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感又具有一种“普遍性”

    ,像那些诗歌都“别成兴趣”

    ,那些图画都“转堪展玩”。这些又都没有脱离现象世界,而是矛盾双方的统一,使得美感既带有本体世界的性质,又带有现象世界的性质,因而就在实体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起着“津梁”的作用。

    二 美感的基本特征。

    其一,直观感性和理性相统一。

    蔡元培认为,美感“与概念为对待。

    概念之于实物也,常分析其现象之分子而类比之。美感则举其表象之全体而示观之,两者互相为补充,而决无先后阶段可言。“

    1因为美感不可能只是认识论中的低级阶段感觉即感性阶段。美感与概念对世界的反映和判断方式确实具有不同特点,可是这两种方式可“互相为补充”

    ,美感能反应高尚的理性精神,是直观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这种统一具体表现为理性的内容和感性的形式互相和谐的有机整体。

    夫美感既为具体生活之表示,而所谓感觉理论道德宗教之属,均占有生活内部之一部,则其错综于美感之内容,亦固其所有。而美学观念,初不以是而失其**之价值也2。

    1蔡元培先生全集,第140页。

    2蔡元培先生全集,第140页。

    652

    63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这就是说,美感所反映的是整个生活领域。凡生活存在的现象,它都可以表现;“感觉理论道德宗教”

    ,是取科学理论形态,通过概念推理判断的方式掌握世界。因而,美感含有极为浓厚的理性成分,但又采取感性形式的表现方式。

    就拿中国古代建筑来说,蔡元培认为,宫殿的“四阿而重檐,上有飞甍,下有崇阶,朱门碧瓦”

    ,表现“尊严富丽之观”

    ;而“萧齐邃馆,曲榭回廊,间之以亭台,映之以泉石,宁朴毋华,宁疏毋密,大抵极清幽潇洒之战”。

    1显然,前者含有封建等级观念,后者则有文人雅士的兴致。如果用比较眼光来看,古代“我国建筑,既不如埃及式之阔大,亦不类蛾特式之高骞,而秩序谨严,配置精巧,为吾族数千年来守礼法、尚实际之精神所表示焉。”

    2这种建筑美的感受,不仅有
………………………………

第63节

    了感性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理性内容。

    其二,主观和客观相统一。

    美感的构成,一方面要有审美客体如,自然景物

    ,另一方面则有审美主体人的赏玩。蔡元培指出:

    人的美感,常因自然景物而起,如山水,如云月,如花草,如虫鸟的鸣声,不但文学家描写得很多,就是普通人,也都有赏玩的习惯3。

    作为审美主体人的赏玩,也必然涉及到联想、幻想等心理形式。比如,艺术品,随着观赏时间推移,人的感受情况

    1蔡元培美学文选第58页。

    2同上,第59页。

    3同上,第130页。

    65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36

    不断发生变化:“形象的美术,起初止看到颜色与形象;音乐,只听到节奏与强度。其次,如接触到内容。又其次,始见到表示内容的种类。又其次,始参入个人的联想。”

    1蔡元培引用了自然论者郎萃lang的意见:“美术都是摹拟自然的。

    美术的赏玩,是以摹拟上得到一种幻想,在所摹拟的实物上,就没有这种幻想了。“

    2这些都说明美感的主观性表现为赏玩中的联想、幻想等心理形式。如果从创作的角度去看,创作者的观念,也就成为美感主观性的另一表现。蔡元培指出:

    盖所谓美术家者,常不在实物生活之模仿,而在其生活表象摄入创作者之观念。故以观念之义,应用于一切美感之对象,其不当也3。

    其三,功利与愉悦相统一。

    蔡元培认为,美感常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感受这种乐趣中,热爱人生,培养伟大的使命感,他说:

    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或是读了一首诗、一篇文章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

    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更知道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那么,虽然不

    1同上,第130页。

    2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30页。

    3蔡元培先生全集,第140页。

    654

    83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能说战争可以完全消灭,至少可以毁除不少起衅的秧苗了1。

    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美感的功利和愉快问题有过争论。柏拉图只看重诗的教育作用,把“滋养快感”

    看作诗的一大罪状,并把这样的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

    然而,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观点,承认诗歌产生快感是合乎自然的,同时也承认诗的教育功用乃在于保健、净化作用。这场争论,到了古罗马贺拉斯手里,才真正统一起来。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2。

    贺拉斯这段话,后人又概括为“寓教于乐”。蔡元培关于美感的功利和愉悦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的论述,同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是相通的,属于逻辑上的联系。而作为历史上的联系,较明显是继承了中国儒家礼乐并重的思想。他在为北大乐理研究会所拟章程中提出该会“宗旨在敦重乐教,提倡美育”。

    3

    求声首之性质及秩序与夫乐器之比较,则关于物理学者也。求吾人对音乐之感情,则关乎生理学心理学美学者也。求音乐所及于人群之影响,则关乎社会学与文化史也。合乎此种种关系,而组成有系统之理论,以资

    1同上,第215页。

    2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5页。

    3蔡元培美学文选,第78页。

    65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36

    音乐家之参考,此欧洲音乐之所以进化也1。

    其实,“音乐所及于人群之影响”

    ,在西方又作为艺术社会学研究对象。

    有人仍把它和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合成一起,为美学学科的三大组成部分。影响人群,就是有益,抒发情感,也就是愉悦。二者结合在一起,沟通了美感的功利性与愉悦性使之趋于统一2。

    三 美感的种类,包含了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和滑稽感。

    蔡元培首先在对比中,分析优美感和崇高感。

    美感本有两种:一为优雅之美,一为崇高之美,优雅之美,从容恬淡,超利害之计较,泯人我之界限,例如避游引者注

    名胜者,初不作伐木制器之想;赏音乐者,恒以与众同乐为快;把这样的超越而普遍的心境涵养惯了,还有什么卑劣的诱惑,可以扰乱他么崇高之美,又可分为伟大与坚强之二类;存想恒星世界,比较地质年代,不能不惊小己的微渺;描写火山爆发,记述洪水横流,不能不叹人力之脆薄。

    但一经美感的诱导,不知不觉,神游于对象之中,于是乎对象之伟大,就是我的伟大;对象的坚强,就是我的坚强,在这种心境上锻炼惯了,还有什么世间的威武可以胁迫他么3

    1同上,第85页。

    2参见拙作:坚持美的功利性和美的愉悦性相统一学习周恩来美学思想笔记光明日报,1981年1月7日。

    3蔡元培先生全集,第898899页。

    656

    04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在古希腊,优美和崇高壮美并存。优美的象征是阿波罗apolo,译意美神

    ,崇高壮美的象征是刀尼索斯dionysos译意酒神。前者是幻想的,恬静的,乐天的;后者是狂奔的,冲动的,悲愤的。一个代表理念的世界,一个代表意志的世界。在古希腊文明的和谐的精髓中统一起来1。

    但是,真正从理论上进行优美和崇高的对比研究,是从博克、康德开始的。而蔡元培较多地是吸取了康德关于优美与崇高的对比研究的成果,同博克关于崇高含有一定的痛感和恐惧感的观点,持有保留的态度,这也许是与蔡元培比较中、西艺术,“优美的多,很少神秘性与压迫性”2,以及先秦美学中“大”无痛感和恐惧感的描述有关。

    康德认为,优美的快感联系着“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