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举行婚礼的“正喜日”傍晚,新郎家要在新房外面摆起两桌“团房席”。桌子四周坐的是新郎、新娘、陪郎和伴娘。在欢快的唢呐声中,新郎和新娘先喝交杯酒,再吃“合心肉”。然后,两个人按照惯例开始说四句。说四句的规则是:新郎说第一句和第三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由新娘说,这样就形成了夫唱妇随。“说四句”可以现编词,也可以照搬传统“老四句”,但是必须把陪郎、伴娘和围观者逗笑才算过关,他们才能进入新房。要是大家听了之后笑不起来,他们就得重新再来一次,直到大家认可后才准进入新房。有的人编不出来,就用传统的“老四句”:新郎说“八仙桌子四角方”,新娘说“一对红鱼游中央”,新郎接着说“好吃不过红鱼肉”,新娘说“好看不过新大娘!”因为新娘有意自诩自己很好看,人们自然会忍俊不禁,这样一对新人就过关了。
四、白族“客头”
白族人向来很好客,在生活中十分讲究有个好的“客头”,认为这预示着好兆头。哪家的婴儿出生后,从他们家大门口进来的第一个人便是婴儿的客头。客头对婴儿的脾气个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客头性格不沉稳,脾气急躁,婴儿长大后脾气也会急躁,不够稳重;客头性格开朗,为人直爽,婴儿也会和他一样。
大年初一的早晨,每家每户都会打开大门,等第一个进来的人做自己家的客头。一些精明能干的人为了避免不明事理的人第一个闯进自己家,抢去了客头的地位,就专门在大门外转悠,等待来往的人,有时候他们还会邀请熟悉的人进门。如果发现一个比较合意的人或者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主人就赶紧伸出手邀请,有的甚至推搡着邀请别人进家来做客头。客头进屋后,一边走一边还要高声祝福:“恭喜四季发财!恭喜来年五谷丰收!”这时候主人就高兴地回答:“多谢您,沾您的福和吉言!”然后给客头倒茶,殷勤款待一番。
白族人在出门赶集和做买卖时,也喜欢找客头。他们走出大门口后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家的客头。当了客头的人,如果看见主人准备去卖牛、卖猪、卖鸡,就会随机应变地想出一些祝贺的词语:“恭喜主人发财,恭喜生意好!”主人则高兴地对客头说:“借您的吉言,但愿能够这样!”而后主客双方互相寒暄几句,就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如果家里有孩子考上大学,上学出门的这一天,从大门口出去碰上的第一个人也叫客头。客头看到家长和孩子带着行李和箱子,就会连忙祝贺学生学业有成,前途无量!
第七章 白族文化(4)
五、白族入赘男子随妻姓
白族婚姻习俗中有入赘的风俗,不少白族人还有意把儿子“嫁”出去,或者为自己的女儿招赘一个姑爷,所以在白族的民间有“打发儿子招姑爷”的俗语。在白族人的社会风俗中,入赘男子的社会地位和不入赘男子是一样的,而且还会受到女方家庭成员、亲友和邻里乡亲的尊重,并享有继承女方家财产的权利。当然,他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需要承担赡养女方父母、照管年幼弟妹的责任。
白族男女青年的恋爱是很自由的。如果两个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女方就可以要求男子到自己家上门,而且男子自己也愿意到女方家上门。他在征得自己父母的同意后,两个人就可以举行定婚仪式。在举行仪式时,女方的家人要把男子及他的长辈和亲友全部邀请到自己家里,还要准备宴席宴请他们。这时,女方的家长要当着亲友的面为自己未来的女婿改姓。从此,他就随妻子的姓,不再使用原来的姓氏,而且按女方在家中的长幼次序获得排位。自此,男子结婚后就是女方家庭中的一员,女方家的同辈人和他以兄弟相称,不再把他称作姐夫或妹夫。
六、白族贺新房习俗
