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常经济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入的百分比也就越高。这样一来,收入不到36
  000澳元的毕业生,不用还款(减少的年还款额最高可达1600澳元);收入介于36 000~54
  000澳元之间的毕业生,每年只还大概几百块;而那些收入超过54
  000澳元的人,还款额度就要高一些了。在你看来,跟HECS费用提高相比,这算不算政府的一
  个明显让步呢?或许你并不这么认为,但它其实应该算。
  倘若你终归要偿还HECS贷款,推迟还款期有什么好处可言呢?你不妨去问问那些想方设法要
  缓缴税款的商人。或者试试这么想:如果你欠别人1000块钱,对方给你两种选择:要么今天
  就还,要么在一年时间内慢慢还,你会选哪个?答案显而易见,但为什么你愿意推迟还款呢
  ?或许因为,你用不着把别处该用的1000块钱腾过来贴补;又或许是因为,如果你手里有10。 最好的txt下载网

接受更多教育的价值(4)
00块钱可用于还款,但暂时没找到其他用途,你可以把它放到银行里吃一年利息再说。
  当然了,倘若在推迟还款的一年内,你得向债主支付利息,那就没什么收获了。但人们总是
  忘了HECS贷款是根本没有利息的(尽管未偿本金要按通货膨胀率加以上浮)。是以,既然没
  有实际利息要还,那么,你偿还HECS的期限越长,你的负担也就越轻;你的偿还时间越多,
  你向其他债主支付的利息也就越低,你靠自己(越来越多的)积蓄所挣的利息也越高。
  就普通贷款而言,还款率是一开始就固定的,并不随你环境的改变而起伏波动。不过,HECS
  有别于其他贷款,还在于它的还款额“与收入挂钩”。如果你有一段时间失业,或者转入兼职
  工作,还款额就相应减少。所以,尽管没人喜欢为了大学学位还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HE
  CS贷款比你生活里碰到的其他贷款远为慷慨、灵活。
  由于偿还HECS贷款的时间越长越有利,学生们(并不指钱袋满满的家长)在主动提前偿还HE
  CS贷款之前,最好多考虑考虑。如果我劝你说,大多数人延期还贷给他们带来了利益—从节省
  (或赚取)的利息来看,是一笔切实的好处—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和HECS上涨的25%比起来,
  这种好处够不够划算。 堪培拉大学国家社会暨经济模型研究中心(Natsem
  Centre)的吉莉安?比尔,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HECS的发源地)布鲁斯?查普曼教授新近
  发表了一篇论文,用(狡猾的)算计解答了这个问题。他们以2005年开始上大学的学生为例
  ,对比了他们按旧规定逐年的偿还额和按新规定的偿还额。但他们只考虑了该于何时还款,
  却并未考虑还款的额度。(若按行话来说,他们把历年的还款按照“现值”打了个折扣。)
  他们着眼于中等院系的HECS费用—也就是说,比文科多,比法律和医科少—并假设学制为4年。
  倘若HECS上涨的25%全部都按旧规矩偿还,那么显然,学生的债务负担就多了25%。但结果,
  在所有毕业生当中,只有收入处于前1/3强的人是这样。
  对于收入处于中间1/3的毕业生来说,男性和没生孩子的女性的债务负担涨了18%,由于生养
  孩子而暂时中断事业(因之可以延期偿贷)的女性只涨了9%。
  现在再来看:收入处于垫底1/3的毕业生,在新规定下日子反而要好过些。男性稍微好过一点
  ;女性好过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还贷期限大大推迟(有些人甚至一辈子也没还清全
  部贷款),由此带来的好处超过了费用增加25%所带来的成本。倘若你仔细想想HECS,你会发
  现,它实际上并没有听上去那么糟糕。
  但这就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家长是该帮孩子提前还清HECS,还是让孩子以后慢慢还呢?要
  是家长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事,那当然不妨做。但倘若家长只是想要利用政府给提前还贷设
  定的巨额折扣,那还是别这么做的好。诚如我们所见,HECS是一项无息贷款。这一优惠相当
  宝贵(因为不管你选择哪种方式,你总归都得付清HECS),还贷时间越长,你占的便宜越多
  。不管提前贷款有多大的折扣,都比不过无息贷款的好处。哪怕折扣能打到25%也是如此;更
  何况现在的折扣才不过20%。 如果你觉得难于理解上述推理—或者这么算计太过冷
