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乱世 兰陵将相-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对对对,陆令萱。”人群中又开始嘈杂起来了,几位年龄教长的妇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说起来百姓最关心的不是战事,不是政事,从来都是皇帝的家务事。

    那那个陆令萱又是谁?

    人群中有窃窃私语道,但都压低着声音,好像提及此人犯了多大的忌讳。

    我朝着太子白马望去,人行已然走远了,那匹白马身边确实跟了个妇人,拿着绣花的宫扇,穿着栗色的半臂襦裙,看架势就知道不是一般的人,他们说是太子殿下的乳母,那是谁?

    不过是一个乳母,为何会让人如此的轰动。

    撑着风帆的仪仗已然已经走远了。
………………………………

家事亲切其四

    我之前听殿下偶尔提及过,说是当朝的皇帝陛下并不喜欢现在这个太子,反而更加喜欢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因而对小儿子恩宠更甚一点。且相比较太子殿下,貌似小儿子更聪明一些,故而讨喜,至于怎么个聪明法殿下没有和我细说。因而但凡小儿子所用之物,皆和太子殿下的相差无几。所以这些年朝廷之间,乃至百姓之间也常有传闻,说皇帝陛下其实有意废太子。

    我觉得废太子不太可能,除非太子殿下真有什么有违德行的事情,不然怎么会轻易废太子呢。况且太子殿下的生母,也就是当今的皇后胡氏,高湛所喜欢的小儿子也是皇后胡氏所出的,就算看母系势力关系,也没有理由废太子吧。况且废太子一事乃是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整个朝堂的格局都会瞬间变得不一样,期间不伐很多人几年前埋下的端异。

    废立太子,会天下大乱的,更何况齐国的天下本来就不是那么稳固。

    天下已经够乱的了,虽说中原大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反正我是丝毫没有感觉到盛世要来的征兆。

    凡事都有个先兆,往往不会空穴来风,就比如若此话是真的,这孩子当真是不讨自己爹娘喜欢,没爹娘疼的孩子自然对乳母更亲近一些。

    因而若是将来太子即位,身边最亲近的人,乃至于心腹掌权,自然是太子乳母。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乳母,竟还有这般的权势。

    我感慨皇家的人事复杂,各个心机颇深。

    难怪那些个妇人都后悔着,议论纷纷着当初为何没去应聘当乳母。

    见仪仗走远了,围观的人群也就四下地散开了。

    我和果果跟着仪仗,打算一路走到洛阳宫室门口。

    毕竟我虽然没有参加迎接小分队,但到底是齐军的一员,太子造访洛阳,我和果果还是有责任保护太子殿下的安全的。

    按照原本规划的路线,太子殿下自建春门进入洛阳城,仪仗过了上东门便一路直走,直到阖闾门前,遂入洛阳宫室。

    洛阳宫室乃是魏国时期的皇城,经历了一场大火纷乱,自然不比邺城华美。

    不过在路过上东门之后,太子突然提出撤了仪仗队,而想改道前往洛阳永宁寺看看。

    在场的人都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既定的行程突然改道,以往的安排都会衔接不上,准备以礼迎接的兄弟们怕是要多等一会儿了。

    信令询问了一下陆乳母的意思,却见太子殿下一骑白马,已然已经跑开了。

    永宁寺在洛阳城西南角,离洛阳宫室,其实离得不算那么近,走路也得有点时间。

    我听说永宁寺乃是魏国的皇家寺院,是当时中原地区最大的皇家寺院,与南朝梁的同泰寺可以相媲美。

    说起来论规格,其实还是永宁寺更甚一筹。毕竟魏国那时候独霸中原,比梁朝要有钱多了。

    据说那时候的永宁寺最高的佛塔,乃是用黄金砌成的。

    不过现在永宁寺已经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有那场大火过后的残垣断瓦。

    齐国的皇室向来都是信佛的,自然太子殿下也不例外。

    当年赵郡王高睿曾花重金请人给神武帝高欢,文襄帝高澄造像,这两尊佛像至今还保存在河北的佛寺里供后人祭拜。

    当年文宣皇帝临终之前,也曾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甘露寺幽居,不问世事,一心向佛。

