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了沉郁的定义,第九至四十六则都是从作家作品、创作过程方面说明“沉郁”主要表现在“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第四部分,第四十七至八十三则,从鉴赏方面说明了词的美在于沉郁顿挫。第四十七则里讲到“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
1这里,“沉郁”是指作者思想感情的蕴藉,“顿挫”说的是感情的尺度问题。情感的表达有个标准,有个尺度;应该如周邦彦满庭芳那样“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得虽哀愁,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绕蕴藉。”
2既要有丰富的情感,又要表达得含蓄不露。
这里就有艺术水平的高下问题。接着,他以此为标准,去评价周邦彦、辛稼轩等人的作品。
以上说的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四个部分的粗略构架,主要阐述“沉郁”说的理论依据。
白雨斋词话第二至八卷的诸多论述,也是围绕着“沉郁”说这个核心,从各个方面发挥其理论,或言比兴,或讲寄托,并以此来对历代之词作、词选、词论进行了品评。
什么是“沉郁”陈廷焯指出: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非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
1同上,第16页。
2同上,第17页。
33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23
厚1。
在这里,陈廷焯揭示“沉郁”主要在于“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和“终不许一语道破”
,涉及到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为文学艺术,就在于它以形象来反映生活,否则,无论其思想内容怎样正确,也不能构成为文学艺术,至多只能算是一篇政治宣传文字而已。
恩格斯说过:文艺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
2当然,陈廷焯的“沉郁”不止是讲一般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反映生活的问题,它还有自己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与常州词派的宗旨相联系的。
在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张惠言那里,“言外之意”
,不过是忠爱之思、讥刺之义而已,即指政治上的言外之意。陈廷焯虽然也在内容上重性情纯正、温柔敦厚,可是,以白雨斋词话对作家作品的评价来看,他的“沉郁”说主要是就文艺技巧而言的。他的“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就是要求在执笔写作之前,作家须有成熟的形象思维,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深寄托在完整的形象之中,取得音在弦外的艺术效果。陈廷焯所说的“终不许一语道破”
,同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所说的“直说是破坏,暗示才是创造”颇为相似。塞蒙思把马拉美的话意译为:“一语道破,则诗趣索然;品诗之
1白雨斋词话卷一,第56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4页。
340
42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乐,端在慢猜细忖。“
1对于这点,前人的诗话词中也若隐若现地提到过,如贺裳说过,词贵在含蓄,而“病于浅直”
,认为词家应只写景象,而情意自见,“凡写迷离之况者,正须写景。”
2但从未有人开宗明义,把它奉为唯一和最高的标准。
至陈廷焯乃登高而呼,一语道破,以言外之意的“沉郁”说为论词圭臬。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功绩。
应当指出,陈廷焯所说的“沉郁”
,同一般文学艺术上讲的“含蓄”有关,但又不尽相同。在论到王渔洋的词时,他说过:
渔洋词含蓄有味,但不能沉厚;盖含蓄之意境浅,沉郁之根柢深也。彼力量薄者,每以含蓄为深厚,亦吾所不取3。
“含蓄”与“直说”相对,指的是表达上的婉转曲折,而“沉郁”则除此之外,还要求有内容上的浑厚深沉。
在界定了“沉郁”的意蕴之后,陈廷焯用“沉郁”这把尺度来衡量古今词家的优劣得失。
陈廷焯指出:“论词只宜辩是非”
,即只要是合乎“温厚”
、“沉郁”
,“南宋北宋,不必分也。”
4他撇开了前人以婉约、豪放论词之陈见,称颂张惠言词选“以苏、辛为正声,却有巨识。”
5但陈廷焯又偏于
1转引自黄维樑:中国诗学纵横论,台湾洪范书店1982年版,第137页。
2贺裳:皱水轩词鉴,见唐圭章词话丛编,第698页。
3白雨斋词话卷三,第61页。
4同上,卷八,第207页。
5同上,卷二,第34页。
34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23
“深微婉约”词风,竭力推崇周邦彦为词坛“巨擘”
1。而对“直截痛快”的郑板桥词作,颇有微词。
要承认“沉郁”说,增补了“意内言外”的观点,维护了常州词派的传统,在对词的欣赏、鉴别及艺术技巧的解释上,都
………………………………
第33节
是真切细微的体会和令人信服的独到见解。但由于把“沉郁”当作绝对的教条,奉为词艺唯一的最高审美原则,这样就不能不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对一些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免不了会作出不恰当的评述。事实上,我们在肯定“沉郁”说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能一概认为非沉郁则无好词。
须知在文学艺术的王国里,标准化是没有市场的。
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可以并存,可以竞争,而且只有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的并存和竞争,才能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
与陈廷焯“沉郁”
说提出的同时,还有况周颐的“重、拙、大”况周颐也是清代考据学派的重要人物,对“重、拙、大”
加以界定和说明,把它作为创作和评论词作的审美标准。
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诸贤不可及处在是
。
一关于“重”的界定。
况周颐对“重”作了界定:“重者,沈著之谓。在气格,不在字句。”
3他还提出“凝重”作为“重”的近义词:
1白雨斋词话卷一,第16页。
2况周颐:蕙风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卷一,第4页。
3蕙风词话卷一,第4页。
2
342
62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即神韵未佳而过存之,其足为疵病者亦仅,盖气格较胜矣。若从轻倩入手,至于有神韵,亦自成就,特降于出自凝重者一格。若并无神韵而过存之。
则不为疵病者亦仅矣。
或中年以后,读书多,学力日进,所作渐近凝重,犹不免时露轻倩本色,则凡轻倩处,即是伤格处,即为疵病矣。天分聪明人最宜学凝重一路,却最易趋轻倩一路。苦于不自知,又无师友指导之耳1。
他认为,“凝重”的反面是“轻倩”。为何推崇“凝重”而反对“轻倩”呢他说过,重在气格而不在字句,“凝重”中具有神韵。而神韵就是“事外远致”。词作若凝重而神韵,那么气格便胜,就是佳作。反之,词风若轻倩,就是伤格,词作便逊色。
按况周颐的界定,“重”
、“凝重”含有慎重之意,进而可引伸为严肃之意,指作者的创作态度要严肃、沉稳。换个角度说,指作品要具有严肃性。作家只应有一个目的,就是遵从自然,如实地反映人类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体现人类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作家不应抱有其他不纯的目的,这样,他便是真诚的,也就是严肃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当代台湾美学家姚一苇曾说:
当一个艺术家的目的只求表现,把自身的生命与外
1蕙风词话卷一,第7页。
34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23
界融合,他所产生的艺术品非仅与他自身血肉关联,而且形成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便是艺术家的真诚。艺术品的真诚与严肃性看成同义字1。
作者若抱有真诚的态度,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