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乱世 兰陵将相-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记得当初让高肃娶妻的时候这家伙就兴趣缺缺的样子,后来还是他和静德皇后挑了好久,在那些大户中斟酌了好久,既要门当户对又不能势力太重冲撞了皇室,才选中了并不是那么有势力的荥阳郑氏家的女儿。

    而今他才刚从洛阳回来,居然就不动声色地纳了一个妾,这太不符合高肃的为人了。

    郑氏见他微嗔,颇有些不动声色道,“那是陛下赏的美人,又岂敢不要?”

    “陛下赏的?”

    郑妃这么一说,高孝珩一时有些想明白了,这的确很符合高湛的性格。

    “长恭素来不要这些,这也是圣意难违,妾身不在意这些。”
………………………………

天统浮光其四

    起身给高孝珩添酪浆的少妇微微愣了愣神,提着鸡首壶的手不觉颤了颤。高孝珩看了看溅在杯外的几滴酪浆,说起来纳妾这件事她还是在意的。

    “那是陛下赏赐的,陛下说邙山一役有功,特地赏赐了二十位美人,长恭只要了一个。”

    郑氏放下了鸡首壶,转手寻了块棉麻的小布,不动声色地将几案上的酪浆细细擦去。

    “长恭素来不要这些,全都不要他怕陛下生气,全都要回来他怕我生气。”

    高孝珩听了这话,推辞了酪浆,扶着几案站了起来。

    难怪那个美人虽只一面之缘,但那身妩媚却不像寻常人家的女子。

    高湛向来都喜欢这些妩媚妖娆的姑娘,若说是宫里的也不足为奇,只是实在像不得长恭的喜好。

    “那美人叫何名字。”

    郑氏放好了鸡首壶,答道。

    “没有名字,妾身只听闻她姓洛,来自江南。”

    没有名字倒也正常,宫中侍奉的女子,又有几个人有名姓。

    若非恩赐,多半是没有名字的。

    高孝珩在意的是她的出身,江南,古来吴越之地。

    高孝珩对于江南的印象,从一开始就是伴着琵琶长笛的丝竹声日益见长的。

    江南小调温婉绵长,丝丝缕缕扣人心扉。

    他记得年少十分总喜欢差人去寻那些流传到北方的江南小调,以至于每次拿起竹笛附庸风雅的时候,总会想到曲调温婉中的江南。

    他虽未去过江南,但印象里的江南应当是水墨文雅的地方。

    江南的姑娘,自然带着秦淮河畔的妖娆与风艳。

    江南是一个好地方,建康烟雨迷蒙中的儒雅,本是很适合度曲染墨的自己。

    若不是因为自己皇子的身份,他本是很想去一次江南的,而今周齐陈三国相争,江南便成了一纸相似,遥不可及。空背负了这一敌国的身份,只怕江南是没有那么容易去了。

    他忽然间就很羡慕当年独自一人下陈国的七叔高涣。

    他知道自己本就不适合仕途杂谈的生活,他那个弟弟也不适合,只是他那个弟弟并没有他自己那般想得透彻。

    他那个弟弟,本就是应该建功立业的人,而不像他,无心功名,还不如在翰墨书香里,倒也混了个出名。

    可是官场上最无用的便是书生意气,百无一用是书生。

    所以他从不过问朝中之事,只是混到了个齐国无人不知的才子。

    世人皆叹他高孝珩风雅清高,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不过是迷惑皇帝的权宜之计罢了。

    处在他这种位置最是忌讳出人头地,也最是忌讳争名逐利。

    他这般,其实也算是一种明哲保身。

    他这个办法,比之他那个五弟六弟那一套,不知要高明多少了。

    他突然有些心疼五弟高延宗特地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以此来掩人耳目,何况他的名声本也就不好。

