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不羁的男人是谁呢看他前的五品熊罴补子就知道龙岩所城正千户李偕。
明末文贵武jiàn),所以五品武官坐在七品县令手边是毫不违和的,何况这位县令还是985正牌进士出,不是那些举人监生混充的。
场面在李千户发表完意见后,顿时冷却了下来。至于千户大人为何要口出不屑之语呢这还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半个月前,龙岩县的官场突然接到了几封公文。首当其冲的就是县令余应桂。
公文是顶头上司漳州府台施邦耀发来的,内容是要求龙岩县上下做好准备,不府中将会派一队兵马来此剿匪。
与此同时,汀漳兵备道的公文也一同发了过来。另外,龙岩所城的顶头上司漳州卫指使石良镢的军令也一并传到了李千户手上。
明中叶以后,原本由朱元璋建立的各地驻防卫所系统,已经慢慢蜕变为半农奴式的封建地主集团,从军事角度来说,早已沦落为将主私奴的卫所兵已然不堪大用。
而支持着明帝国南征北战的主要军事力量,已经由征兵质的卫所慢慢转变成了募兵质的“营兵”系统。
营兵是按照总兵,副将,参将,游击这种阶序来控制军队的,和卫所那种千户百户的半脱产模式不相干。双方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农垦建设兵团和野战军之间的区别。
像曹川所有的部下,现在理论上都是大明的营兵,只不过军晌和兵器都是曹川本人负责的。
由于营兵都是募兵,所以兵员相对来说比较精锐,有人自由,是真正当兵吃晌的部队。当然了,战斗力是和工资成正比的营兵高昂的花费可是部由政府承担的,这种兵可不负责种地。
而对于龙岩这个山坳里的偏僻县城来说,平时自然不可能有营兵来驻防,所以常的防匪缉盗,主要还是通过卫所cāo)兵和民众共同组成的联防系统来完成。
按理说,由漳州府派兵来龙岩县缉盗捕匪,这对于治安状况益恶化的明末州县来说,可是一件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然而这次的事却透着古怪,来得只有200兵不说,还都是大爷兵人未到,诸般要求先到了。
随文书而来的府中吏员,自打在县城外转了一圈后,不但要求将天后宫给大爷们腾出来,还明确要求余知县调集人手修缮天后宫,为迎接大爷们的到来做好准备
天后宫就是妈祖庙,虽说破破烂烂,但毕竟是县城外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建筑。前后五进的院,不要说200人了,400人都能施展开。
而余大县令这下就坐腊了从未见过如此跋扈之客军
好在余明府既然在历史上能留下万儿,自然不是傻子,于是他紧急修书一封,连同师爷的一封信件紧急送去了漳州府。
没过两天,长随就从漳州回来了。看完漳州府同僚的私信和师爷群里发来的密件后,余老爷这才算知道了这帮大爷的根脚前些子在邸报上大出风头的新任参将曹川的部曲
好吧,既然如此,余老爷也就不为己甚了手下有万余兵马的实权统兵大将,好心派人来剿匪,尽管事透着古怪,但他一个芝麻县令也只能配合了。
于是乎,在暗讽两句曹土鳖不懂官场规矩后,龙岩所城的李千户就躺枪了县太爷不但征发了一票砖瓦匠去修缮天后宫,还行文要求李千户派手下的军户前来“帮办军营事”。
平里和地方上井水不犯河水的李千户这下吐血了军户都是他的佃户,现在要把佃户派出去给人白当差,还要自带干粮,李千户是善财难舍啊
然而漳州卫指挥使给李千户发来的,要求老李力配合客军接待工作的公文,县太爷是知道的。而且这次的公文语气比较严厉,明显不是那种可以推诿的差事这也正是县太爷要求李千户出血的底气所在。
无奈的李千户只能在痛骂中派出手下的军户去天后宫“共襄盛举”了。
于是半个月后的这天中午,当龙岩县的官场,“乡老”和几个“心商贾”一同坐在志古亭等着“接客”的时候,本就不不愿的李千户这下可是逮着了,抓住机会就要讽刺几句这帮尚未谋面的大爷
当余应桂余大老爷听完那段牢满腹的埋怨加讽刺后,微微一笑,然后用一口江西土腔温和地说道“李大人,事已至此,就莫要再埋怨了。总是来出力平定地方的,些许照应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嘛。”
