人,文体渐由北趋南,多崇偶体,多用艳辞丽句,以利抒情。这一点也可直溯老庄、屈宋。当时战乱延绵,政治动荡,社会分裂,人心的凄苦、民众的祸难,而使人们着力地去追求安逸的幽美的精神境界和内心的寄托。虽然这时南北两派的对峙还很严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南北两派文学的地域因素的影响日趋减弱,而被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所代替。刘师培在谈到唐朝之文时,指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