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2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06

    就在这样冲决黑暗、企求光明的号角催促下,戏剧改良应以高亢、激昂的艺术手法,树立民族大义,唤醒民众,投身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行列中去。

    他作了这样一番未来的描绘:他日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则中国万岁1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渴求艺术。在柳亚子看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忧患平生事,文章感慨中”

    2。由于他积极参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深受到那些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革命烈士的思想和业绩的感召,忧愤不已,充斥字里行间。比如,万福华,因痛恨清廷前广西巡抚王之春的卖国行径王在广西借用法国兵镇压地方人民暴动,被两广人民反对而去职,至上海后,又主张割东三省于俄国

    ,于1903年10月13日,计诱王至上海英租界四马路金谷香酒店,而在酒店楼梯上以手枪狙击,大呼“击杀卖国贼,为国人泄愤”

    可惜不中,被拘捕判刑十年。辛亥革命后,始获释。柳亚子在闻万福华义士刺虏臣王之春不中,感赋中,“愿祝椎埋齐努力,演将壮剧续樱门”

    ,称之为“壮剧”

    3。后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发表了以万福华为题材的“改良新戏”的戏本,也称为“新排时事壮剧”。

    事实上,“大抵改革时代,最需要一种反抗的精神和奔放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4页。

    2柳亚子文集。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页。

    3柳亚子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626

    01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的热情;自由的战取,便是浪漫运动初期的特色。“

    1从中国近代美学史的发展线索来看,具有启蒙意义的龚自珍、魏源在诗文方面的论述,由阮元、包世臣发展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康有为的书法方面的论述,程度不同地主张情感抒发,个性张扬,追求“雄强美”。

    “灯影明如雪,诗情壮挟雷。”

    2柳亚子和南社一些美学思想家,也继承和发扬这一积极浪漫主义思想传统。

    惟以嵚崎磊落之士,遘晦盲否塞之秋,国恨家仇,耿耿胸臆间于是发为文章,噌吰镗鞺,足以惊天地泣鬼神3。

    正由于诗人胸中积郁和挟持着革命风暴,才能鸣奏出“噌吰镗鞺”的正义、激昂之乐章。柳诗曾被人视为“文坛上爆发出意志文学的第一朵火花”

    4;柳诗传播被人描绘成“多少民初同学辈,传抄告语兴如狂”的情景5,就使我们能从美学效果上,窥见柳亚子提倡“唐音”

    、辛词和“壮剧、快剧”这一风格的奥秘。

    1苏渊雷:序袁中郎全集,袁中郎全集,世界书局1935年版。

    2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新一版,第602页。

    3天潮阁集序。

    4柳亚子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5叶圣陶:追念亚子先生1983年5月19日

    题诗,柳亚子文集。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影印插页。

    62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16

    第三节 戏剧的美学特征和社会作用

    早期柳亚子有关戏剧的美学特征和社会作用的论述,是建立在文艺对象能否接受和如何接受的审美心理研究之上的。在接受文艺对象的问题上,柳亚子和南社部分成员,继承了改良主义美学思潮的主张,不仅注意到“学者士大夫”

    ,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一下等社会“

    ,即“贩夫走卒”

    、“屠夫牧子”和“妇孺不识字之众”。因为“拔山倒海之事业,掀天扬地之风潮,非一人所能**经营”

    1。因而,使得他们在提倡教育普及、文化普及的同时,也提出了文学普及的问题。

    他们把小说、戏剧看作普及爱国思想、救亡图存的速效工具,而尤其看重戏剧,认为它比一般文学作品拥有更广大的群众,更易为群众所接受。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中写道:

    研究群理,昌言民族,仰屋梁而著书,鲰怕生狗曲,见而唾之;以示屠夫牧子,则以为岣嵝之神碑也。登大演说台,陈平生之志愿,舌敝唇焦,听者充耳。此仁人志士所由伤心饮恨者矣2。

    按柳亚子的设想,既然要以“屠夫牧子”为宣传教育的对象,就应该使宣传教育能够为“屠夫牧子”所接受,取得一定的

    1柳亚子:民族主义女军人梁红玉传,女子世界第七期。

    2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2页。

    453页。

    628

    21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社会效益。然而,一些人著书也好,演说也好,均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致使“伤心饮恨”。柳亚子撇开宣传教育内容不谈,而仅就宣传教育对象来分析,并不是没有“优美之思想与刺激之神经”

    1。问题在于,应该研究宣传教育对象的审美心理,发挥戏剧既形象、又愉悦的美学特征,就能够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的。什么会如此呢柳亚子作了三方面的具体分析:其一,因通俗而感化广。柳亚子指出:

    万族疮夷,国亡胡虏,而六朝金粉,春满江山;覆巢倾卵之中,笺传燕子,焚屋沈舟之际,唱出春灯;世固有一事不问,一书不读,而鞭丝帽影,日夕驰逐于歌衫舞袖之场,以为祖国之俱乐部者:事虽民族之污点,而利用之机,抑未始不在此。又见夫豆棚拓社间矣,春秋报赛,演剧媚神,此本不可为善良之风俗;然而父老杂坐,乡间剧谈,某也贤,某也不肖,一一如数家珍。秋风五丈,悲蜀相之陨星;十二金牌,痛岳王之流血:其感化何一不受优伶社会哉2

    在这里,柳亚子对戏剧的社会作用作了具体地、历史地分析。

    在历史上,固然有不顾亡国之恨而沉醉于歌舞升平的“污点”

    ,也有演剧媚神的“不可为善良之风俗”

    ,但是,戏剧自身却有通俗性、普及于民间的优势,民间演剧对于民众认识

    1同上,第453页。

    2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35页。

    62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16

    和感情具有巨大影响:要看到戏剧的积极社会作用,善于加以利用,使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运动社会,鼓吹风潮”

    1的革命方针服务。

    其二,因直观而驩然兴。南社创始人之一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指出,戏剧具有直观性,能作用于视觉。

    “彼也间接于通人,此则普及于社会,对同族而发表宗旨,登舞台而亲演悲欢”

    ,有一种特殊的“人之易而出之神”的“同化力”

    2。这种戏剧形象的直观,消除了不同民族、国情的隔阂,不再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崇拜者卢梭、孟德斯鸠、华盛顿、玛志尼及其业绩,看成是“邹衍谈天,张骞凿空”的胡思臆想。柳亚子接着说:

    今当捉碧眼紫髯儿,被以优孟衣冠,而谱其历史,则法兰西之革命,美利坚之**,意大利、希腊恢复之光荣,印度、波兰灭亡之惨酷,尽印于国民之脑膜,必有驩然兴者3。

    其三,因愉悦而影响捷。戏剧因通俗而感化广,因直观而驩然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戏剧“绘声写影,倾筐倒箧”

    ,美的形象性和美的愉悦性相结合,其社会影响比一般历史著作更迅速、敏捷。柳亚子认为,

    今以霓裳羽衣之曲,演玉树铜驼之史,凡扬州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53页。

    2二十世纪大舞台第一期。

    3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第453454页。

    630

    416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十日之屠,嘉定万家之惨。以及虏酋丑类之慆淫;烈士遗民之忠荩,皆绘声写影,倾筐倒箧而出之;华夷之辨既明,报复之谋斯起,其影响捷矣1。

    我们认为,美离不开形象,没有形象这一基本特征,美无所附丽。

    柳亚子所说的“绘声写影”

    ,实指戏剧借助于形象,不同于一般历史著作。这一形象,又同因形象的观赏而带来的愉悦,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各种心理功能的和谐运动产生了审美的愉悦。柳亚子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