    齐国天下无不知他那个五弟,是个实打实的纨绔子弟,平时在大街上横着走,没事便强行让属下吃一些污秽之物,所到之处行人莫不胆寒,颇有文宣皇帝当年放荡不羁的作风。

    有人说他的五弟本就是天生富贵之人,生来便独守恩宠,自然无法无天些。只是风水轮流转,一朝新人换旧人,很多事情他大概在二叔文宣帝高洋驾崩之后便看清楚了。

    其实他此次来,本是打算告诉长恭六弟高绍信的事,或许兄弟六人中,也只有他那个最小的弟弟活得最为洒脱些。

    把封地首富活活吃穷这种事,放了谁都会嗤之以鼻吧。郡王活成他那般样子,肆意妄为的,倒是让人羡慕。

    他这样,在皇帝手里倒是没有任何把柄了,本也就无需流芳百世。

    名声自然不好,后人评说又有何用,尚不及自己苟延残喘。

    文襄一脉有自己和长恭,便足够了吧。

    熏炉里的青烟燃过了几回,远远传来的琴声袅袅间慢了一声,只留余音绕梁。

    他方才忆起刚才那个小妾说长恭在习琴,从小到大,他和长恭都是一起习的音律。若说通音律,很多人都说他高孝珩自是无人出其二,其实比起他本身,他那个弟弟也是酷爱音律的。其实比起喜好音律,喜好文墨这种儒雅的东西,长恭更喜欢习剑,而每每把长剑舞的剑花秋莲光出匣,便会让人忘了他还是那个抚琴时儒雅的公子。

    “弟妹可否带孝珩去见一下长恭?”

    穿堂而过的风带动王府里悬挂着的幔帐,吹动高孝珩束发的灰色发带。

    他本就是来寻长恭叙旧的。

    “那是自然。”

    郑氏提了裙裾,扶着几案站了起来。

    “妾身这便带二殿下去。”

    路过王府的长廊,风动竹帘落着瑞雪,明暗光影摇曳。

    高孝珩路过檐廊的转角处,一个不经意间便瞥见那里还放着一个小屏风。

    思绪不觉又回到了当年,那么多年过去了,兰陵王府还是当年的样子。当年他和长恭还小,总喜欢凑在一起玩投壶的游戏,那种小孩子家家的游戏总是用上这种小屏风作为目标的指引,而不至于将箭都漫无目的地投了出去。

    而自打他俩不知不觉长大了以后,都有了各自的家事,偶尔凑在一起也多是寒蝉几分,这投壶的游戏却是很久都没有玩了。

    高孝珩自是想,这类小屏风除了投壶之外,也想不出有别的用处,用作装饰也太小,本应该存在于记忆中的物件,没想到长恭他现在还留着。

    他记得小的时候,无论写字,背书还是作画,长恭都比不过他,而唯独投壶每每却是长恭更胜一筹。

    因而有次父亲看见长恭投壶,说此儿以后有将相之才,应当多加练习骑射。

    或许也是从那天起,他那个弟弟便不怎么弹琴了,而是一有空便和段韶段将军研习兵法。虽然他心里对于父亲这个角色的地位看得并不是很重,长大一点甚至还对高澄某些轻浮的沾花惹草的行为颇为不满,偶尔还会对父亲那种风流做派嗤之以鼻。但他一直知道,长恭对于父亲的教诲向来是很放在心上,有的时候甚至高澄多看他一眼,他都会暗自高兴好几天。

    这些旁人都不知道,只有和高肃颇为亲近的高孝珩才知道。他也是知道,长恭从小到大最渴望的一直都是高澄的肯定,有的时候他努力证明自己也只不过为了让高澄多在意他一点。

    高澄有很多个孩子,多到他自己都有些记不太清,那些长相乖巧母亲又有身份善于奉承的孩子便多得了高澄的青睐。

    其实论兄弟间,长恭是长得最为好看的,可他的母亲却挺默默无闻的,不像孝瑜的母亲善于邀宠,自然在高澄的心里分量低些。

    而高澄风流韵事做的多了,很多时候即便看见了长恭,即便记得他,也多半对不上他母亲的姓氏。

    长恭这些年所干的事,无非就是为了让高澄记住自己还有这么个儿子。

    其实说到底高澄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喜欢小孩子,先前见到自己的傻二弟那么喜欢自己的第五个儿子,甚至打算一挥手将自己的儿子送人。

    可他到底是还来不及将高延宗送人就离开人世了,那么突然,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或许也是种命数,他甚至都未来得及给高延宗起一个兄弟辈按字排的名字。

    思量间,郑氏已将送他到长恭的寝室之外,便告辞退了回去。

    那像熏炉里燃起的香气一般的琴音便从寝室里倾泻而出,带着绕人心扉,三日不绝的力量。

    琴是一把好琴,只是弹琴之人的技艺并不是特别熟练。

    高孝珩推门进去的时候,一阵暖风便扑面而来。

    屋里燃着碳炉,高肃穿着一件青色的大氅,正坐在榻垫上,漆制的几案上放着一张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