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旅明-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串平底小船缓缓靠在了码头。

    当先从船上下来的,是穿着一袭文士袍的丁立秋。而接客众人看到这位满面笑容,师爷模样的富态男子在几步远就开始行礼后,也纷纷拱手回礼。

    双方略一寒暄,得知这位是曹川军中的师爷后,倒也没人给丁立秋摆什么官架子在场的都明白,正经是师爷这种的,反而才是关键人物。

    接下来的场面就有些不好看了当高1米92的卫远顶着个大光头,满脸凶残地踏着码头上的木板,咚咚咚地一步步走过来时,明人们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

    活像一只熊罴的6尺巨汉给矮小的山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当卫远躬抱拳,大声说出“红枪营把总卫远参见各位大人”时,挡在他面前的一群人里,很是有几个被吓得退了步

    捉弄完明人后,卫远就再没兴趣搭理这帮人啦。只见他转挥手,然后大批士兵就从码头涌了上来总数为200的红枪营官军,很快就冲到码头外的空地上列好了队。

    这些人统一穿着绿色的帆布作训服,脚下蹬着山地作战用的高帮牛皮靴,泛着青茬的头皮上戴着短檐帆布平顶帽。

    官军们手里的武器是传统的红缨枪,大刀,还有鸟铳,三眼铳和火绳枪为了配合这5种大杀器,200人在码头上排出了一个整齐的5列方阵。

    在一连串洪亮的整队,报数,稍息,立正声之后,装够了bī)的大部队就开始向着天后宫营地开拔了于此同时,200人吼出的嘹亮歌声也响彻了所经之地“我是一个兵,枪在肩上扛,子弹上了膛,刺刀闪光芒。”

    整个过程中,码头上除了士兵们的口令声之外,余者鸦雀无声。直到大部队远去,一干龙岩士绅才如梦方醒,从呆若木鸡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

    “无怪能擒得海上巨渠,贵上当真是治下有方,好一股虎狼之师”被整齐划一的动作,肌饱满的躯,强劲有力的口令和视觉效果突破天际的队列行军震撼到的余大县令,这一刻放下了矜持,开始点赞了。

    “明府过誉了,呵呵。”丁立秋这时自然要谦虚一二。

    “是好兵,就是这装束古怪了些。”黑粉李千户虽说自己手下没好兵,但是他老人家平里也是指挥军户和盗匪厮杀过的,所以他不能昧着良心胡说,于是只能从着装上黑一下了。

    “呵呵,李大人有所不知,将军府专责练兵的是沙游击。此人空门出,手下俱是僧兵,至于装束嘛,总要节省则个。”

    余县令知道这些所谓的官兵其实都是曹川的私兵,他对军阀给手下穿什么服装不感兴趣,事实上,原本历史的郑芝龙也没有给手下那几万海盗配过大明的军服。

    余县令感兴趣的是另一点“哦,如此说来,这些军汉可是食素”

    “哦,这倒是不曾。食素者体弱无力,上不得阵,杀不得敌,这荤腥还是要沾的。”

    “呵呵,原来是花和尚。”

    “大人说笑了,那嵩山少林寺的僧兵也是荤素不的。”

    令观者无比震惊的码头一幕到这里就结束了。而当部队进入天后宫营地后,很快就在里面布置起了岗哨,拿着刀矛的哨兵也把守住了大门,一副刁斗森严的做派。

    与此同时,一场由商人董大兴会钞的接风宴,也在县城的风楼摆开了架势。丁立秋丁师爷自然是代表自家将军赴宴,席间他谈笑风生,讲古道今,一番掺杂着后世历史学问的谈吐倒是让余县令刮目相看。

    宴后众人退散后,终于到了办公时刻。这个时候,丁师爷已经和余县令在县衙一处偏厅里看茶了,在场的除了一位县衙师爷,再没其他人。

    到了这个时候,就再没有客了。丁立秋当即就对余县令提出了一个要求征发县内徭役,疏通雁石溪。

    雁石溪是龙岩县的主干水道,是九龙江上游的直流之一。然而17世纪的雁石溪虽说水流量大,但是这种原始河流有浅滩和险礁,很多地段都只能用小船或者木筏通行,效率极低。

    像丁立秋他们这次来龙岩,就是在半途换乘的小船,很多补给和装备现在还留在金山镇等船呢。

    客军到地头后,一不谈粮晌,二不问匪,丁立秋的奇怪要求让县太爷一时间迷茫了。

    端起茶碗轻啜一口后,余县令定了定神,和蔼地问道“丁先生本末倒置了吧本官以为,当下还是要以匪为重”

