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人、畜粪15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草木灰50千克作基肥。
2。 适时播种
秋豇豆一般采用直播,播种时期在6~7月份均可。秋豇豆生长时间较短,为了提高产量,应适当提高播种密度,每667米2
3000~3500穴,每穴留苗2株。每667米2
用种量为3~3。5千克。青豇豆叶片较细,分枝少,播种密度可适当大些;白豇豆叶片较大,分枝较多,播种密度应适当小些。
3。 搭架引蔓
秋豇豆抽蔓前应搭好竹木架子。搭架后要经常引蔓,引蔓一般在晴天上午10时以后进行。尽管秋豇豆的栽培时间比较短,但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营养消耗,仍需适时进行抹芽、摘心,促进养分的合理分配。抹芽就是将第一花序以下的侧枝全部抹除,以保证主蔓粗壮;摘心就是当主蔓长至架顶时及时摘心断尖,控制主蔓生长,使养分回流,保证生殖生长的养分供给。
4。 肥水管理
在肥水管理上,要做到干花湿荚、先控后促,防止植株徒长和早衰。秋豇豆生长期间气温较高,前期如果肥水过多,易造成徒长。结荚时对养分需求比较旺盛,如肥水供给不及时,就可能造成秋豇豆早衰,产量受到影响。因此,秋豇豆在开花结荚前期应适当控制肥水,只是结合抗旱施1~2次清粪水,而在秋豇豆结荚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每667米2
施复合肥20~30千克、钾肥5千克,对清粪水施入,以促进植株多开花多结荚。
5。 采收
豇豆为总状花序,每一花序有2~5对花,通常在同一时间只结1对荚。第一对豆荚采收后,第二对花芽才开始结荚,所以要细心采收,不要碰伤或碰掉花序上的其他花芽,以增加结荚数,提高产量。秋豇豆成熟较快,一般在花后10~12天成熟,应及时采收,以免消耗养分影响以后开花结荚。
skbshge
(四)秋豇豆病虫害防治()
1。 豇豆根腐病
(1)危害特点 植株的主根与地表下的茎是受害的主要部位。早期症状不明显,开花结荚时植株表现出矮小。病株下部叶片从叶缘开始变黄枯萎,一般不脱落。病株容易拔出。茎的地下部和主根变成红褐色,病部稍凹陷,有的开裂深达皮层。剖开叶柄或茎蔓,维管束已变褐。侧根脱落或腐烂,主根全部腐烂的病株枯死。土壤湿度大时,常在病株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高温、高湿易发生,秋季多雨及排水不良、土质黏重、连作地种植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降低田间湿度。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改善秋豇豆的生长环境。②药剂防治。在田间零星发病时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或2%春雷霉素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根基处,每株浇200毫升。隔7~10天浇1次,连续浇4~5次。
2。 豇豆锈病
(1)危害特点 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茎蔓、叶柄、豆荚均可受害。叶片被害初期出现褪绿色针头大小的黄白色小斑点,小斑点逐渐扩大、变褐;茎和荚果染病,产生暗褐色突起。豇豆锈病为真菌类病害,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
多年连作、菜地低洼、排水不良及栽培上过于密植或植株徒长、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改善生长条件,合理布局,与非豆类作物轮作。秋豇豆最好远离夏豇豆地种植。合理密植,避免种植过密植株徒长;科学施肥,多施腐熟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系,雨后及时排水;并及时摘除中心病叶。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视病情发展,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1~3次。药剂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2500~3000倍液。
3。 豇豆煤霉病
(1)危害特点 豇豆煤霉病又称叶霉病、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病叶逐渐干枯脱落,病株叶片瘦小,植株早衰,鲜荚产量降低。田间病害自下向上扩展蔓延。病斑初期为不明显的近圆形黄绿色斑,继而黄绿斑中出现由少到多、叶两面生的紫褐色或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紫褐色或褐色病斑。在变黄的叶上,病斑周围仍可保持绿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烟状霉,尤以叶背密集。病害严重时,病叶干枯早落,仅存梢部幼嫩叶片。高温、高湿易于发病。
(2)防治方法 在栽培上应避免播种过密,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田间染病落叶,减少再传染菌源;发病初期采用药剂喷雾,控制传染。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等。
4。 豇豆病毒病
(1)危害特点 病株初期叶片上产生黄、绿色相间的花斑,后深绿色部位逐渐突起呈疣状,叶片畸形;严重病株生育缓慢、矮小,开花结荚少。
(2)防治方法 以早期灭蚜为主,特别是干旱年份更应注意防蚜;此外,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可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烷醇·硫酸铜乳油10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喷施防治。
5。 豆荚螟
(1)为害特点 豆荚螟又称钻心虫,是豇豆的主要害虫。豆荚螟蛀食豇豆的蕾、花和嫩荚,造成严重落蕾、落花和落荚。中后期,幼虫钻入豇豆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伤口黏湿发臭,豆荚畸形,降低食用性。
(2)防治方法 防治策略是治花不治荚。即在豇豆始花期第一次用药,以后间隔7~10天用1次,连续用2~3次。喷药时间以早晨8时前花瓣张开时为好,此时虫体可充分接触药液。用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乳剂、白僵菌等喷防,杀虫效果好,又无污染、无毒害。可于二龄幼虫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乳剂300倍液或白僵菌300倍液,要喷匀喷细,植株各个部位都要喷到,共喷2次,间隔7~8天。药剂防治可用21%增效氰·马乳剂5000倍液,或2。5%*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60%敌·马乳油1000倍液等喷施。一般从豇豆现蕾开始,每隔7~8天喷药1次,可控制为害。
skbshge
(一)秋菜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菜豆喜温暖不耐高温和霜冻。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为20℃~30℃。幼苗适宜温度为18℃~25℃,菜豆开花结荚期的适宜温度为18℃~25℃,日平均气温低于15℃或高于27℃均不易结荚。
2。 光照
菜豆喜光,充足的光照是菜豆高产稳产的基本要求。当光照弱时,植株徒长、叶片数减少,植株的同化能力下降,开花结荚减少,并且易落花落荚。
3。 水分
菜豆根系较发达,较耐旱而不耐涝。种子发芽时需吸足水分,开花结荚时对水分要求严格。在菜豆花粉形成期,如土壤干旱、空气相对湿度低时,则花粉发育不良,导致豆荚数减少;结荚期如干旱,则嫩荚生长缓慢、品质降低。但在开花时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时,雌蕊不能正常受粉而造成落花落荚,影响产量,而且容易引发病害。
4。 土壤及营养条件
菜豆在沙壤土、黏壤土都能生长,但不能在低湿地和重黏土中栽培。适宜pH值为5。3~7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菜豆忌连作,宜实行2~3年轮作。菜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氮、钾较多,磷较少。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 1 ∶ 2。此外还要吸收一定量的钙素。
skbshge
(二)秋菜豆的适宜品种()
根据豆荚的熟性可将菜豆分为早、中、晚熟3类。南方地区从播种至采收嫩荚60天以下的为早熟品种,60~70天的为中熟品种,70天以上的为晚熟品种。秋季栽培的菜豆多为早、中熟品种。
1。 红花白荚
四川省地方品种。早中熟品种,蔓生,蔓长2。5~3米,分枝2~4条。叶片绿色,花红色。嫩荚浅白色。荚长20厘米左右,荚宽1厘米左右,荚厚0。8厘米左右,略扁。荚直,商品形状好。嫩荚细嫩,味清香,菜豆味浓。秋种每667米2
产量达1500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