在白族人的生活中,盖房盖屋是人生中的大事之一,而贺新房习俗与祝贺歌在盖新房中占有重要地位。贺新房一般要举行隆重而热闹的仪式,并按一定的仪式和进程吟唱祝贺歌。盖新房先要选择一个好日子,然后动土砌好石脚。石脚砌好之后,大多要隔几个月后再选择一个吉日开工造房。建造房子时,必须唱祝贺歌。祝贺歌一般由“上梁歌”和“封龙口”两部分组成,分别由木匠师傅在不同的时候吟唱。
房屋上梁时,木匠师傅就要唱“上梁歌”。在唢呐、锣鼓和一片祝贺声中,木匠师傅的领头身披红彩,抱着主人准备好的大红公鸡开始步出堂屋,唱道:“大红公鸡雄纠纠,它在家中报五更,遇着主人造金屋,它来报佳音。吉日良辰放声唱,四邻好友贺新房,良辰喜庆大家唱,日子天天新。”他边唱边走,爬过脚手架登上用柱子临时搭好的阳台,面朝四方各拜一拜,并高声唱道:“一点龙头出学子,二点龙尾上天庭,三点龙身立天地,四点年年好年景,五点代代出贵人。”唱完之后,两个泥工师傅从院里抬起一根染红的梁走过来,两人同时唱道:“中梁中梁好中梁,你在山中做树王,主人喜庆造金屋,让我选你做大梁。”
两位师傅唱完后,唢呐和锣鼓就吹奏起欢快的“龙上天”乐曲,两人再沿着脚手架上到阳台。这时乐曲四起,鞭炮声大响,两人各拿一把大木锤,在领头木匠师傅指点下一边敲木头一边唱:“右边敲三下,主人大发财;左边敲三下,满屋生金光。”随后,领头木工师傅接住主人递上的一大箩包子,站在梁上准备丢包子。白族的风俗是丢包子图喜气,增添上梁的热闹气氛。他在阳台上唱道:“上大梁,上大梁,包子丢给大家抢,你争我抢真热闹,众人日子好又长。”然后,他挑出一个大包子给所有在场的人看,接着高兴地唱道:“这个包子蒸得好,主人说是专给我,大家不要多心眼,让我把它收藏好。”他一边唱,还一边笑眯眯地把包子藏进自己的挎包。随后,他分别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唱颂歌、丢包子,而底下的众人则急着抢包子,整个场面十分热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白族文化(5)
房屋建造完工后,还要封龙口、唱祝贺歌。封龙口也叫“合龙口”,就是在屋脊上由师傅盖上最后一片瓦。在这一天,主人为了感谢泥工师傅为建造自己的新房付出的劳动和心血,还要单独为他们摆席。泥工师傅也不忘木工师傅的劳动,他们会相约到这里进行祝贺。这一天的封龙口歌,则是由泥工师傅的领头吟唱。仪式开始后,领头接过主人递来的大红公鸡,大声唱道:“接到主人一只鸡,身穿五色凤凰衣,吉日良辰点吉礼,点幸福根基。大红公鸡生得好,恰似凤凰来祝贺,今日借你开金口,幸福自来朝。”上面的师傅在唱,底下的看客则发出“好”、“好”的祝贺声。领头走上屋顶后就顺着屋脊开始滴鸡血,然后又唱道:“良时良辰合龙口,谷米满仓金满斗,今日盖下大金屋,钱粮样样有。”接下来,他还要面朝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唱祝贺主人的歌,并进行一些风趣的即兴表演。封好龙口后,他就爬下脚手架来到主人面前,把公鸡交回给主人,接着唱道:“一座楼房已建完,鲁班弟子来归交,祝贺主人再创业,幸福财源大无边。”然后主人设宴款待泥水工师傅,酬谢他们的辛劳,整个盖新房仪式和吟唱祝贺歌就此结束。
七、白 族 丧 葬
在云南白族,当家中有老人快要咽气时,子女便要给老人口中含一粒“断气果”,在白语称“尼期”。“断气果”是用银子作外壳,内装有荔枝和桂圆肉,放它的目的是让死者到阴间后不缺衣少食。
老人死后,还要举行一个送魂归祖的仪式。然后,家里人才向亲邻报丧,孝子为长辈净尸,并把尸体停放在正房中,杀猪祭灵。碧江的白族在晚上还要围绕尸体跳舞、唱挽歌。明代以前,由于受到佛教习俗的影响,白族比较盛行火葬。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在白族人大多改为棺木土葬。男子死后一般进行装敛,妇女死了还必须等娘家人看后才能入棺。入棺仪式要请村里的老人主持,木匠师傅要点血开棺,主持人以言语安慰灵魂。接下来是设灵堂,夜晚以歌舞送灵。
出葬前一天的下午,人们用五色彩纸扎成八角或十二角的“彩球”、“摇钱树”,由家里的孝男孝女哭着把它们送到大门外,竖立悬挂起来,意思是丧葬正式开丧,亲友都可以前来悼祭。出殡之前,按白族葬俗还要举行一个“鉴点”仪式。在进行家祭鉴点时,先要在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