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倾国-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昱便问道:“郗掾何意?”

    郗超答曰:“忠君之事耳!”

    我是为皇帝,为晋室办事!

    这就是郗超的回答……

    然而,这样的回答,又有几分可信度呢?

    司马昱想了想,便挥挥手说道:“众卿且退下。”

    有郗超在,今天恐怕是什么事情都议论不成了。

    让大家都散去,司马昱只留下郗超和王彪之、王坦之,然后问道:“两位王卿,郗掾之策,意下如何?”

    王彪之与王坦之对视一眼,二人的目光一触即分。

    王彪之心中,很不想去桓温军中。

    因为现在这个时候,非常敏感。

    虽然宫中一直很主意保密,不让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门阀制度之下,偌大的皇宫又岂没有漏风的墙?

    不止是王彪之,只怕王坦之也知道了。

    甚至,不在建康的桓温,心中也一清二楚。

    皇帝,已经不行了!

    而且,皇帝还没有子嗣。

    在这个为妙的时刻,权臣进逼都城,代表什么?

    改朝换代,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真是这种最坏的结果,那么改朝换代,便需要一个借口,或者理由。

    说不准,这一次跟随郗超前往桓温军中,就会中了桓温的圈套!

    所以王彪之很犹豫,王坦之却看了看郗超,然后脸色逐渐坚定,目光也坚毅起来,躬身道:“殿下,臣愿意与郗掾一行!”

    三个人里面,郗超不用表态,因为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他要求的。

    剩下王彪之和王坦之,这两个之中,王坦之似乎已经豁出去了,表示愿意前往桓温军中劝说。

    那么,王彪之怎么办?

    这个时候,他就算再贪生怕死不敢去桓温军中,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因为他若是退步,将来传出去就会遭人耻笑。

    恐怕第一个看不起他的,就是会稽王司马昱!

    司马昱点点头,这才问道:“郗掾,劝说桓将军退兵,可有把握?”

    郗超答道:“若只是劝说西府兵不进驻建康,下臣自有十足把握!但若是,要劝桓将军离开都城,恐怕是万难……”

    叹了口气,司马昱也知道当前的形势,徐州、兖州还有豫州的兵马,都北上伐燕,剩下扬州的兵马还四处分散在权臣士族的手中,这个时候若是公开与西府翻脸,恐怕没有人会支持王室。

    所以,司马昱只能选择妥协,他好似瞬间苍老了几岁的样子,望着郗超三人悠悠地说道:“但愿果真如郗掾所言,不至祸患难容!”

    说罢,司马昱退入了内室,颇具伤感。
………………………………

第165章 琅琊王与太原王

    郗左边是王彪之,右边是王坦之。

    三人并肩出了会稽王府,走到歧路之时,便行礼作别。

    这时候,王彪之终于忍不住了,开口道:“郗掾,且留步!”

    郗问道:“王侍中可是有事?”

    “且移步寒舍,如何?”王彪之邀请道:“既然殿下命我等一同前往桓将军处,我等也该商议一番才是!”

    其实,王彪之是想弄清楚郗这样做的用意。

    作为西府谋主,郗为什么要为朝廷劝止桓温呢?

    郗心中自然如明镜一般,微笑颔,伸手道:“既然如此,王侍中便请前面带路。”

    王彪之请郗过府,虽然没有请王坦之,可王坦之作为执行任务的三人之一,自然不能单独离去,便也让仆人躯着牛车跟上。

    到了王彪之第宅,三人分宾主落座,呈品字形,王彪之局主位,他的官位也最高,东晋时期的侍中乃是宰相的副职,位列三品。

    所以王彪之坐在主位,实至名归。

    让仆人上了些菜肴与美酒,又喝退等待服侍的仆人,王彪之敬了两人一杯,当杯子都放下的时候,王彪之望着郗问道:“敢问郗掾,为何如此这般?”

    郗答曰:“王侍中乃是问今日某为会稽王献策之事,其实不过是希望以和为贵,不至无端引起祸乱,王侍中可还有疑?”

