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口腹”
、“御寒暑”
、“庇风雨”
,都是为了满足生理机体上的需要,是维护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但是人们对于实用的物质对象还要尽量地加以美化,使其具有“悦目”
、“悦耳”的价值。
这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物质生活的条件,是个体生物性的需要,后者是精神生活的条件,是普遍人性的需要。这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他指出,任何人不仅需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
,以保持生命的延续。同时“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
,体会到“人生的可爱”
,提高“人生的乐
1蔡元培先生全集,第248页。
2同上,第640页。
662
64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趣“
1。
“所以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在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加美术馆,以谋求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了人生的价值。”
2
他正确地区别了审美和实用的不同内容和作用、既指出了审美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又认识到审美是不能离开物质基础和个体应承担的社会职业,必须在保证生存、厚生的基础上,才能有个性的审美享受和社会的审美文化的发展。他还指出,包括审美在内的精神生活与生产,对于物质生活与生产“厚生之道”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科学家闭户自精,若无与世事,而一有发明,则利用厚生之道,辄受其莫大之影响。高尚之文学,优越之美术,初若无关于实利,而陶冶情性之力,莫之与京3。
由此可见,他所说的“美学上的**价值”
,决不是对审美的一种消极的估计,决不是单纯的享受观点,而是正确地指出了审美的特殊矛盾性质和积极的社会意义,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创造力,振奋人心。
三他从先验的“人类心理”出发,把爱美与博爱联系起来,最终都归结为“人类共性”。不可否认,美与爱是密切相联的。不仅柏拉图说过,最美的也就是最可爱的4,而且车
1以上均见蔡元培先生全集,第907页。
2蔡元培先生全集,第640641页。
3同上,第211页。
4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第64页。
………………………………
第64节
66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46
尔尼雪夫斯基也作了这样的描述:“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
1。爱是伦理学上的重要范畴,表现为一种道德情感,它与美感融合渗透,有时难以区别开来。在理论上把美与爱这两个不同领域内的范畴联系起来是必要的,真实的。
但是,这两者是如何连结起来的呢蔡元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爱护、互相扶助”
,“全以同情为基本,同情的扩大和持久,可以美感上感情移入的作用助成之。例如图山水于壁上,可以卧游;观悲剧而感动,不觉流涕。这是感情移入的状态。儒家有设身处地之恕道,佛家有现身说法之方便。
这是同情的极轨。
于美术上时有感情移入的经过,于伦理上自然增进同情的能力。“
2这就是说,爱与美的连结是以情感活动为纽带。相互的友爱与互助,是以“同情为基本”。而同情的扩大与持久,可以由美感教育助成之,即美感可以增加和培养道德情感。
美是普遍的,爱也是普遍的,“人之于人,无所不爱”
3。
以美为对象的美感是没有“人我之差”的,以人为对象的道德感也是“以平为安”的。蔡元培说:
盖人类心理,以平为安,见有弱于我者,辄感天然之不平,而欲以人力平之,损有余以益不足,此爱护弱
1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周扬译: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第6页。
2蔡元培先生全集,第899页。
3同上,第206页。
664
84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者之原理也1。
因此,无“人我差别”的美感,自然就能“扩大与持久”那种爱护弱者的同情心,从而也就培养了道德情感。他指出,“美感能助成道德”。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是,他认为“人类心理”
都是“以平为安”
,都有爱护弱者的同情心和道德行为,这是不符合阶级社会的历史事实的。在阶级社会里,以不同的经济地位而形成的极不平等的阶级关系,总是要影响,支配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为富不仁”
、“官官相护”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地社会是普遍现象。
伦理关系和审美关系也是如此。
因此,审美远远不是象蔡元培所分析的那样博爱、超脱、伦理之爱也不是全人类共同性的。蔡元培关于美的普遍性博爱的人性的分析,其实质就是美的对象能使审美主体超越不平等的阶级地位和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而使人人相爱,不分彼此,“以平为安”。普遍爱美也终于“落实”到“平等”
、博爱“中去、这完全是先验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假设,根本不符合阶级社会的实际,与他所处时代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斗争的客观现实也是大相径庭的;它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来说,不能不带有空想性和欺骗性。
总之,蔡元培把审美的**价值和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对这种关系的分析,才能较深刻地揭示审美对人生的重要意见。当他从历史经验和现实生活出发,进行审美分析时,他的观点是比较正确的,符合审美关系的实际;当他从先验的“人类心理”出发,进行
1同上,第196页。
66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46
审美分析时,他的观点是超阶级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这种情况在他整个美学思想中是一对矛盾。
第五节 文艺偏于直观,具有感性形式
文艺是具有可感的艺术形式,它以自身的、独特的形象,能够激起人们心灵中的感情和想象,从而打动人、感染人和鼓舞人、教育人。因此,形象性,成为文艺审美活动的第一显著的特征。蔡元培就是从文艺有别于科学这个角度,谈到形象性这一特征。他在美术生活
儿童专号的题词中指出:
科学基于概念,美术偏于直观1。
为什么文艺具有直观的审美特征呢蔡元培作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论证。
一对于同一事物,科学与文艺美术的认识和评价不同。他举例说:
譬如这里有花,在科学上讲起来,这是菊科的植物,这是植物,这是生物,都是从概念上进行。若从美术家眼光看起来,这一朵菊花的形式与颜色觉得美观就是了,是不是叫菊花,都可不管。其余的菊科植物怎么样植物什么样生物什么样更可不必管了。又如这里有桌子,在科学上讲起来,他那桌面与四足的比例,是合乎
1蔡元培美学文选,插页书彰。
666
05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动学的理法的;因而推到各种形式不同的桌子,同是一种理法;而且与桌子相类的椅子凳子,也同是一种理法;因而推到屋顶与柱子的关系,也同是一种理法,都是从概念上进行。若从美术家眼光看起来,不过是一个桌面上纵横的尺度的比例配置得适当;四足的粗细与桌面大小厚薄,配置得也适当。
这段话是在1920年秋在湖南一次讲演中说的,目的在于阐明美术与科学的关系。
美术与科学的不同在于,“科学是用概念,美术是用直观”
1。但是,“在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美术眼光的地方”
2。实际上是客观事物的声、色、形等,给人直观的感觉,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1934年,即相隔14年后,蔡元培虽强调美术和科学的区分,而这个区分,不是简单用概念和直观,而是提出“科学基于概念,美术偏于直观”
,实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在这组关系中,各有其主导面。这实际上含有审美过程中的直观能力,并不排斥逻辑能力的萌芽。在其理论发展上推进了一步。
二
文艺具有直观性,是同人们接受美感的审美感觉器官发生关系的。蔡元培认为,建筑,雕刻、图画等是“关系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