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是去海外旅行一段时间,所以暂时中断了学业。但没能完成第一年学业的学生,往往是来
自乡村或上过乡村中学的女生,甚至有可能上的是独立学校。然而,没能完成第一年学业的
接受更多教育的价值(2)
学生比完成了第一年学业的学生,入学等级分只稍微低一点点。
不少研究者早就发现,倘若家长教育程度较高、较富裕,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一般也比较好。
米勒和文证明这一现象在大学里也成立。然而,较之于富裕程度,父母的教育程度影响更大
。研究显示,物质上的便利性—如是否摄入营养食品,舒适的住处,能刺激智力的阅读材料等
—对儿童学习并无明显积极效果。相反,母亲的技能(按其接受正式教育的程度来衡量),则
是决定孩子成绩的一大关键因素。
听到大学头一年女学生的成绩比男学生更好,你或许不会太感惊讶—根据米勒和波切的研究,
女生的平均成绩比男生高5%。奇怪的是,其他国家的女生似乎并未出现类似情况。
米勒和波切发现,同一门课程,以第三或第四志愿选修的学生,比第一或第二志愿选修的学
生,平均成绩低。这或许是因为前者动机不足。两人还发现,大学入学等级分较低、但
来自升学率较高中学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的表现往往比预期要好。这是“沉浸效应”的影响,
也即大学的环境带动了学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强化效应”,指的是来自大学录取考试表
现好的学校的学生,第一学年的成绩比考试表现差的学校的学生更好。
除去上述特殊现象,两项研究都证实,学生的大学入学等级分能准确预测其在大学第一年的
表现。米勒和波切估计,入学等级分每高1%,大学第一年的成绩亦对应提高~1%。
但即便这一发现也内有玄机。所有的大学都可以有条件地择优录取一小部分大学等级分低于
官方录取线的学生。米勒和波切发现,这种学生第一年的平均成绩,比在录取线以上的学生
高7%。这或许是因为特别录取的学生更发奋刻苦,但它同样暗示,倘若能按照各方因素全面
考察申请人,而不光是看录取等级分,大学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源。
好了,看罢事实与数据,要不要出大价钱上私立中学、读完私立中学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帮助
,就归各位家长自行判断了。下一个问题:干吗费事读大学呢?想想那些打着“高等教育成本
分担计划”(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 Scheme;
HECS)旗号的各类费用和债务,上大学真的物有所值么?过去10多年里辍学生重返大学的浪
潮,又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学毕业生的供应量越来越大,是否会削弱有学位者在劳动力
市场的薪资优势?
研究结果能让你稍感宽慰—不过作用有限。虽说HECS确实从“大学教育带来的私人回报”里啃走
了一大块,但上大学的金钱收益仍然相当可观。根据墨尔本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夫?鲍兰所做的
一项研究,在2002年(当然,是在2005年HECS上涨25%之前),就读全日制大学,每名学生每
年的平均成本是 17
000澳元。HECS提前支付的费用约占5000澳元,学生会会费、书本费、旅行费等再占2000澳元
左右。所以,学生付出的最大成本,是因为继续求学而放弃的收入。虽说不少大学生都在兼
职工作,但即便如此,一个人一年放弃的收入,平均也为10 000澳元上下。
但以下神奇的数字让一切牺牲物有所值(而且也值得我们注意一下)。按鲍兰博士的估计,
大学毕业生每年的平均收入,比高中生多10
000澳元,而且是税后收入。总的看来,3年本科文凭,初始成本平均为52
000澳元,但毕业生就业后,一辈子多出来的税后收入高达433
000澳元,是以就读大学给一个人一生带来的净收益为380
000澳元。(请注意,由于数据的局限性,这些数字针对的是一般的男性大学毕业生。你应该
料得到,女性的终生收益会低一些—主要是因为她们全职工作的年限较短,而且晋升速度也较
慢。)
如果你把获得学位看做一项商业投资,它的年平均回报率是。(做出这一估算,主要是
基于这样的事实:就读大学,所有的成本都是提前支付,而收益则分布在随后的若干年。)
倘若你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投资能带来将近的年回报率,千万记得告诉我。这档子交易
太划算了。但还有一点,若不是因为有教育无息贷款,回报率将会高达。
接受更多教育的价值(3)
所以,大致说来(请记住,所有这些估计都比较粗略),教育无息贷款使得个人就读大学的
回报率降低了1/3。我们甚至还可以说,教育无息贷款,似乎是唯一令得大学教育回报率降低
的因素。抛开这一点,在过去20年间,大学教育的回报率一直相当稳定。所以,虽说大学培
养出来的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可产业界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直线增长,由此大学毕业
生的薪资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是所有3年本科学位的平均预期回报率。但你大概猜得到,
有些学位能通往对“钱途”更有利的职业。鲍兰博士对平均值做了有限的进一步分析,证实了
你的猜测。比方说,文科和社会学学位,年平均回报率大概是11%,而经济学和商科学位,则
为18%。
鲍兰的概算还显示,对于那些花了4年时间才完成3年本科学历的学生,他们提前支付的额外
前期成本,把回报率从降到了甚至更低。但确实需要读4年才能完成的学位,或是
如今日渐流行的双学位(可能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回报情况又如何呢?
鲍兰博士的研究没有明确提及这一点,但其他一些研究则认为,倘若你在大学里待的时间远
远超过了3年,你很快就会碰到收益递减。一般来说,在主修学位上花了更长时间学习的人,
能找到收入更为丰厚的工作。可额外的收入,似乎并不足以弥补由于推迟进入全职就业市场
而支付较高前期成本。鲍兰博士的研究明确指出:研究生学位的年平均回报率仅为—也就
是说,差不多只相当于本科学位的一半。
还有一点我必须提醒你—虽然我觉得这一点显而易见。到目前为止,我对高等教育收益的分析
完全是单向度的;它只考虑了金钱收益。很不幸,这也是我们时代的一大标志。经济学家、
政治家、商人,还有媒体,越来越着迷于教育扮演的经济角色:一种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手段
。
这种物质至上主义倾向,令得大学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偏向“职业化”(此举不见得总是明智)
,学生们的态度也越来越功利。不考试的东西,他们没什么兴趣学。又因为学生们投入更长
时间从事兼职工作,力争提高个人教育投资回报率,大学的文化活动深受其苦。
但就算你不是什么天才,也该看得出,接受教育之所以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在于它本身蕴
含着可观的非物质利益。倘若我们忽视了这些源自本质的好处—知识本身—就会迷失在手段与
目的当中。讽刺的是,如果我们认为接受更多教育无非是为了追求一张更好的饭票,我们会
变得极度贫乏。
对不起,我偏题了。我努力想严格地从物质角度阐述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再次本着严格
的金钱至上态度,看一看有关支付HECS费用最佳方式的问题:到底是提前偿还,还是延后支
付。一想到2005年之后,大部分学生(非全部)上大学适用的HECS都要上涨25%,人们就心存
恐惧。不过,还有一个没得到这么大肆宣扬的变化(因为它属于好消息),霍华德政府决定
把还款计划的起征点(以整数算),从年收入26 000澳元,提高到年收入36
000澳元。这一变动适用于所有HECS贷款者,而不仅仅是受前述25%提价影响的人。
还款计划的运作方式如下:你每年要偿还的金额,取决于你的收入,你的收入越高,还款占
收入的百分比也就越高。这样一来,收入不到36
000澳元的毕业生,不用还款(减少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