    丁立秋暗中翻了个白眼。

    他没办法给面前这位17世纪的老古董科普“要想富,先修路”这个真理,于是他只能挑点对方能听懂的先糊弄一番“明府有所不知,军中尚有大批辎重还落在金山镇,其中有曹将军拨下的大将军炮两门,这雁石溪一不通,从漳州发运的补给便一不得用,甚是麻烦。”

    余应桂在听完对方的解释后,心中也同样翻了个白眼。

    他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所以丁立秋的解释在他这里是行不通的区区200人的行伍,要多少辎重今天那些小船既能送人,还送不了一些粮秣兵器

    即便是有将军炮,派些子民伕从金山一路挑过来也就是了,无非是几十里山路而已。再说了,等到雁石溪疏浚到能行大船,运大炮那一天,怕是盗匪都老死了也未可知。

    满腹疑惑的余太尊说不得只好端起茶碗又掩饰了一口,借着这个空当,他暗中给一旁的师爷使了个眼色。

    师爷姓王,叫王好古。看到东家的眼色后,心知肚明的王师爷于是轻咳一声,然后张口问道“曹将军派诸位来此,怕是不单为了剿匪,这其中大约是有隐丁先生不妨直说。”

    丁立秋点了点头“大人明察。待地方平靖后,我等是有些事要办。”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

第281节 龙岩战记(三)

    在后世,龙岩已探明的矿物种类64种,其中金、铜、铁、煤、高岭土,石灰岩等16种矿产储量居福建省首位,是当之无愧的矿业头马。

    对于穿越众来说,当下最最需要的,就是紫金山的铜矿了。

    距离龙岩县城20里不到的紫金山,五峰秀削,旭含辉,夕阳倒映,色紫若金,在后世不但是矿区,还是一处旅游景点。

    紫金山山如其名。这里不但有1吨以上的黄金储量,还有200万吨以上的铜矿储量,是中国第二大铜矿,在后世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铜娃娃戴金帽子”。

    穿越众对金矿不是特别在意,但是铜矿就不一样。

    事实上由于铜料的缺乏,窑区那边已经把很多库存的银锭都做成了电线穿越国的金融现在是电线本位。

    曼哈顿工程bī)格听起来很高,但是在17世纪就不算什么了,世界的银矿都等着穿越众去挖呢。

    除了最急需的铜矿外,县城东北的马坑铁矿是华东第一大铁矿;县城北边的“东宫下”高岭土矿是中国四大优质高岭土矿之一。另外,白沙,昌福山等地的煤田,漳平岭的石灰岩在后世也是很有名的。

    总之,将龙岩周边的魑魅魍魉清扫一遍,与此同时疏浚水道,做好各种矿石外运的准备,这就是丁立秋和卫远他们这支先头部队来此地的任务了。

    事实上穿越国在16281629年度最重要的对外投资,就是龙岩县。明人是绝对想象不到已经被定为矿业基地的龙岩,在未来会得到多少资源,发生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今天和余县令的会晤中,丁立秋自然不用讲那么详细,篇章太宏伟的话,他怕吓到余老爷。于是丁师爷只是挑了点明人能理解的部分讲了讲着重是煤矿和铁矿。

    至于紫金山铜矿那地方在后世要到“七五”期间才会被勘探出来,这会明人还不知道呢。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哼,尔等的尾巴露出来了吧”余父母貌似不屑,但是他舒坦靠向椅背的体和微微翘起的嘴角已经出卖了他自己。

    当余应桂听完丁师爷的解释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算是落了下来这一场从头到尾都透着古怪的剿匪行动,现在终于有了解释。

    余父母是不怕外来者去挖什么劳什子煤矿铁矿的。

    龙岩在后世那个工业世界的森林覆盖率是78,在17世纪这个原始时代,森林覆盖率是超过85的,所以当地的老少爷们压根就没有去挖石炭的习惯。

    遍地都是柴草,谁还会去费力挖那些脏黑的石炭尽管谁都知道石炭在哪里。

    至于铁矿,这个就更简单了。龙岩自古以来就产铁,山里面私窑不少,曹家人愿意挖就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