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倾国-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冉操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诗的含义。

    平心而论,这一次冉操要出使氐秦,他是并没有任何私心的。

    因为冉操的唯一私心,就是伐燕。

    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出使氐秦,为的什么呢?

    还不是,为了能够帮助晋国安定西北嘛!

    可是郗超的话,却让冉操备受打击。

    如果真像郗超说的这样,晋室之中那些把持朝政言路的士族官员,在面对外敌的时候还这样勾心斗角,那冉操的所作所为,又还有什么意义?
………………………………

第146章 险壑崎岖

    伐秦大败,失了汉中、魏兴,指使桓温的声望,跌落谷底。

    可是,对于晋室来说,桓温的势力还是不可小觑。

    而且,他们现在也不是能够和桓温抗衡的时候。

    但是桓温失败,却还是让许多人反对桓温的人,备受鼓舞的。

    于是这些人把希望,都放在了谢万北伐上面。

    只要谢万北伐成功,到时候陈郡谢氏便能压过龙亢桓氏一头,而桓温这个权臣,对付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许多人,甚至已经暗中想好了将来等谢万北伐得胜归来,便开始部署削弱桓温的势力。

    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正是因为这些人在陈郡谢氏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希望,将来若是谢万失败而归,那么这些人便会得到多大的失望。

    也因为如此,谢氏一族或许会面临灭顶之灾。

    这一点,知道历史的冉操,曾经就对谢安谈过此事。

    也正是因为谢安是个智者,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才肯答应冉操,阻止谢奕前往都城的。

    只是谢奕的固执,迫使陈郡谢氏走上了这样一条凶险万分的道路。

    谢安其实很清楚,这条路一旦失败,那将来等待陈郡谢氏一族的结果,可能是让人承受不起的,所以他才顾不得兄长的丧事,亲自赶到豫州去帮助他的四弟。

    但是,只要北伐还没有出结果,晋室之中也还是没有人会拒绝桓温的请求。

    别人都做不到,一向主张对桓温施加恩义的会稽王司马昱更不会如此。

    所以,当接到桓温上表请求出使氐秦,司马昱还是非常慎重的,召集了众人一起商议。

    司马昱说道:“桓温欲夺回汉中、魏兴,故上表请求使秦,这出使之人,竟然还是尚且为父守孝的刘苏,故丹阳尹刘惔之子,言称若得此子使秦,则必可使秦国将汉中、魏兴归还,众位觉得此议如何?”

    五兵尚书陆始说道:“区区一个小子,便能使秦国将汉中、魏兴二城归还,怕是不太容易吧?”

    “甚是!”王彪之也这样以为。

    司马昱道:“那依诸位的意思,便是可以让此子使秦?”

    反正既然这个刘苏去了秦国,大家也认为他肯定不能要回汉中和魏兴这两座城池,那就让他去好了。

    可是,王彪之又说道:“会稽王且慢,此事或许令有蹊跷。”

    司马昱问道:“还能有什么蹊跷?”

    王彪之说道:“刘苏此子,尚在为父守孝,已过一年之期,若朝廷下旨起复方可酌情除孝。会稽王难道不觉得此时桓将军上表,请求朝廷派此子使秦,太巧合了一些么?”

    “言之有理!”司马昱问道:“莫非,这使秦是假,桓将军问我要人是真?”

    司马昱显然想歪了。

    王彪之冷笑道:“若是如此,倒是也不怕。因为朝廷若是封了刘苏为使臣前往秦国,那刘苏他便必须使秦,完成他的使命。若不然,此子还是得依朝廷处置!只是,桓温甚是看重刘苏此子,多次派郗超前往,欲将其招之麾下,那桓将军为何还让此子以身犯险?莫非,只是用这个办法,将此子纳到西府账下吗?”

    很明显,桓温如果真要刘苏,完全不必冒这么大的险。

    陆始说道:“论及此子,某倒是也有一言。上月,家弟祖言有家书传来,信中他居然向老夫提及此子,又言得见刘、祝二郎,方知会稽俊才治方之术,堪称惊艳……这刘、祝二郎,便是指刘苏与另外一位会稽的才俊,出身上虞祝氏,名唤祝英台!”

    司马昱点点头,沉吟道:“本王也听闻祖言提起这二人,颇多赞誉。只是,还有一段风波,乃是故豫州刺史谢公在未逝之前,曾言刘苏此子怀有异心,欲使祖言诛之……”

    王彪之一愣,问道:“竟有此事?”

