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乱世 兰陵将相-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奏《广陵止息》,虽不熟练,却是看中了此曲的慷慨激昂,杀伐纵横,就像那日在邙山上一样。

    而高孝珩所奏,却是想告诉长恭,嵇公从来就不想做官,若以仕途之身揣度《广陵散》的真意,岂非谬论。

    可世人能够做到像嵇康这般洒脱的,又有几个人,无不被功名所累。

    “阿肃,你我现在这个位置,又谈何功名仕途。以你现在的身份,如何向皇帝靖言。”

    无情最是帝王家,高肃也知道,高湛自即位以来无时不刻不担心自己的帝位招人质疑,说自己即位并非正统。若论正统,自文宣帝高洋时期便已经乱了。天下局势也不会像制度中罗列的那样,虽然说是自承父业,又有几个人觉得这高家的天下应该是由文襄一脉作为正统的。

    高孝珩所说的猜忌,也多半是源于此处。因为高澄死得早又死得突然,而作为嫡子的高孝琬尚且年幼且无势力支持。当年神武帝高欢为了能使高澄继承大统废了多少心思给高澄培养势力,一朝全散。从文宣帝高洋开始,制度便乱了。而后便是毫无章法的兄终弟及和无休止的杀伐,只为了夺得帝位。

    因为即位的不正当手段,高湛近些年一年比一年猜忌心重,猜疑就像埋在心底的种子,随着时间愈演愈烈。

    所以高孝珩常提醒他切莫张扬,低调行事,也是不过是为了让长恭平时面上时小心谨慎一些,以免发生意外。

    而今陛下封长恭为尚书令,主要主内朝事,见到皇帝的机会多了,便不得不防。

    因为先前河南王高孝瑜被害葬身漳河一事对兄弟几个有所警觉,而长恭大捷而归,高孝珩最担心的便是长恭功高盖主,恐留下祸患。

    但无论担忧也好,防范也罢,河清四年的春天,到底还是来了。
………………………………

广陵止息其二

    当我再一次回到晋阳城的时候,已经是河清四年的春天了。

    那一年春天,周军撤兵滚回他们的长安老家以后,皇帝陛下下令封任城王高湝为大司马大将军,并亲自巡幸晋阳。

    那一年春天,我和征战多年的兄弟们吃到了这几年最太平的一顿年夜饭。

    那一年春天,陛下封兰陵王封尚书令,掌内朝诸事,军事方面大多交于任城王高湝和斛律将军主管。

    以武将主内朝事是汉武帝时期最先所开的先例,至此,由此可见兰陵王在齐国的地位与权势日益高昂。

    那一年春天,我等受令打道回晋阳军营,尉相愿并没有跟着我们回晋阳城,听说殿下给尉相愿加了官,依然是兰陵王的副将,任务也比之前繁重很多。

    那一年春天,周齐连年征战,所消耗大量粮草物资,所伤战马无数,所弃者如盔甲戈矛者遍地,由尉相愿收集补给支援前线。

    估计他光忙战后的善后工作都得忙上好一阵子。

    这些年来,不得不说殿下对尉相愿还是很器重的,也因为有了尉相愿的存在,殿下这些年也少走了一些弯路,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虽然殿下不是那种野心很大的人,但也是犹畏人言的。

    说起来为了生存,大家其实都挺不容易的。

    尉相愿他们家也是将相世家,他的父亲当年是跟着神武帝高欢出生入死之人,魏国发生叛乱的时候,他们举家都居住在太原。一直到高祖起兵平定了韩陵胡军,官拜安南将军。

    后来东魏大权建立以后,封侯入相,高祖念起功劳,特赐字“长命”,以示隆恩厚重,人称尉长命。

    尉相愿是他们家最小的一个孩子,比他稍微年长一点的哥哥叫尉相贵,听说很早就在齐国军营里供职了。我之前依稀见过他几次,具体长什么样没有细看,但论体型来看要比尉相愿壮实很多。

