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倾国-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尹吉甫这个人物,那可真是了不得的存在。

    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而且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武术家、教育家、最早的税务高官、最早的市场管理高官、尹国的国君。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才。

    他是周宣王的臣子,但还是尹国的国君,意思是就连国君他都能做。

    谢道韫以赞扬尹吉甫的诗送给冉操,难道是希望冉操将来成为一个尹吉甫这样的人吗?

    当然不是!

    谢道韫又不是冉操的什么人,她既不是冉操的长辈,也不是冉操的妻子,凭什么对冉操寄予这样的厚望?当然是别有原因!

    而这个原因,还是在尹吉甫这个人的身上!

    周宣王死后,著名的周幽王继位,就是那个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尹吉甫犯颜直谏而被周幽王流放,晚年无疾而终。

    于是,西周之后的统治者都将尹吉甫作为“忠义”至尊的化身,后来成为了历朝历代王公大臣们做官为人的典范。

    何为忠义?

    尹吉甫这样的人就是!

    所以,谢道韫用赞扬尹吉甫的诗相赠,其用意便是在此!

    这分明就是在拐着弯,劝说冉操不要有背忠义,有负当今皇室……

    对于谢道韫的智慧,冉操非常佩服。

    这区区八个字,也充分表现了她的才智。

    只是,冉操的心里却在叹息。

    如此看来,谢道韫并没有因为她父亲的死,而真的责怪于冉操。

    否则她也犯不着这样来劝说冉操,让他做一个忠义的人!

    收起心思,冉操对郗超问道:“郗掾,我们到了何处?”

    郗超说道:“再行百里,便是丹阳。”

    “离开东山已有月余了吧?”冉操叹道:“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啊!”

    这又是诗经中的诗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冉操故意借用此句,将郗超的注意力从谢道韫的赠诗上面移开。

    其实冉操想多了,郗超压根就没有在乎这个,他颔首笑道:“先生可是困乏了?”

    “没有!”冉操连忙说道:“这一路来,因为我身体的缘故,多有耽搁,如今既然丹阳近了,便速速赶往都城吧!”

    很明显,朝廷没有驳桓温的面子,采纳了他的意见,征用了冉操这个刘尹之子为使。

    只是,朝廷征用,那些士族大夫们,会答应吗?
………………………………

第149章 寸土必争

    再入建康都城。

    自城门而入街市,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久居深山的冉操,还真有一种入尘俗尘的感觉。

    郗超已经回到他的牛车上,冉操便唤来应奴,对他说道:“缪尚他们已经到了没有?”

    应奴答道:“缪尚等人已经按照少主吩咐,在都城一带活动许久,主要还是因为那件事情!”

    冉操说道:“王述、王彪之已去其一,可是结果却不如人意。这一次我出使秦国,必遭朝中多人忌讳,其中王彪之肯定坚决反对。琅琊王氏,把持晋室朝政多年,深得人心,若不好好筹划一番,此人难除!所以,必定要告诉缪尚,要小心行动。”

    说话间,应奴眼光看到郗超下了牛车,往这边行来,便推下去了。

    郗超上了冉操的牛车,对冉操说道:“先生,已经到了都城,我们是连夜拜访会稽王,还是先去休息?”

    冉操想了想,答道:“见会稽王不必急于一时,不如先去歇息。”

    郗超会意,便说道:“那我等便往先生府中,先歇息一晚再说。”

    虽然冉操离开了都城,刘惔已死,但是只要有冉操这个刘苏在,刘府便不会荒废,还有奴仆照应着。

    这些奴仆,都是刘惔生前留下的,在刘惔死后,这些人便全部归他的儿子处置。

    所以这些奴仆,自然要奉冉操这个刘尹之子为主。

    回到府中,便有老者率领诸仆人前来迎接,冉操认得老者,乃是刘府老人,跟在刘惔身边渡过了二十个春夏秋冬的老仆刘祥。

    其实,老仆本不姓刘,只是跟在刘惔的身边久了,为人又忠厚,深得刘惔之心,便让他改了姓氏一直留在府中。

    “小郎君!”刘祥领着众人一起拜见。

    冉操连忙扶起他,说道:“离家一年有余,府中全凭你们照料,该我向你们行礼才是!”

