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审美对象山水,要游玩其间,又不能不讲究游术。

    这是由于把山水作为玩物审美,就在游山乐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游山学”的问题。魏源直接了当地指出:

    人知游山乐,不知游山学4。

    人如何游呢他写了游山吟、后游山吟等,总结自己游历的经验,主张游山要游峡、游谷,不要游洞。

    观山必观峡,左右万峰倚5。

    1同上,第700页。

    2同上,第831页。

    3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718页。

    4魏源集,中华书局1970年版,第622页。

    5同上,第721页。

    7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5

    峡内方疑天地止,出峡又看天地起1。

    这说明游山同游峡的关系,享有观赏的乐趣。

    游山除游峡外,还要注意游谷。他认为:

    世上游人不游谷,何异升堂遗奥曲。

    奥曲全在两山间,登高一览何由足。

    四岳妙在峡中溪。

    嵩、衡到已少,岱谷更罕窥。

    华山西谷水簾下,亘古屐齿谁知之。

    开先、石梁三叠谷,庐瀑止涉其籓篱。

    始知桃源别天地,只在目前人不识4。

    这一段主要说谷,也说了峡。游山必须游峡游谷。峡谷,如桃花源那样,不一定被人认识。一般游人往往满足于登高一览,浅尝辄止。事实上,注重游峡游谷的奥妙是不少的。他举了五岳之中的泰山、嵩山、衡山、华山之峡谷,都是很出名的例子。

    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游览,这是不谙游术的结果。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大量写了游峡游谷的大好风光。如华山西谷、岱麓诸谷诗、嵩麓诸谷诗、太行诸谷、出峡词、四明山中峡诗、黄山诸谷、子午谷行等,实践了他的美学理论的主张。

    魏源主张游峡游谷,不主张游洞。他是这样说的:

    平生好游山,独不好游洞,

    1同上,第687页。

    72

    6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每入洞中如入梦1。

    为什么呢

    他说:“登山之难难于上青天,入洞之难难于下九渊。”

    2也就是说,入洞,象佛教中的阿鼻地狱一样,阴森可怖,混淆不清。他接着说:

    此身不惯蛇攒穴,但好天仙不地仙。

    阴洞虚明尚可观,轩然肺腑出示人;阴洞真如城府人,险巇幽暗而阴屯。

    我闻洞天福地清且闲,别有天地非人间。

    虚白光辉自世界,琪泉瑶草青烂斑。

    安有幽圹潜寐长不晓,直待秉烛穷神姦。

    安得鬼斧摩天凿七窍,天窗轩豁天光照。

    乾端坤倪呈众妙,混屯纵死我心交3。

    从魏源这么几个层次的“

    游山学“

    来说,游山必游峡游谷,尚有高见。但是,游山不游洞,特别不游所谓阴洞,这个意见有点偏颇了。任他以前的徐霞客打着火把,到众多的阴洞中去游览考察,为他的日记增添了异彩。玉华洞在福建省将乐县境内,张公洞在江苏省宜兴县境内。这两个都是阴洞。徐霞客说:这“两洞同异,正在仲伯间也”。

    玉华洞的出口处看,“遥望空濛,忽曙**来。所谓五更天也。至此最奇,却与张公洞由暗而明一致。”再拿玉华洞的洞口来看,“由高而

    1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88页。

    2同上,第688页。

    3同上,第688页。

    7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5

    坠,弘含奇瑰,亦与张公同。第张公森悬诡丽者,俱罗于受明之处;此洞炫巧争奇,遍步幽奥,而僻户更拓。“

    1玉华洞也好,张公洞也好,在徐霞客的笔下并不如魏源所说的阴森可怖、混淆不清的。而是充满了奇异诡丽的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把游洞,从游山学中抹去,那是不可能的,也是办不到的。

    何况在魏源自身的诗歌创作中,也在所难免呢

    查魏源集有二首三龙洞。在此诗标题下,作者说明:“天下洞壑之奇,莫过此者”

    ;并在诗中感叹;“我行半天下,到此吁坤轴。”

    2描绘洞的山水诗与描绘峡、谷的山水诗相比较,在魏源集中,少得可怜,似乎仅存这点。但是,他还是描绘洞,赞誉洞,又不能否定其存在。

    其实,魏源谈论这个问题已超出了游山学的范围,而是受了佛教迷信的思想左右,游洞如下地狱,登山可以升天,作这样的比喻,又如何建立具有科学价值的“游山学”呢由于他切实总结游山中的审美经验,所以能透过艺术形象的显现,注重思想意蕴的深度。林昌彝指出:

    亡友邵阳默深太守源生平最喜游山,每作游山诗,多得山之幽与山之骨,而非山之皮相也3。

    对于魏源的具体作品和作品某些论断的评价,可以允许疑义,但他要努力开掘作品的深度,“纵横排奡,磊落嵚奇”

    4,并在

    1徐霞客游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8页。

    2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54655页。

    3林昌彝:海天琴思续录,卷5。

    4林昌彝:海天琴思续录,卷5。

    74

    8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游山乐”基础上建立“游山学”的方向,应予以充分肯定,是近代美学思想发展史上较为独特的一点。

    第四节 “文章与世道为污隆”

    “文章与世道为污隆”

    1,是魏源美学思想在诗文创作上的重要理论概括和指导方针。他首先强烈地感受到正在经历着变化的世道,要求文章必须符合时代的脉搏。魏源与龚自珍、林则徐等为友,同属“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主张变法图强,改革政治。正如陈耀南魏源研究所指出的那样:魏源强调通经致用,这的确是时势的迫切需要。譬如那时鸦片进口,引致白银外流的现象,已经极其严重;银贵钱贱,令民生的困敝和政府的财务危机,有不可终日的忧虑。林则徐、黄爵滋,都力持禁烟之议;陶澍去世之前,也是这个主张。林则徐后来受命赴粤禁烟,蓄意已久的英人,就此挑起鸦片战争。

    这时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

    ,魏源四十七岁2。

    在他选编的皇朝经世文编中,提出一个与“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和“文选派”的骈体文钞迥然不同的选文标准“经世致用”

    ,强调文章要反映社会的实际问题,要对改革政治、社会有利。龚自珍的文章以“朝章、国故、世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页。

    2陈耀南:魏源研究,[香港]乾惕书屋1982年再版,第8页。

    7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5

    情、民隐为质干“

    1,就为一例。

    他在定盦文录序中指出:

    夫忽然得之者,地不能囿,天不能嬗,父兄师友不能佑。其道常主于逆:小者逆谣俗,逆风土;大者逆运会。

    所逆愈甚,则所复愈大,大则复于古,古则复于本2。

    这就是说,冲破传统文学的清规戒律,解放思想,提倡美的创造的独特性。与何子贞所评价的那种“包孕时感,浑洒万有”

    3的诗文之风相一致。当然,他的“复于古”

    ,一方面固然可以理解为这种独创性要继承先秦时期的现实主义传统,为变法图强服务。另一方面,“复于古”

    ,又表现了他“托古改制”的局限性。不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比起泥古不化的保守思想,还是有所进步的。

    其次,“文章与世道为污隆”这一命题,在魏源运用的过程中,具有双重性。

    如果讲的是文章与世道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是正确的。刘勰也说过“远涉季世,人未尽才”

    4的观点,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但魏源认为,世道盛,则文章也随之而盛;世道衰,则文章也因之曲衰。这就不一定能说是规律了。他举了这么一段事例为证:

    南宋之文,不必如北宋,晚唐之文,必不如中唐,两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8页。

    2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8页。

    3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页。

    4文心雕龙。时序第四十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74页。

    76

    0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