    陆始解释道:“祖言没有依从谢公之命,乃是不想草菅人命、祸害才俊。只是,谢公确实说过,当时西府上表请求朝廷还都洛阳,便是出自此子之谋!当时,桓温欲使朝廷封功加爵,朝廷却因其伐秦班师之时被偷袭而拒,故而心急。无奈整个西府,都无良策,可是当郗超奉桓温之命问到此子这里,此子却献上如此妙计,致使后来朝廷不得已封桓将军为公,才平息事端呀!”

    “此子倒是有谋!”王彪之赞叹。

    其余的一些儒者,则是各有神态,不过大多都是一脸愤慨的神色,显然在听说了此事之后,都对这个刘惔的儿子,有些不满。

    只有当时任扬州刺史的王坦之,反而微笑。

    王彪之沉声说道:“若此子真有如此才智,则其或许真有使秦归还二城之能。如此一来,则西府再无后顾之忧,那晋祚又当如何?”

    王彪之的话,说出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

    陆始说道:“会稽王,此子若真怀有异心,则恐其与西府合谋,危害社稷,不可不防啊!”

    有了王彪之和陆始一起请求,于是众人都来到司马昱的身前,躬身请求司马昱处置刘惔的这个不肖子。

    “这……”司马昱为难了,说道:“此子在会稽以五百言诗劝士族赈济灾民,致使百姓免于大寒灭顶之灾,颇具贤名,诸位岂可使我害贤?”

    正在为难之间,扬州刺史王坦之突然大笑,然后起身。

    “文度!”司马昱连忙喊着王坦之的字,问道:“你可是有话要说?”

    这个话,司马昱当然希望是不同的声音了。

    王坦之哈哈一笑,然后伸手在众人身上一一比划过去,却没有说话。

    司马昱着急问道:“文度,你到底是何意?”

    王彪之冷哼一声,问道:“你指着我等作甚?”

    王坦之这才开口说道:“我在笑汝等是非不分,竟不如安石公半目之盼,如今竟还欲加害孤子,可曾对得起刘尹一世丹心?”

    说罢,王坦之怒摔衣袖,便准备离去。

    司马昱连忙喊道:“文度请留步!”

    王坦之停住了脚步,回头看来。

    司马昱道:“文度,且随我到内阁叙话!”

    王坦之想了想,便点头跟着司马昱进了内阁。
………………………………

第147章 密议刘苏

    所谓内阁,并非后来明朝所设的一个机构,只不过是会稽王府中大堂后面,一个小暖阁。

    司马昱带着王坦之进来之后,便转身问道:“文度,方才当着诸公之面,为何如此姿态?”

    王坦之道:“会稽王殿下,臣也是一时气急……不过,此话现在想来,却也不悔。”

    “为何?”司马昱很奇怪。

    因为王坦之不过是他提拔上来的新人,而在座的各位,都算是老臣子了。而且这些人都出身名门望族,其中更有出自琅琊王氏以及吴郡陆氏之中的人物,不论是个人名望还是家族声望,都非王坦之这样一个新秀可比。

    王坦之对司马昱说道:“殿下可曾想过,这刘苏乃是刘尹之子,而刘尹生前常与殿下议事,每谈及桓将军此人,刘尹都是什么态度?”

    司马昱回忆道:“刘尹为人豁达正直,唯独对桓将军颇多偏见,为此还数次劝说于某啊……”

    王坦之笑道:“刘尹如此高风,想那刘苏为人至孝,又岂能背其父之志,以身事桓将军?还请殿下明鉴!”

    司马昱道:“可是,此子确实为西府出谋,让西府上表请求朝廷还都洛阳,若此事促成,则岂不是要重蹈当年汉室迁许都之覆辙?此举实在是害人不浅呀!”

    “呵呵……”王坦之微微一笑,说道:“此前,我也曾如此想过,可是数月之前,安石公前往豫州相助谢豫州北伐,路过都城之时曾与臣小叙。当时谈及谢公之丧,颇多哀叹,不过安石公却并未指责刘苏过失,反而忧心忡忡,患谢公临终之前为陈郡谢氏惹一大患……此事,殿下可曾知晓?”

    大患?

    司马昱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