    话虽如此,可是冉操不能真向这些人行礼,那样便会让这些奴仆惶恐。

    所以这只是一句客套话。

    刘祥又领着人拜见郗超,郗超只是微微点头,并未在意,便跟在冉操的身后进入府中。

    当时天色以晚,刘祥命人准备饭菜,冉操便和郗超在房中对坐议事。

    郗超说道:“朝中关于先生使秦颇有微议,似乎先生此举,并不得南北士族之心。先生或许还不知道,南北士族之中,如琅琊王氏、吴郡陆氏等名门,皆持反对态度,多次劝谏会稽王啊!”

    冉操眉头一皱。

    郗超又道:“黄门侍郎庾希,似乎也一道劝谏会稽王,不宜出使秦国。”

    “哼!”冉操问道:“他们既然反对,可有理由?”

    郗超答道:“只是言陈条例,列举出使秦国之难,并无其他理由。”

    就是说,这些人都是觉得出使秦国,想让氐秦把汉中、魏兴两座城归还于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这些人便这个为理由劝阻司马昱。

    冉操笑道:“他们都是士族高门出身,就不敢直言此举是在相助西府吗?”

    很明显,这些士族都希望氐秦能够牵制桓温的西府军,所以才反对派人出使氐秦,要回汉中、魏兴这两座城池的。

    可是这个理由,谁又敢挑明了说?

    郗超叹息道:“唉,我曾劝桓将军,不可轻易屯兵夏口,以借此震慑朝廷,无奈桓将军始终不肯听……”

    桓温来这么一次屯兵到都城建康的上游,威逼江东,是去年的事情。

    当时朝中人人自危,以为大乱将起,都被吓得不轻。

    晋室偏安江东,依靠的是士族和地方豪强的力量,皇室与士族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甚至兵马大权还全部掌握在这些士族豪强手中,而皇室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

    在这种环境下,权臣便会容易崛起。

    桓温便是如此,他崛起之后,依靠西川、荆襄等地配置自己的力量,拥兵甚众,位极人臣!

    到了这样的地步,野心够大的桓温还想再进一步,那便是要一步登天,篡位称帝了!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桓温真走到这一步,那一定是晋室的江山离心离德,失去了天下臣民的拥戴……所以,晋室依仗的士族豪强,在桓温这里必定就会成为敌人。

    只是现在,大家还相安无事,桓温并没有和士族撕破脸皮,那是因为桓温也知道,这些士族联合起来的力量太大,他还不足以抗衡。

    可是桓温,却是公开的选拔人才,并且不看出身,这便已经和当时奉行的九品中正制背道而驰了。

    而桓温这样的举动,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些士族。

    所以,士族之中,谁也不想再陷入一次这样的险境。

    而氐秦若是能够起到牵制桓温的作用,那桓温可就不敢把屯兵到夏口来了,因为他要派更多的兵力镇守与氐秦交界的城池,以免氐秦出兵夺城。

    所以归根结底,这一次陆始、王彪之、庾希等人,都不希望派人出使氐秦,要回汉中和魏兴,是出于这个原因,问题还是出在桓温的身上。

    如果当初桓温听郗超的话,不屯兵夏口威逼建康,那或许这些人的反对情绪,还不会这么强烈,那现在冉操和郗超所面对的压力,也就不会这么大,要说服这些士族,也不会有这么困难了。

    冉操说道:“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没了作用,倒不如你我早做准备,好迎接诸儒的问难。无论如何,汉中、魏兴始终乃晋室的国土,我们如此行事也是为了晋室,就不信朝中没有人会懂这些道理!”

    郗超问道:“那明日你我如何应对?”

    冉操想了想,然后沉声答道:“明日你我,只论四个字:寸土必争!”

    “寸土必争?”郗超沉吟着。

    前厅来报,说是有客来访。

    冉操让应奴去看看,不一会儿应奴回报道:“少主,来的人乃是新任丹阳尹!”

    “王文度?”冉操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