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千余年,太上老君后人建立盛唐,却见儒家香火鼎盛,老君奏请玉帝言道:“陛下,如今凡间尊奉孔子信徒甚重,孔庙之中从祀的便有四配、十哲、七十二贤等一众人等,规模之大、气势之磅,实乃罕见,相比我教之大观、雄宇,有过之而不及。长此以往,人间信众必然只知其后而不知其前,只为修身而不为修道。请陛下降旨,令人主广设仙宫,以抗儒家之势。”玉帝闻之,言道:“太上所言有理,朕当命人主,多建道宫,以奉三清。”张天师道:“陛下错意了。太上乃是三界宗师,岂会在意奉祀之事?况且太上乃是孔子之师,焉能与弟子争祀抗礼?陛下应命人主,多为与孔子同尊者建祠立庙,方可保我教壮大。”玉帝言道:“天师所虑周全,理当如是。就依卿之所言,不过当推谁为好?”张天师言道:“陛下,我等天庭仙官出面,恐是抬举了儒家,不如就命人主广建吕尚庙,供奉姜子牙。那姜子牙一则是原始道祖弟子,与孔子同辈,分庭抗礼也有回旋余地;二则姜子牙非是天庭官爵,令儒家也不好寻天庭的不是;这第三最为主要,姜子牙曾与孔子有过过节,二人水火不能相容,因此此事唯其最好。”玉帝沉思片刻,言道:“邱天师,卿意下如何?”邱天师道:“陛下,微臣认为张天师所言有理,姜子牙纵有不足,仍是我道家门内之事,儒家亦有长处,仍是与我争夺利害之徒。如今三界内,多有仙众暗中对儒家众仙曲意奉承,唯有姜子牙堪能担此之任。”玉帝不语,片刻言道:“就依太上之意,命人主在朝中建立一座庙宇供奉姜子牙,多配从祀,以抗儒家。倘若姜子牙能胜此任,再广建宫观不迟。”众人领旨。
散朝之后,张天师亲自传旨人主,将玉帝口谕传下。时人主乃是唐帝李亨,乃是玄宗第三子,自幼多有忧患,屡受太平公主、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威胁,在太子位上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幸得太上老君受命姜太公暗中多有相助,方能数次化险为夷。直至胡将安禄山谋反,方才助了李亨一臂之力,继而斩杀了杨国忠、逼杀杨玉环,并自立为皇,遥尊其父为太上皇。那李亨登基之后,大赏功臣,对姜太公更是感恩戴德,欲建立庙宇。在那李亨登基元年,便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如今又有天庭圣旨,便要建武成王庙,与孔庙抗礼,亦要选出七十二位配享者。因此亲自扶乩,劳问配享一事。只见太公写到:张子房深明韬略、文武兼备,可以谋名;管夷吾深有治国之方、安邦之略,且能一心为主、忠直为国,尊王攘夷,令孔丘赞许,实为华夏首相,可以礼名;田穰苴虽为田氏之后,却能依法治军,令敌望风而逃,可以信名;孙长卿乃是百世之师、兵学鼻祖,可以智名;范少伯身负异才却能急流勇退、家有巨富却能散尽家财,可以贤名;乐永霸统率五国之军,行将颠覆强国,却能减税负、废苛政,可以仁名;韩信以逃卒之名拜上将之坛,功未出而名已至,手握重兵却忠心不改,实是国士无双、略不世出,可以勇名;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处茅庐之中而三分天下、纵有神术而不改初心,可以忠名;李药师虽事二主,却能全忠,虽经磨砺,却能审时度势,可以诚名;李懋功乐善好施、救济乡里,感怀恩主、推辞功劳,可以义名;郭子仪临危受命不乱、受人谗谤不怨,可以威名。
李亨谨遵法旨,立张良、管仲、田穰苴、孙武、范蠡、乐毅、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郭子仪为圣哲。另封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笑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为配享者。
