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倾国-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患?

    司马昱虽然为人有些软弱,能力也不是特别的出众,但也不蠢,顿时反应过来,皱眉说道:“如此说来,安石对北伐未抱胜算?”

    “时值寒冬,江左犹冷,行于城中如游于寒川之内,何况北疆?再者,豫州与徐州兵马步卒不过数万,又如此劳师远征,胜负实在难料……况且,北燕启用慕容垂此人为将,此人之才,可谓是世间少有,就算晋室兵锋正盛而不能敌,倘若慕容垂坚守不出,如此半年,又至秋冬,大雪纷飞,如何取胜?”王坦之倒是看得有些透彻。

    只不过,这些话可能全部是出自谢安之口。

    要不然,王坦之估计还要加上一条,那就是率领晋室兵马的谢万,根本就不是一个善于领兵的人!

    正因为这些话是谢安有意告诉王坦之,想借王坦之的嘴巴又告诉司马昱,所以谢安没有说谢万的短处,万一将来北伐真的失利了,那有了这样一番话,相信司马昱也不至于把罪过全部归咎到谢万的头上。

    说起老谋深算,世间又有几人是谢安的对手?

    王坦之的话,让司马昱大为震惊,他连忙问道:“前方战报频频,皆是捷报,应当不至于失利吧?”

    徐、青往北,都是一些饱受战乱的边城,根本就没有什么人烟,北燕也没有派重兵把守,所以谢万北伐初期,经过的都是一些这样的地方,当然会捷报频传。

    王坦之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再说北伐会失败,估计司马昱这样一个老好人也会发怒不高兴的,便说道:“北伐之事,或许还未到分晓的时候,可是眼下关于刘苏之事,却是到了要见真章的时候了!还请殿下听臣一言,便如当日安石公所言一样,那刘苏献计西府,令朝廷还都洛阳非是害朝廷,而是在救朝廷呀!”

    “哦?”司马昱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险些逼得晋室成了当初的汉室,晋帝变成了当年的汉献帝,让桓温这个权臣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这还是为朝廷好?司马昱摸着胡子说道:“此言,某倒是不敢苟同!”

    王坦之道:“殿下请试想一下,若刘苏并未向西府献上此计,是不是西府便不会请朝廷还都洛阳?诚然,西府上下还无人想到这一点,可郗超之辈迟早能想到此计。届时若再缓上三五年,待洛阳都城修葺兴建完毕,届时西府兵又越发势大,再以兵马驻扎夏口威震建康,奏请朝议还都洛阳……届时,殿下可能仅凭一个侯爵,便让西府罢手?”

    司马昱闻言大惊,眼珠子都像是要蹦出来了,说道:“若如此,则我晋祚休矣!”

    王坦之见到司马昱表情大变,这才行礼说道:“殿下,方才臣所说皆乃出自刘苏本人之口,乃是安石公代为转呈……殿下,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司马昱还有些迷糊,不明白王坦之的意思。

    王坦之无奈了,只好挑明了说:“敢问殿下,如此妙计,天下间除了刘苏,还有谁能想得到?此子天纵奇才,连数年之后的变化都能提前预料于心,并且从容化解,试问天下间还有第二人能有如此玲珑之心否?便是安石公,当时也想不明白此子为何心向晋室,却相助西府行此毒计呀!”

    “等等……”

    司马昱震惊地问道:“文度,你是说刘苏此子,心向晋室?他……他不是因为朝廷未让他承袭父爵而怀恨在心,投靠了西府?”

    王坦之语重心长地说道:“殿下请明鉴,此子之意,便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呀!”

    司马昱这才完全明了,欣喜地说道:“若能如此则甚好,某之前曾怠慢此子,想不到他却并不忌恨……只是,文度你方才说的意思,便是此子还是要往西府去?”

    王坦之点点头,说道:“这是他的意思!”

    司马昱道:“如此一来,他岂不是危险?若被西府知道他心向皇室,那……”

    “所以,殿下不能让别人知道!”王坦之在司马昱的耳边轻声说道:“此事便只有殿下、我以及安石公三人知晓,安石公北伐之前曾一再叮咛,让殿下切莫再失了此子之心,否则天下有变,晋室危矣!”