    我郗这可是为了你们好啊,要是你们这些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跑到桓温的军队里面乱来,惹怒了桓温,然后大家翻脸,那整个晋室都完蛋了。

    就算不完蛋,这样的内斗也会让晋室垮掉。

    现在我郗都愿意站出来帮你们了,你王彪之还有什么疑心的地方吗?

    郗的话,倒也是穆如清风了!

    至少,他这样的回答非常有涵养。

    看看王彪之的问话,多么没有礼貌?

    居然口口声声,质问郗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言语之间分明就是充满了怀疑。

    没有开口的王坦之,在三人之中不论官位还是名声,比另外两个都要差一些。

    王彪之为官已久,又是琅琊王氏的人,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虽然随着王敦之乱以及王导的死,已经算是过去式了,可是琅琊王氏还是当今晋室第一望族,别人是不能比的。

    至于郗,王坦之倒是和他齐名,不过王坦之也是刘惔死后才得以冒头,接任丹阳尹,正式进入朝堂,走到了世人前面来。

    可是他上任到现在,也才一年多而已。

    郗虽然只是西府掾,却已经是颇具才名,号称西府谋主。

    当朝第一大权臣的谋主,地位已经不亚于王彪之了。

    可是,这些名声、地位丝毫不影响一个人的秉性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人称江东独步的王坦之,风度气量犹在王彪之之上,他浅笑慢来,徐声说道:“郗掾之意,在于劝和,不是劝退,是也不是?”

    郗点点头,答道:“丹阳尹之言,正合心意!”

    王彪之道:“如何劝和?”

    虽然桓温的权臣,又兵进都城,可是大家终究还是没有翻脸,况且桓温也应该不敢翻脸。

    于是王彪之道:“桓将军来得颇急,只领了三万水卒便匆匆前来,莫非敢悖于王事焉?”

    意思是说桓温只带了三万水军,仅凭这些人,难道就敢不听命令,和王室作对,搞叛乱吗?

    郗闻言,笑道:“若不然,今日会稽王府之中,诸公又何必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王彪之道:“会稽王仁厚,不欲同室操戈耳!”

    “如此,则劝和之,又有什么两样?”王坦之询问。

    “这”王彪之哑口无言。

    确实,你王彪之自己口口声声说料定桓温不敢在这个时候造反,却又不肯承认自己心里害怕,还说这是会稽王司马昱不想和桓温翻脸,那郗这个时候提出来劝和,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王坦之算是明白了郗的意思,或许确实是西府伐秦失利,巴蜀又有李氏余孽作乱,而且桓温听说皇帝病重便仓促赶来建康,来不及调集兵马,只带了三万水师前来,所以不敢在这个时候和朝廷闹翻,公然造反,故而郗才会主动提出劝和的主意。

    既然知道了郗是怎么想的,那王坦之便心安了,他站起来身拱手道:“某先行一步,告辞!”

    王彪之的菜肴,王坦之是一下筷子都没动,至于美酒,也只是浅尝辄止,意思一下。

    他在用这种方式,表达着他与王彪之之间的互相看不上眼。

    其实说起来,王坦之父子,并没有看不上王彪之、王羲之兄弟的意思。

    人家出身琅琊王氏,永嘉南渡之后王氏兄弟一场宴会,便奠定了东晋王朝,功劳莫大,连皇室司马氏都对他们非常尊敬,你太阳王氏虽然也是望族,但确实比不上人家。

    这一点,做父亲的王述也好,做儿子的王坦之也好,都是打心底承认的。

    可是,王羲之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看不上王述,这王述平时也没招惹他,不就是朝廷封给王述的官比你王羲之的要大,正好是你的顶头上司吗?

    你王羲之自诩琅琊王氏弟子,又是当代书圣,名震江左,就这样欺负人?

    后来,王彪之更是,因为王羲之的喜好,就当着王述的面在会稽王司马昱面前贬低他的儿子王坦之,今天又想让王坦之一个人去劝说桓温,这样的居心,实在是太坏太坏。

    于是王坦之觉得,两家的矛盾至此,已经可以说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所以,王坦之一刻也不想在王彪之的府上多呆。

    王坦之走后,郗便也告辞。

    出了王彪之的第宅,郗追上王坦之的车驾,唤道:“文度且慢!”

    王坦之让仆人停住牛车,探出头来问道:“嘉宾可是有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