“唉,大人你是知道的,明物李千户的字非是不识大局之人。只是见不惯此辈靡费米脂民膏之举”
余县令听完后捋了捋颌下短须,然后皮笑不笑地说道“呵呵呵,李大人心系桑梓,有心了。”
随着县太爷几句打圆场的话语出来,原本被李千户搅合地很冰冷的场面顿时又了起来。而以董大兴为首的几个商人赶紧又开始了拍马之旅。
而就在这时,一个站在码头高处的大嗓门衙役突然一声大喝“船来喽”
亭中众人闻声后,纷纷起,往码头走去。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
第280节 龙岩战记(二)
闽西山区诸位县水量丰富,龙岩也不例外。
县境内溪河众多,在后世,这里的年迳流量是190亿立方米。而17世纪的水量又是远远超过后世的,所以历来的山水灾害在闽西这些山区县城都是和匪患相提并论的大害。
环绕着龙岩县城的龙津河,在南门码头外是分出来一个丁字路口的。水道在这里分出支流径直南下,最终会穿越几百里的山间,在七转八折后汇入九龙江,奔腾入海。
就在龙岩县的头面人物们齐齐来到码头时,一溜小船也正从下游的河面上缓缓驶来。
丁立秋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近的码头,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从小到大都被人喊做“丁秋”的他,穿越之后同样没跑。发现这货大学居然学的是历史,又是福建人后,大办公室就笑呵呵地把“丁秋”同志一脚踢回了老家,安排在曹川的将军府当了个师爷。
丁立秋这个师爷,在穿越众的体制内应该叫做“福建军分区外联部长”专门负责和明国人打交道。
于是穿越时间比较靠后的他留起长发,扎起发髻,平时就以“曹家人”的份在各路官员商绅中间应酬往来,商谈一些私下里才能说的“正事”。
而这次从漳州北上龙岩的剿匪行动,是为了配合穿越国的既定政策而执行的打通福建重点地区工业原料外运的渠道。
作为丁立秋近段时间努力的成果,漳州府的相关衙门已经在前期给予了剿匪行动相当多的便利。而今天带着部队来到龙岩后,丁立秋知道,接下来就要在这个小县城盘桓。战斗一段时间了,所以他的心还是有点忐忑的。
已经站在码头上的明人们同样心复杂。
随着明中叶以后各地盗匪的益增多,总得来说,官府是头痛且疲于奔命的。近些年,像龙岩这种匪患多发的山地县,治安环境是愈发糜烂。
事实上,龙岩可以说是对盗匪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因为盗匪不但会打家劫舍,还会升级成反贼。
明正统年间,邓茂七等于龙岩县集贤里聚众起义,被镇压后,在境内东西洋溪在当地叫洋,官府置东西洋巡检司。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当地爆发了以苏阿普为首的农民暴动,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才被镇压。
然后到了明隆庆元年1567,朝廷实在受不了这个反贼辈出的穷山恶水之地,于是以龙岩县的东西洋巡检司为主,合并永安县一部,大田县一部置宁洋县取“宁靖东西洋地”之意。
宁洋县这个专门为了镇压盗匪而设立的县,只坚持了不到400年,到1956年就被国务院撤销了。
所以说,龙岩的头面人物们还是极其欢迎外来援军的,因为他们都能感觉到小冰河时代整个社会环境的恶化。要知道,万一山里那些大爷们又要搞事的话,县令和卫所在事后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至于富户和商贾就更不用说了,这帮人自古以来就是肥羊,出了反贼第一个挨宰的就是他们。
这就是官绅们心复杂的原因了他们既希望客军能大发神威剿灭盗匪,又怕这些人是银样蜡枪头,只会祸害地方,济不得用。
一串平底小船缓缓靠在了码头。
当先从船上下来的,是穿着一袭文士袍的丁立秋。而接客众人看到这位满面笑容,师爷模样的富态男子在几步远就开始行礼后,也纷纷拱手回礼。
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