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我们的谈话历历在目。现在,知非终于不再是那么地理直气壮。是呀,当一个人那强大的自信被推翻之后,他很难再找到理论上的支撑点来说服自己。知非终于知道,自己为儿子所做的一切已经遭到儿子自己的怀疑了。这对一个父亲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但他必须对自己的儿子负责。于是我们开始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讨论的结果是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答案。最后,问题交到父亲那里。父亲说,“他现在感到恐慌了,他应该感到恐慌。一个人……”
知非却像是终于找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他打断父亲,站起来大声地说:“看吧,这就是你想要的那种人,从小,你就想把我们培养成这个样子。现在你满意了吧,当年你虽然不说,但我知道你总看不惯我。到头来,你看到了吧,事实最终会说明,究竟什么东西对一个人的成长更加有益。”
我看了知非一眼,他的样子有些怒不可遏。而我知道,他始终都在等待着能够站出来驳斥父亲的这一天。他埋头读书也只是为了同命运赌气。
父亲坐着没动,那不动声色的样子像是沉入了回忆。知非的样子看起来更是激动,他摊了摊手:“看吧,他就是你想要的那个人,埋头做学问的人!你儿子的儿子就是这样的人!你看到了吧,到头来真正改变社会的还是他们,是这些人!”
说着,他指了指我,又指了指外面。他说的是洋博士。这个一直有着惊人之举的知非当初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儿子只是为了证明这是一种错误。他是为了今后能有这么一天,他能够站出来,能够大声地对父亲说话,能够大声地告诉他:他对我们的要求是一种错误。
这时,一直眯着眼睛坐着的父亲缓缓地睁开双眼。他对他满腹委屈的小儿子说:“看一个人一生的价值不是看他做了多大的事。你想了这么多天,看来还是没有用心呀。所以,你活得很空虚。孙文先生说过,‘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一个真正能成就大事的人是不会考虑什么影响不影响的。那些东西都是虚的。当一个人得到某些东西,他同时一定也会失去某些东西。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得到。你看到的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不能长久。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总是会有机会的。”
“真才实学?他的真才实学从哪里来?如果不是因为我……,如果他的爸爸是一个穷光蛋……是的,他现在得到了很多东西,可是,他已经向我讨债来了!”他满腹委屈地对父亲说着。
“一个人总会要不满现状,这是他前进的动力。你应该能够正视这些东西。”父亲耷拉着眼皮,头也不抬地说。
看着他们如打机锋一般的对话,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我便折中一下,说:“父亲说的对,让一个孩子接近功利总归不是一件好事。但知道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总有一天他得走向社会吧。一个人要想实现人生价值,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其等到今后,不如现在就做。总这么埋头读书不是办法!”
“可我们怎么办?总不能再让他去读书吧,他已经到了这个年龄!”知非生气地说。
我看了看知非,又看了看父亲,“有什么不可?他不是才刚刚二十岁么,现在还来得及。”
“怕是他再也学不下那些浮躁而具体的东西去了,”知非叹了口气,说。
“子不学,非所好也。”父亲说。
“那只是你的担心,或者说他所学的东西不能让他信服。”我一边对知非说,一边拉一直站在父亲面前的他坐下。
“也许,也许我错了”。没想到,为时父亲又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知非的眼睛变得潮湿起来。父亲看着我们沉默的样子,重重地喘了一口气。他搓了搓手,对知非说:“我不该用我的方式强加于人。过去二十多年了,你还记得这么深。”
“不,”我安慰他说:“你只是想让我们每个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父亲摆摆手,制止了我,接着对我们说:“我没有考虑过你们能不能接受。当年,秀林离家出走我就应该吸取教训了。糊涂呀,糊涂!还是你外公说得对,无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好。树大自直,身高宜正。一个人,只有他自己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说是合适的。古人说过,知是易,知非难……”
……
从父亲房里出来,我认真地问知非,“你是否一直在等着这一天?”
他看了看我,没有说话。我笑了笑,然后说:“你这么质问一个老人是不对的。”
“我哪里是在质问他……,我是在质问我自己。你们都说得对,是我错了,是我错了,我没文化,没文化……”
看着他的一脸凝重与忏悔,我不忍再这样说下去,便他说:“其实,你不用难过。道理只是讲给别人听的,也许轮到我们自己身上……我还是很佩服你的,起码你用自己的方式让儿子懂得了许多他这个年龄的人不懂的东西。这是他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你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你儿子也是。相信总有一天,我们都会为他感到骄傲……”
“你不用安慰我,我也不是一个靠人安慰过日子的人。我只是在想,我自己是不是错了。”
知非看了我一眼,颇为严肃。
“总有一天我们将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但不是你这年龄。我们这些人都老了,已经不再有太大的空间,可你们都还年轻。不必为过去的事情纠缠不休,一个人也不要总是责问自己太多。所有的思考都是关于明天的。看看今天吧,其实,做些实际一点儿的事情,很多时候它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思考那些重大而高深莫测的问题。当你给一些人带来好处了,他们总会记挂着你,这种感觉来得更直接,更实际。对了,你那个东渡集团不是做得很好么。”
“我还是觉得一个人一生的意义不在这里。”
“父亲思考了一生,可是他又能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说着,我站住,看着知非,又像看在着多年前的自己。
我们又开始讨论起关于这个孩子的未来。为集思广益也特地征求了秀林的意见。面对这个问题秀林却仍选择了沉默。并不是他对自己的侄子漠不关心,而且是他不想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别人的生活。没过几天,他就带着唐小琬返回美国去了。
关于这个孩子未来的第一次讨论以失败告终。
又过了一年,秀林又一次如期回到镇上。看到子骧仍在默默地埋头读书,他看起来有些着急了:你们这样会毁了他的前程的!
于是一家人又坐在一起。
关于子骧的未来,大家各自有着自己的看法。秀林的意思是让他去大学读书,知非却总是作出一种跟人怄气似的沉默。我知道他的表情是为了证明别人的错误。宛晴说不管怎么说应该马上将他从这固步自封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大家的意见莫衷一是。直到大家都说完了,父亲才慢慢地说:“虽然我觉得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我不能对你们言听计从。”
秀林说:“我们必须向时代低头。”
说到这里,他用了一种很强烈很自信的语气,好象他一点儿也不害怕年高的父亲受到伤害了。在有些事情上他仍一如当年,当仁不让。
我看了看知非,又对父亲说:“每个人都必须活得更实际一点。总是空洞地去想一些深远的大问题,倒不如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显得更有意义。再说,一个孩子,他所能认知的东西毕竟还很少很少。他应该从社会受到影响。”
父亲想了想,才说:“这要有个过程呀,现在,让他潜心读书,是为了能给今后有所积淀。”
“每个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人接受教育尤其如此。”秀林说。
他的意思是很多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父亲没有肯定,也没有反驳。却说:“看,我们这个家庭,虽然只是一毫之末,微不足道,但每一个人都会因为有着自己的独特价值而活得有意义。我们家每一代都会有一个这样的人,子骧也是其中一个。他是你们的榜样。”他一边点指着我们,一边说。
“是啊,他那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自愧不如。可现在更重要的是他的未来。我认为不管别人怎么想,都无法取代他在自己的想法。”我说:“我们坐在这里讲,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关键是应该看看他自己是怎么想的,我们应该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这时,父亲用一种像是很不甘心,又像是很干脆地挖苦的语调说:“我想,我应该为此感到骄傲,你们终于开始变得目光短浅。”
说到这里,他闭上眼睛,不肯再多说一个字。
一连几天过去,事情仍没有结果。大家表面上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平静,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