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要加以修正和提高。比如,宋元戏曲考。三中说到的“传奇之名从唐至明的四变”
,同录曲余谈中“传奇四变”材料相对照,就有六、七处的更动和修改。由此可见,王的八部专著,就撰写的年代顺序和内容的相互联系看,前七部是为第八部服务的,采
1同上,第242页。
2古剧脚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422页。
568
25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用了西方先分析、后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达到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理论高度。
三排除异域说,描绘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径路如何描绘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径路呢王国维基本上采用了纵、横两条线索贯通,“纵的方面,从上古时代一直说到元、明;横的方面,不但取材于单纯的戏剧伎艺,并把和戏剧有关的多种事物,也予以必要的阐述。”
1
首先,我们从纵的方面的四个发展阶段来看:1。
从上古到五代的戏剧,是按这样的线索发展的,即歌舞歌舞戏滑稽戏。而“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
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
“是古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也。”王国维认为,这些祭祀的歌舞,由巫来扮演,是“后世戏剧之萌芽。”
2
春秋之世,出现了演员。他们“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为北齐。
顾其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然后世戏剧之源,实自此始。“
3而兰陵王、踏摇娘两舞,旧志列为歌舞戏中。
到了唐代,出现了不少歌舞剧。
“有本于前代者,有出新撰者。”
樊哙排君难是新撰的,它“布置甚简,而动作有节,固与破阵乐、庆善乐诸舞,相去不远;其所异者,
1王国维戏曲论文集。出版说明,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页。
2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4、6页。
3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9页。
569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5
在演故事一事耳。“
唐代真正有进步的倒是滑稽戏,它始于开元之世,而盛于晚唐。它同歌舞戏相比较,“一以歌舞为主,一以言语为主;一则演故事,一则讽时事;一为应节之舞蹈,一为随意之动作;一可永久演之,一则除一时一地外,不容施于他处”
1。这就表明唐代仅有歌舞剧和滑稽剧。
2、宋金两代,开始有纯粹演故事的戏剧,或叫做“古剧”。王国维分述了三个方面,即宋之滑稽戏、宋之杂戏小说和宋之乐曲,说明古剧发展的因由。
“今日流传之古剧,其最古者
………………………………
第55节
出于金元之间。观其结构,实综合前此有之滑稽戏及杂戏、小说为之。又宋元之际,始有南曲、北曲之分。此二者,亦皆综合宋代各种乐曲为之者也。”
2但是,它的结构又与后世戏剧不同,而且穿插竞技游戏,所以,它还不能称之为纯正之剧,只能叫做“古剧”。
3、从元杂剧开始,中国有了真正的戏曲。这是因为戏剧的意义,“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元杂剧正符合这样的意义。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它较之宋金所谓杂剧院本,有两大进步。其一,乐曲之进步。宋杂剧或用大曲,或用诸宫调,格律较严,变化较少。
“元杂剧则不然,每剧皆用四折,每折易一宫调,每调中之曲,必在十曲以上;其视大曲为自由,而较诸宫调为雄肆”
3。其二,则由叙事体面变为代言体。宋大曲,都是叙事体;金诸宫调,虽然有代
1同上,第1116页。
2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17页。
3同上,第36、68页。
570
45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言之处,而大体上只是叙事体。
“独元杂剧科白中叙事,而曲文全为代言。”王国维说这是“一属形式,一属材质,二者兼备,而后我中国之真戏曲出焉”。他又说:“杂剧之为物,合动作、言语、歌唱三者而成。故元剧对此三者,各有其相当之物。其纪动作者,曰科;纪言语者,曰宾、曰白;纪所歌唱者,曰曲。”
1除元杂剧的结构外,对元杂剧产生于何地、何人首创、剧目存亡以及语言运用和创造,都作了详尽的分析研究。同时,附说了元院本的情况。
4、元明南戏较之元杂剧变化更多,从此中国开始有了纯粹的戏曲。以上说过,元剧大都限于四折,且每折限于一个宫调,又限于一个唱,形成一套固定的格式。而南戏突破了这一点,一个剧的折数不固定,一折南戏中谓之一出的宫调也不固定一个,而且“不独以数色合唱一折,并有以数色合唱一曲,而各色皆有白有唱者”。
王国维认为,这个突破,“不得不大书特书”。接着,他又以北剧同南戏对比,说它们都重自然,有意境。
“唯北剧怎壮沈雄,南戏清柔曲折,此外殆无区别。此由地方之风气,及曲之体制使然。”
2
综合以上四点,他在余论中作了小结:
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
1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69、101页。
2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116、127页。
57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5
始有纯粹之戏曲;然其与百戏及滑稽戏之关系,亦非全绝1。
这就基本上把中国戏曲发展的纵的关系描绘出来了。
其次,王国维又从横的方面,即戏曲同古诗、词曲、小说、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关系,论述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径路。他说:
粤自贸丝抱布,开叙事之端;织素裁衣,肇代言之体;追原戏曲之作,实亦古诗之流2。
王国维以贸丝抱布、织素裁衣比喻戏曲与古诗之关系。而论述其关系,又抓住叙事、代言两方面,指出“婉转附物,惆怅切情”的特征。又说:
所以穷品性之纤微,极遭遇之变化,激荡物态,抉发人心,舒轸哀乐之余,摹写声容之末,婉转附物,惆怅切情,虽雅颂之博徒,亦滑稽之魁桀3。
这是戏曲与古诗相似点。但也有不同点:
惟语取易解,不以鄙俗为嫌,事贵翻空,不以谬悠为讳4。
此外,王国维还谈到戏曲与小说的关系、戏曲与美术面具、
1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134页。
2同上,第33页。
3曲录自序,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369页。
4同上,第369370页。
572
65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涂面的关系,进行横向的门类艺术的异同的探讨。
最后,附带说明一下,王国维描述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径路,是以“异域说”为其对立面的。
他指出:“独戏曲一体,崛起于金元之间,于是有疑其出自异域,而与前此之文学无关系”
1,是不对的。但是,他又不排除异域对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影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承认边疆兄弟民族和邻国文化对中国戏曲发展的贡献。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它既反映了王国维尊重历史事实,又体现了他思想方法中的辩证因素。
四宋元戏曲美学特色的探讨以上说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重自然,贵“境界”
,提倡诗人“能写真景物、真情感”
,而且这个“真”字,在于“自然”。只有自然浑成,才能达到“真”和“美”的统一。王国维在探讨宋元戏曲的美学特色时,具体运用了人间词话中的审美标准,并把它生发开去。他说:
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知是2。
又说: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
1戏曲考原,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210页。
2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106页。
573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