  血—让我告诉你吧,要是你到大学去修个经济或商科的学位,他们就是这么教你思考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对住房的迷恋(1)
要是有人认为“家就是城堡”,那他准是没遇到过澳大利亚人。可说到对房子的迷恋,澳大利
  亚人却毫不逊色于他人。这并不仅仅源自我们“居者有其屋”的澳大利亚之梦。诚然,我们70
  %的人都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一半为完全拥有—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个数字没多大变化
  。与此同时,大多数其他英语国家却趁机赶上了我们,甚至超过了我们。2000年,我们的住
  房拥有率和英国、加拿大一样,比美国稍高一点,低于新西兰和后来居上的爱尔兰—以83%胜
  出。连意大利也超过了我们。
  要说澳大利亚人对住房有多么迷恋,不妨跳出所有权来看一看。首先想想我们住房面积和质
  量的惊人发展吧。按克莱夫?汉密尔顿(Clive Hamilton)和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s)在《流行性物欲症》(Affluenza)中提供的数据,1985~2000年间,新建房屋的
  平均面积增长了近乎1/3,从170平方米涨到了221平方米,公寓住宅的面积则增长了1/4,现
  平均为139平方米。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栋新房子的平均面积,仅相当于当今的一半。现
  在不少新建房屋都有三间车库。
  “房屋面积的增长变化,解释了每户平均居住人口减少的原因。”汉密尔顿和丹尼斯写道,“1
  955年,每户平均人口为
  人……2000年,每户平均人口仅为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1970年,一栋新屋的人均居住
  面积为40平方米;如今的人均居住面积则为85平方米。”尽管房子越变越大,它们所使用的土
  地面积却并未增长。是以后院缩水了—结果是,如今的孩子待在室内的时间更多了。
  房子质量和数量的持续增长,我们如何负担得起呢?其实,自1970年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
  标准改善了近90%。而且,我们也愿意拿出收入的更大部分来供房子。不过,请容我指出很少
  有人注意到的一点事实:房价的增长以及我们房屋开支的增长,一部分原因在于双收入家庭
  的增多。对最初一批决定让妻子从事受薪工作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好主意,因为他们能在
  购房地位竞争上占据可观优势。相较于单收入家庭,双收入家庭里夫妻两人合起来的收入,
  能付得起更大更好房子的月供。可一旦大多数家庭都变成了双收入,这一优势也就丧失了。
  双收入家庭获得了更强的购买力,但它的主要后果是强行抬高了夫妻所购买房子的价格。现
  在还想跟邻居看齐的夫妇,除了让妻子从事受薪工作之外,实在没什么别的选择。
  可我们对房子着迷的最突出证据,则是:截至2003年底,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连续7年走强,
  在此期间,房价翻了两番多。此次繁荣期的规模和强度,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由于多
  年来持续保持低通胀,房屋贷款利率降了一半。根据银行采用的标准贷款公式(判断可以向
  贷款人借出多少钱),利息减半,则贷款人的贷款额度大致可翻一倍。但我们先别急着得出
  结论。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面对20世纪90年代贷款利率的稳步下降,我们有三种可能的
  应对方式。
  第一,人们可以保持月供不变,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尽早还清贷款;第二,人们可以把月供减
  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更多的钱可花在其他东西上;第三,人们可以换购一套更昂贵的住宅,
  月供也不会大幅增加。虽说三条道路都有不少人选,可很明显,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换购住宅
  。
  为什么大多数选择了这条路呢?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明显,我们是想要满足长久以来对高质
  量住房的需求。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