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是作品的客观的审美效果,“兴会”

    则是艺术家创作的主观精神状态。这二者相结合,融会了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肯定其审美价值。

    我们弄清了章炳麟的“兴会神味”的本意,就不难发现,章炳麟运用文字训诂之法,首先把“文”分为“有句读”

    、“无句读”两类。他认为,:“无句读”之文,下分“表谱、簿录、算草、地图”四体,都纯属文字,是没有“兴会神味”可言的。而“有句读”文,则又有“有韵”

    、“无韵”之分,有韵之文。下有“赋颂、哀诔、箴铭、占繇、古今诗体、词曲六科”

    ;无韵之文,则可统摄“学说、历史、公牍、典章、杂文、小说”六体。他把无韵之文分为六体,并将“濬发思想”之作,归入“学说”

    ,“确尽事状”之作,归入“历史”

    ,又将小说正式作为文之一体,与学说、历史、典章、杂文并列,都表明他突破了传统的文体分类方法,也借鉴了西方的美学理论。这些不同的文学样式,或可发人思,或能增人感,或足以益人知,其中大部分,程度不同地具有审美价值,富于兴会神味。

    在章炳麟的杂文学的文体论中,既然“美”和“兴会神味”不能作为划分文与非文的标准,同样,也不能以可否“感人”来划分文与非文了。因为,在文辞有句读文中分的“无韵”部分的前四种文体学说、历史、公牍、典章“

    可感人,可不感人“

    ,而“无韵”部分后两种文体杂文、小说和“有韵”部分的六种文体,则“以感人为主,亦有不

    58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65

    感人者“。

    感人的结果可以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美学效果;是否感人主要是美的愉悦性在起作用。

    我们就上面那个表来说,章炳麟提出的中国传统的杂文学“有感人”

    、“有不感人”

    、“以感人为主”

    ,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概括了中国古代对文学现象的理性认识,因而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不过,到了近代,文学实践突破了古代文学的樊篱,文学观念也由杂文学体系向纯文学体系演进;特别是西方“情感论”

    ,经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的引进和运用,比龚自珍时代的“宥情”和“尊情”

    ,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带有革新的意味。

    这时,章炳麟坚持杂文学理论体系,就脱离了时代,脱离了文学实践,因而便具有落后的一面。

    但是,“情感论”把动人情感作为文学的唯一特征,则只合乎文学创作和欣赏的部分事实,它还不能全面地概括文学现象的本质、规律、艺术特征。所以,章炳麟列举事实,用人们在写作和审美活运中的种种复杂现象来反驳它,驳得有理有据。他说:“史志之论,记大傀异事则有感,记经常典宪则无感,持论本乎名家,辨章然否,言称其志,未足以动人;过秦之论,辞有枝叶,其感人顾深挚,然其为论一也1。”在诗中,风、雅、颂,“未有离于性情”

    ,“其不感人者亦多矣。”赋本来以“婉转偯隐”见长,而儒家之赋,意在谏诫,如荀子成相,则不足以感人。总之,同一体裁的作品,可以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不能用动人情感与否,是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24页。

    586

    07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此非彼。对于同一作品,由于每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同,其感受也大不一样,总不能说同一篇作品对此人是文学,对彼人是非文学。

    章炳麟反对把动情、感人作为文学的唯一特征,而又不反对把动情、感人作为文学的特征之一,立论是比较圆通的。

    第二节 对西方新观念的顺向性的运用

    章炳麟生活的时代,是“求新声于异邦”

    1的时代。西方五光十色的文学艺术和美学观念,纷至沓来;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美学,从叔本华、尼采到柏格森,无一不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直接间接地反映出来。章炳麟在叙述他早年思想的发展时曾说:“后来读郑所南、王船山两先生的书,全是那些保卫汉种的话,民族思想渐渐发达。但两先生的话,却没有甚么学理。自甲午以后,略看东西各国的书籍,才有学理收拾进来。”

    2这里所谓“才有学理收拾起来”

    ,包含了西方新观念的顺向性的运用和逆向性的思考。

    他认为,“人情所必至,初无间东西”

    3。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东西美学、文学艺术毕竟不甚相同。这样,运用西方新观念,研究中国的美学、文学艺术问题,一面因相互对照,可以初步整理、挖掘

    1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778页。

    2演说录,民报第六号。

    3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15页。

    58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75

    中国的审美理论,一面可以运用西方新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理论和具体情况衡其利弊。章炳麟在这两方面都作出了程度不同的努力:一、在文学种类发展的次序上,以西方古希腊与中国情况相对照,全面论述史诗问题。

    关于文学种类发生的次序上,较早在吕氏春秋。音初中就有论述:涂山之女的候人歌,是南音之始;有娀氏佚女的燕燕歌,是北音之始1。

    这就是企图解释当时南北等地流行歌曲发端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文的自觉”带来了批评和理论研究。晋代挚虞文章流别论残文

    ,论及诗、赋、箴、铭、哀、诔、颂及杂文等,对各种文体溯其源流,考其正变,辨明古今异同,品评各家之得失。刘勰文心雕龙,也对各种文章体裁,“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2,分别探求其源流,解释其名称含义,选取代表作品,总结写作法则。而专门谈论各种体裁起源的专著是相传的任昉撰文章缘起实为北宋以前人补作

    ,直到近代刘熙载艺概一书,分别论述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和经义概,也涉及到各类文章之间的先后联系。但是,这些文学体裁起源和文体发生次序的理论,多注重于某种体裁的某些个别作品大都经过著录的、有作者姓名的的考证,而文学体裁起源和文体

    1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思华书局1980年版。第80页。

    2文心雕龙。序志第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27页

    588

    27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发生的次序问题,却要追溯到书契以前时代的集体创作。学者们要解决这种文学史上远古时期体裁产生的问题,至少必须具有历史演进的观点和接触到较多的民族特别是那些文化晚熟的民族和文化发达较早而又遗留下较丰富文献的民族的文学史料,才能进行比较、探讨,而得到近于正确的判断。

    章炳麟比起他的学术前辈们所处的社会条件较优越,能够直接阅读、援引歮江保希腊罗马文学史,提出:

    世谓希腊文学,自然发达。观其秩序,如一岁气候。

    梅花先发,次及樱花,桃实先熟,次及梯实。故韻文完具而后有散义,史诗功善而后者戏曲。韵文先史诗,叙述复杂大事者也。二裨诗,叙述小说者也,三物语,四歌曲,短篇简单者也。五正史诗,即有韵历史也。六半乐诗,乐诗、史诗混合者也。七牧歌,八散文作话,毗於街谈巷语者也1。

    按章炳麟的体会,古希腊的这一整套文学种类产生的次序,就像一年四季各种花卉开花、结果的次序一样自然,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反转过来对照中国文学,“秩序亦同”

    2。他指出:盖古者文字未兴,口耳之传,久则忘失。缀以韵文,则便於吟詠,而记臆为易。意者苍、沮以前,亦直有史

    1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11页2中国近代文论选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11页。

    58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75

    诗而已1。

    在这里,他不像前辈把文学体裁的起源,归于某个历史时期个别人的作品,而是从总的社会情况出发虽然对这种情况认识得不充分

    ,指出未有文字以前文学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