有监察御史将此事禀告玉帝,称道:“姜子牙封张良为祭祀首配,只因张良曾受圯上老人传的《太公兵法》,乃是太公弟子之故。姜子牙此举实乃是任人唯亲,不配为仙尊所为。”另有散骑常侍进言道:“那管仲有经商重利、临阵逃脱之丑,只不过是辅佐姜子牙后人有功,恐不足以荣登尊位。”另有人言:“管夷吾虽有丑名,却乃是圣人之师,有此人,便可令儒家不敢僭越。”另有左右奏道:“乐毅曾打败齐湣王攻下城邑七十余座,几乎亡田氏之国,此乃有相助姜子牙复国之嫌,望陛下明察。”玉帝闻此言道:“那乐毅乃是各为其主,非是相助姜尚。”有议谏大夫奏道:“那李靖虽然功劳卓著,但犯李天王讳,却不知避讳,如令其配享庙宇,恐李天王不悦。”玉帝言道:“那李靖乃是阎罗王韩擒虎的亲甥,贸然贬谪,恐令阎罗王不悦。朕深知李天王雅量,定然不会在意。不过这配祀者多为名臣猛将,倘若日后势大,恐难弹压。”因此不久后,迁升管仲、范蠡为天官,享俸天庭,不在圣哲之列。又因李勣相助武则天登基,李亨受姜太公之命尊奉郭子仪为“尚父”,此乃周武王尊奉太公之意,因此二人遭天庭猜忌,令谪出圣哲之列。令迁吴起、白起、曹操为圣哲,凑足十哲之数。那吴起虽能体恤士卒、令强邻不敢侵犯,却有不孝不义之名,曾被逐出儒教;那白起虽位居战国四将之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却有滥杀之名;那曹操虽能唯才是用、使民休息却为乱世枭雄,篡夺大位。因此武成王庙终究不能扬名,难与孔庙抗衡。此乃后话。正是:物贵真专世间稀,人轻虚妄一盘沙。
不知后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五十回 三界六道多灾难 五方四时神归位
第五十回三界六道多灾难五方四时神归位
资无难有远虑,患在必有近忧,长吁短叹望白头,心死万事皆休。
管他明朝晴雨,只顾今日耕收,意气风发在人谋,勤奋自有天酬。
上回说到三界内各仙宗圣祖之间各个有隙、貌合神离,因此道家始终不能一统三界。这天上仙官,表面看来亲如一家,背地里却是彼此倾轧。天庭之内,勾心斗角由来已久,倾轧陷害从未宁静。曾有一日在宫廷宴饮之间,有帝明、雨师萍翳二仙出言不逊,那帝明本是上古重臣,曾助炎黄战败蚩尤,属天帝一派人物,因心直口快,看不过天庭百官做派,一时怒起,竟当着玉帝面指责萍翳与风伯飞廉沆瀣一气。那飞廉本是上古时期蚩尤大神的肱股之臣,人面鸟身,当时因玉帝主政三界不久,急需依附,因此将风伯、雨师招为亲信,仗着玉帝撑腰,萍翳、飞廉大骂帝明为老不尊,最后三人竟动起手来,成为三界千古笑谈。
老君等三清奏请玉帝责罚帝明,五方五老天君进言奏请玉帝处置萍翳、飞廉,玉帝震怒,贬帝明到临邑国做一山神,贬萍翳、飞廉亦贬凡间做两处土地,三地各相隔十万里之遥。后五方五老天君被玉帝架空,三清一派与玉帝离心离德,帝明生性耿直,不愿卑躬屈膝,更兼众仙见帝明大势已去,无人为其求情。这一巡山,竟守了数千年。那萍翳也是因此失势,后来雨师之职由赤松子担任,只不过赤松子是那上古大神炎帝的女婿,德高望重,久后必将危及玉帝声望,便将行雨之权授予龙族敖家,那炎帝三女儿惨死东海,化成精卫,因此炎帝与敖家有仇,玉帝正好借此打压上古天帝一派。三人中只有那飞廉四处经营,方才三百年竟又官复原职,只是其走后,土不生万物、河不产鱼虾,想那地之精华,都被他搜刮干净了。有监察言官奏下飞廉一本,玉帝借势免去了飞廉的风伯之位,令风神娘娘司风。
帝明驻守人间数千年,不想那西方梵天等众与佛祖争位,一时战斗不过,竟然逃匿至临邑国,将帝明等驱赶出去。那帝明久受人间苦楚,对天庭富贵越发迷恋,恨不能一朝得到赦免,得以官复原职。但天庭上下,人人自保,怎会为一失势之神大费周章。按照三清法旨,每一千年,有姜太公到人间、地府宣旨,将修善之人封神封圣,世间善男信女,只要虔诚之至,死后俱可到天庭,但为奴为吏,还要看天缘而定。但千万年来,玉帝争权,将这度仙封神之功夺了过来,绝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