    司马昱点点头,又问道:“那他……他真能出使秦国,便能让秦国归还汉中、魏兴两座城池?”

    王坦之闻言摇摇头,说道:“若是旁人,或许完全没有机会,只是此子……实在是令人捉摸不透!”
………………………………

第148章 穆如清风

    七月流火。

    夏暖秋寒,周而复始。

    不知不觉,在东山冉操已然渡过了一年的时光。

    而他来到这个世界,或者说是来到这段历史长河中,已悠悠四年。

    可是,冉操他还一事无成,籍籍无名。

    不过冉操也不着急,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在东晋的时代,相反才刚刚开始!

    终于,冉操要出山了。

    除去了束缚着他的那一身孝服之后,冉操的目光是坚定的。

    与郗超共同赶赴都城的路上,冉操坐在牛车之中,常常拿出一绢白布出来,怔怔地看着。

    白布上面只有八个字,是写着一句诗: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此诗出自诗经大雅烝民,乃是赞扬周宣王贤臣名相尹吉甫,说他在给别人作诗吟诵的时候,和美如清风化雨滋养万物。

    这块布,是冉操在离开东山之前,谢家一个仆人送来的。

    冉操自然清楚,写这句诗给他的人是谁。

    晋书列女传中记载有东晋宰相谢安跟他侄女谢道韫的对话,谢安问:“毛诗何句最佳?”

    谢道韫回答说:“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这是谢道韫在毛诗中,最喜欢的一句。

    现在,她把这句诗赠与冉操,其中的用意又是什么?

    恍恍惚惚,重重行迟。

    偶然间,郗超也会来到冉操的车中,与冉操同乘。

    见到冉操又在看这句诗,便笑道:“虽说坊间传言谢公之殇,其因乃出于刘郎君身上,但其实谢氏姐弟,与先生的情谊却是难以割舍的!那谢家娘子才气逼人,名冠江左列媛,闻先生出山,便送来此物。就是那谢幼度尚在孝期少有见客,闻听先生离开东山,也跋涉相送了三十里……”

    冉操笑了笑,说道:“三十里路,幼度一言不发,沉默是金啊!”

    郗超闻言,有些尴尬。

    确实,谢玄来送了冉操,可是他送冉操下山之后又行了三十里路,这一路上一言不发,仿佛是在一个无声的抗争。

    那么谢玄在抗争什么,又在抗议什么?

    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

    谢玄不说话,自然是心中还很伤痛,因为他父亲的死亡,和冉操之间很不愉快。

    谢玄前来送别冉操,却又是出于礼数,止于二人之间的情谊。

    冉操长长一叹,暗道:谢幼度长大了,至少长大了不少。

    要是在一年以前,出了这么多事情,谢玄估计肯定不能坐到现在这样。

    三十里路一言不发,这根本就不是他的性格!

    虽然不是一个话痨,但谢玄在冉操身边的时候,话可从来不会少。

    就算是出了这样的事情,只怕那个以前的谢玄也不会选择沉默应对,说不定还会和冉操争吵反目……

    那样的话,就会很失礼于人。

    郗超转而言道:“小郎君毕竟年龄还小,稍大一些的便不同了。且看这谢家娘子,犹以诗相赠。嗯。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这可是盼望先生清风依旧啊?”

    很显然,郗超有些误会了。

    郗超没有往更深的层面去想,因为在他看来谢道韫纵然声名在外,但毕竟只是一个女子,而且年龄还小,又岂能有什么深意?

    不过是,希望冉操能够像尹吉甫这样的人物,和以前在东山一样保持他的风度,这就是所谓的清风依旧!

    他愿意这样理解,冉操也不反对。

    只是,冉操这一路思来,始终觉得谢道韫送他这句诗的意思,是指另外一层!

    尹吉甫乃西周贤相名臣,周宣王姬靖继位,姬靖开始选拔贤能的大臣辅助自己,尹吉甫被选拔成为周宣王的股肱之臣,因为尹吉甫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周宣王曾经让大臣作诗夸赞尹吉甫说“文武吉甫,天下为宪”。

    说起尹吉甫这个人物,那可真是了不得的存在。

    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而且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