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发生与初次领略时同等或仅较差的效用1。
梁启超把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感受、领略,称之为“对境之赏会与复现”。外“境”之所以与审美主体人相对,也就是独自存在的客观事物了。
至于对艺术的感受、领略,梁启超则从人的审美感觉器官角度,加以论述,指出“专从事诱发以刺激各人器官不使钝的有三种利器:一是文学,二是音乐,三是美术。”
2作为审美主体人感受审美对象,必须通过审美感觉器官。这个审美感觉器官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所形成,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指出过: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3。
梁启超的论述,虽未能达到马克思的高度,但是他承认音乐可以诱发以刺激人的审美器官,是正确的。与此同时,承认艺术品“所构成的境界优美高尚,能把我们卑下平凡的境界
1美术与生活,饮冰室文集第39册。
2美术与生活,饮冰室文集第39册。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256
04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压下去“
1,也含有“心境”以外,具有艺术品独自存在的“物境”。
总之,梁启超在论述审美鉴赏中的心境和物境,就如他对美的功利性看法那样,具有自相矛盾的两面性,不能只执一端。把审美对象的自然界和艺术品“物境”看成为“虚幻”
,根源在于信奉佛理禅宗,无限夸大审美情绪和心境的地位和作用,追求精神上、道德上的圆满,而坠入虚幻的“天国”。一旦落入现实生活,依傍“外受的环境”
,结合“内发的情感”
,而编织的审美之境,才谈得上是来源于外境,又高于外境的、更高层次上的“真实”。
第六节 “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
梁启超把中国古代的歌谣、乐府、诗、词,统称为“美文”
,并通过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来分析研究,从而划分出所谓“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这两个种类。他认为,“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2。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就是与人类这种爱美的天性相契合。比如,中国的古歌谣,“是不会做诗的人最少也不是专门诗家的人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他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
1美术与生活,饮冰室文集第39册。
2书法指导,饮冰室合集专集,第102册,中华书局1941年再版,第3页。
25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42
美好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令人人传诵历几千年不废。
其感人之深,有时还骂专门诗家的诗而之上。“
1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人类的好美性决不能以天然的自满足。
对于自然美加上些人工,不是别一种风味的美“。就象璞玉花草,经过人工的琢磨雕饰、栽植布置,显出”各式各样月异而岁不同的“美。
“诗的命运比歌谣悠长,境土比歌谣广阔,都为此故”
2。
梁启超把好的歌谣作为“自然的美”
;好的诗则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还加上“人工的美”。在他看来,诗与歌谣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形式和情感表现的问题。
“诗和歌谣最显著的分别,歌谣的字句音节是新定的,或多或少,或长或短,都是随着一时情感所至,尽量发泄,发泄完便戛然而止。
诗呢
无论四言五言七言乃至楚骚体,最少也有略固定的字数句法和调法,所以词胜于意的地方总不能免。“
3骈俪之文,固自有其特殊之美,建立在“我国文字的构造”上。
“我以谓爱美的人,殊不必先横一成见,一定是丹非素,徒削减自己娱乐的领土。楹联起自宋后,在骈俪文中,原不过附庸之附庸,然其佳者,也能令人起无限美感。”
4梁启超划分“自然的美”和“人工的美”
,固然与文艺形式情感的表现有关,但就论述的
1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饮冰室合集专集,第74册,中华书局1941年再版,第1页。原引文“人功之美”
,“功”应改为“工”
,改为“人工之美”。
2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饮冰室合集专集第74册,第1页。
3苦痛中的小玩意儿,饮冰室文集第45册。
4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饮冰室合集专集第74册,第2页。
258
24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内容来说,又不仅仅限于文艺形式和情感的表现问题。
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是以汉乐府为论述的中心对象。
“汉代乐府,原来都是能唱的最少也可以徒歌
,所以和普通的诗可以划分出界限“
1。按梁启超对诗和歌谣的界定,汉代乐府“纯属自然美”
2。他指出汉代乐府有三大特色:1情感炽热,有违“诗教”。他认为,乐府上邪是一首情感热到沸度的恋歌、意境、格调、句法、字法无一不奇特“
,有所思“这一首恋歌,正是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反面。赌咒发誓,斩钉截铁,正见得一往情深。后代决无此作,专门诗家越发不能道其只字”。这是因为“诗贵含蓄婉转,乐府则多为热烈的直透的表现”
3。
2意境新颖,结构瑰丽。他认为乐府陌上桑和陇西行堪称“无一懈弱之点”的力作。
陇西行“以陇西为题,想写陇西风俗。
写的是一位有才干、知礼义的主妇,却从天上人顾视世间的眼中看出来。写天上话不多;境界却是极美丽闲适。写主妇言语举动,琐琐如画,却无一字堆垛,可谓极技术之能事“。
4
3格调崭新,度量深远。他曾把乐府陌上桑与晋
1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饮冰室合集专集第74册,中华书局1941年再版,第43页。
2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饮冰室合集专集,第74册,中华书局1941年再版,第1页。原引文“人功之美”
,“功”应改为“工”
,改为“人工之美”。
3同上,第101页。
4同上,第61页。
25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42
傅玄的艳歌行作了对照研究,说:陌上桑
………………………………
第25节
第三解“没头没脑地替他夫婿大吹特吹。
到末句戛然而止。
这种结构,绝非专门诗家的诗所有。
晋傅玄有艳歌行,将此歌改头换面,末两句作为罗敷告使君语云:“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
真臭腐得不可响迩。
呜呼,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
“
1
汉代乐府,在梁启超看来,可以说是“自然的美”的极境。它与“普通的诗”
文人创作的诗相比较,确实存在着以上所说的三大特色。他推崇“自然的美”的歌谣,在于肯定它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后代的诗,虽与歌谣画然异体,然歌谣总是诗的前驱,一时代的歌谣往往与其有密切的影响,所以歌谣在文界的地位,治文学史的人首当承认2。
我们知道,清代是一个复古的时代,民间的歌谣等俗文学被重重的压迫着,几乎不能抬起头来。到了“五四”以后。随着民间歌谣等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对文学史的研究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梁启超推崇“自然的美”的歌谣,并给予它一定的历史地位,是符合这一时代潮流的。但是,作为“自然的美”的歌谣,也有不足的一面。诚如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指出的那样,俗文学“特质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保持其鲜艳
1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饮冰室合集专集第74册,中华书局1941年再版,第57页。
2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饮冰室合集专集第74册,中华书局1941年再版,第132133页。
260
4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的色彩,但也因为这,所以还是未经雕斲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有的地方写得很深刻,但有的地方便不免粗糙,甚至不堪入目。“
1梁启超缺乏这样的全面的理论认识和分析,似乎歌谣都达到了“自然的美”。美的说成美的,不美的也说成美的。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