    尉相愿他们家有很多个兄弟,因而尉相愿的哥哥也不止尉相贵一个,但是我貌似没怎么看见他和其他兄弟们来往,倒只是看见过尉相贵偶尔会来军营里找他。

    今年年夜饭尉相愿也是和我们大家伙一起过的,照理说一般这种时候有家室的都会告假回家,比如陆尘那家伙,过年的那几天就没见着他,估计多半是长途跋涉回老家发军饷去了。

    也只有我们这种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人,才会大家伙聚在军营里过年。

    洛阳城的灯火很好看,我们围着篝火跳大摊的时候,尉相愿笑得很开心。说起来殿下不在的时候,我们和尉相愿倒是更亲近些。

    有的时候,茶余饭后唠嗑的时候,我偶尔也听尉相愿提起过他们家的事,不过也只是偶尔提起,他好像也不怎么回家。依稀记得尉相愿是娶了妻的人,貌似还是殿下给他做的媒。我没见过他的妻子,也不太好猜测他和他的妻子关系如何,不知道尉相愿是爱齐国多一些还是爱他的妻子多一些,因为尉相愿不管怎么和我们混,毕竟名义上还是我们领导,作为手下的也不好多问领导家里的事,万一领导一生气就怼你,这就不太好了。

    不过尉相愿对于殿下,却是实打实的上心。

    关于尉相愿的哥哥,后来还是二殿下和我们说的,那是在很多年以后尉相贵被敌军所虏命悬一线的时候了。

    二殿下说如果尉相贵出了什么事,相愿在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亲人了。

    二殿下还说尉相愿有个大哥叫尉兴敬,是个武艺很高强的人,曾担任过那时候常山公府上的参军。当时高欢很欣赏他,想让他加官封侯的,只可惜当年跟随高祖征战邙山的时候,中乱箭而亡。

    高祖感慨其英年早逝,赐爵公,谥号为闵壮,本打算将来把尉长命的爵位继承给他的,估计琢磨着他的死对于他身边之人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据说尉相愿他爹很伤心,因而后来生的几个儿子他老人家都不求他们建功立业,只求平安养大了。

    所以才给尉相愿、尉相贵他们兄弟俩取了这么个佛向的名字。

    我觉得尉相愿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一点也不比他哥哥差。

    只是眼下这般处境,大家都疲于自保,倒也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他也是生不逢时。

    阳世深依旧还是留在并州晋阳的州兵营里,据说,因为缺人还提拔当了屯长,管一方士卒。我觉得他这个屯长当得挺耀武扬威的,说不定过几日又是一方权贵,那天应该揶揄他请客吃饭。

    其实说起来阳世深这人,我觉得他不太适合当领导,主要是这人主观臆断太深,别人的话都听不进去,万一有人得罪他了,他能记仇很多年啊。

    我觉得他手下不打起来就已经很好了。

    邙山之战那役幸存的人,大多都有很好的归宿。

    说起来殿下当时允诺我,让我去了中军帐里,也当个屯长玩玩。

    我本人虽然不太喜欢当头儿,但毕竟邙山的战功在哪儿摆着呢,再继续当一个小兵人家头儿看着也不太好,有点尴尬啊。

    此次回晋阳,陆尘和果果是跟着我一块的,陆尘说是因为在邙山上协助段韶将军抗击周军有功,在大河谷中以少胜多,简直是神来之笔。

    果果的话是我在洛阳结识的小弟,原本是洛阳城的一个守卫。后来周兵撤军以后,怎么说也想跟着我回晋阳谋个一官半职。

    我虽然不能明目张胆地和他说,小弟你跟错人了,为兄只想云游四海,无心当头儿。

    但无奈他那股死执拗劲执意不肯继续呆在洛阳过日子,后来我没办法只好上书请示了殿下,让殿下定夺。

    殿下说他若执意要跟着你,大不了去晋阳军营当个门卫好了,我自会上书和十叔说,反正晋阳的门卫一直都缺人。我觉得当门卫没啥出息,尤其是果果一身弓弩机的才华简直浪费,而且敌军攻城向来第一个灭的就是门卫,但是看着果果一脸满意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该说啥,心中只有五个字。

    你开心就好。
………………………………

广陵止息其三

    殿下说,到了晋阳中军帐自然会有任城王高湝安排我们的去处,还不知前路为何的我在回晋阳的路上一路的忐忑。

    说起来我还没见过任城王长什么样,但按照他老高家的颜值来看,长得应该不会难看到哪里去,至少要比文宣帝他老人家好看。

    高洋身前最讨厌别人说他长得不好看,但他确实长得不咋地,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挂了。

    虽然在背后说人坏话挺不好的,我也怕某人半夜来找我,可是我只不过实话实说罢了。

    虽然我没见过任城王,但是任城王的几个哥哥,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