    但文宣皇帝的虔诚并没有感动上苍,甚至最后都没有护他儿子周全。

    济南王高殷横死的那个夜晚,下了好大的一场雨,有传言说文宣皇帝杀孽太重,实乃因果报应,终是要偿还的。

    往昔岁月过去了那么久,而今空留佛寺避这乱世烽烟,什么都荡然无存了,空留的佛像也不过是一抔黄土,雨水斑驳,侵蚀了往昔。

    现在太子殿下想去祭拜一下永宁寺,实则无可厚非的事。

    只是永宁寺早已在魏灭时,被一场大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现在那里出了一片废墟,也就空留一个塔基供人跳舞庆祝的了。

    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却又说不上来,直觉告诉我应该跟着他们赶到永宁寺去。

    思量间,一抬头发现大队人马已然已经走远了。时不我待,再晚就迟了,我二话不说打算跑回去牵逐月,一边让果果赶去阖闾门告知殿下尉相愿等人,太子殿下怕是要迟迎了。

    直觉告诉我肯定迟了,但迟了会有什么后果我却说不上来,永宁寺佛塔的塔基上之前被百姓用作替兰陵王歌功颂德的舞台,所谓庆功用的《兰陵王入阵曲》跳了好几日,甚至塔基上面临时搭建的道具等都还在。

    不知道太子殿下看到了会作何感想。

    当我策马从小路绕道到永宁寺遗址的时候,看见太子殿下已然已经在永宁寺观看了。

    他此刻已经下了马,解了厚重的披风放在马背上,整个人并不算太高,此刻在洛阳的寒风之下显得竟然有些瘦弱。

    在我的观念里一直认为像太子这种九五至尊之人,理应是挺有福相的,怎么会像眼前这般小身板弱小的感觉呢。

    说到底还不过是个孩子啊。

    我见他看着一片茫茫的废墟微微愣了愣,一步步走过周围的残垣断瓦,脚步所过之处,泥土上依稀还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

    走着走着,像是踩到了什么,他低下身子,从被火烧焦的污泥下面,挖出个东西来。

    “殿下小心!”

    一旁跟着的侍从见太子这般举动不觉嘱咐了一声,他微微摆了摆手,示意不碍事让来人退下。

    一边用手擦了擦拾起来的那个东西,是一个已经生锈了的铜铃。相传当年魏国繁华的时候,只要一进入洛阳都城,首先瞧见的便是永宁寺里挂着铜铃金光璀璨的佛塔,相传每天傍晚起风的时候便可听到一阵阵悦耳的铜铃声。

    朝思暮想的洛阳城,竟然变成了眼下这般模样。

    “那是何物?”

    在永宁寺一片萧索之际,唯一格格不入的便是塔基上零落的帛匹,和载歌载舞的乐器,看着还有那么一丝喜庆。

    看管这些来不及撤的东西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妪,穿着青色粗布衫,见太子殿下来到也未行礼,太子殿下问他,这是何物。

    “这是《兰陵王入阵曲》啊阁下,前些天兰陵王得了胜仗大家伙高兴自己弄的。”

    见有人对此非常感兴趣,老妪咧嘴笑了笑,满脸深深浅浅的皱纹堆积在了一起,一点也不比洛阳城沧桑。

    “《兰陵王入阵曲》?”太子殿下还是第一次听说,想来这兰陵郡王的威名,已经传遍整个洛阳城了。

    “《兰陵王入阵曲》,本宫可有幸观看一二?”
………………………………

不觉遂然其一

    洛阳的日头偏西的时候,在阖闾门三道并出的阙台下翘首以盼的兰陵郡王,终于等到了自遥远的晋阳一路而来的太子殿下。

    那人一席绯袍,夕阳在他的身上镀上了层层凌光,他提步而起,缓缓走过高耸的宫阙,走到三道并出的巨大宫门之下。

    “臣徐州兰陵郡王肃,拜太子殿下。”即为军人,自然以军礼待之。

    “将军不必多礼。”高纬抬手便制止了他,一把握住了他想要行礼的手。高纬笑了笑,满脸那种与年龄不符的应对。“若论辈分,孤还得尊称将军一声兄长呢。”

    “殿下客气了。”高肃没有想到高纬是这般的性情,原本想的无不是假意得一番官辞,论功行赏罢了。

    高纬转身看了看高肃身边等人,目光扫过尉相愿,阳世深,掠过高耸的宫阙,一个扫视最后回到高肃的身上。

    “孤方才特地去了永宁寺,本想为兄长祈福的,你们猜孤看到了什么。”

    此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