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不多可以摊牌了,“啪啪”齐三和拍了两下手掌,一个女特务领着司马若愚小女儿走进来,女孩见到司马若愚不顾一切扑上去,口中叫着:“爸爸,爸爸,你怎么啦?”司马若愚一把搂住女儿拥入怀里,泪如雨下。
齐三和走到司马若愚面前,抚摸着女孩的头轻言细语说道:“司马教授,希望你好好想想,不为自己也要替孩子着想,她还小,有着远大前途,不要做悔恨终生的事情啊!”“你们想知道什么?”司马若愚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
回家路上司马若愚再三叮嘱女儿:如果妈妈问起就说和爸爸几个同事吃西餐去了,是一家新开的西餐厅,有好多美食,还有新鲜水果做得沙拉。不能说错,否则爸爸会挨骂。小女孩确实吃过牛排、水果沙拉和牛奶,是女特务给的晚餐,对爸爸叮嘱便顺从了。
徐朝霞心急如焚,终于等到丈夫和女儿归来,听了司马若愚解释并未怀疑,以前也有过此事。临睡前她还是习惯性问女儿,小女孩把司马若愚教她的话复述了一遍,没有什么异常,徐朝霞彻底放下心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敌我双方进入赛跑阶段,都想跑在对方前面——特务处凭借手上交通站站点和名单展开定点搜捕,中共重庆特委紧锣密鼓开始大转移,所有交通站和地下工作者进入紧急状态,通过公开或秘密渠道迅速撤离,前往防范相对松懈的武汉、上海、西安等地。
为了稳住敌人,徐朝霞决定留守山城,她不走敌人还心存侥幸,以为特委继续存在,一旦离开就会大肆抓捕,势必殃及更多无辜群众。同志们都劝她快走,徐朝霞也清楚自己的重要性,但她不能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尽快甄别司马若愚是否叛变,如果属实应该立即铲除,把《新华日报》转移到其它地区。
第二百一十一章()
如何确定司马若愚已经叛变?徐朝霞和特委负责留守善后人员经过商议,决定让莫小米、梁海、小闵组成特别锄奸行动队,采取必要措施,对司马若愚进行彻查。
突破口集中在重庆大学学生韩松柏身上,他已经回到学校,学习、生活如常,仿佛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只有他和司马若愚心知肚明,两人的关系也多了一层,师生加同僚:共同加入复兴社特务处西南特别行动局,直接接受行动科副科长齐三和领导。
要找到韩松柏叛变证据并不容易,此人虽然年轻但老成持重,心思慎密,是天生做特工的材料。由于家境贫寒,韩松柏向来独来独往不大合群,在秘密据点印刷报纸也是如此,很少与人交流,要想短时间内找到他的破绽除非发现足够证据。
莫小米和马雨露只有十五天休假,而且马雨露心里有小算盘——她想趁此机会和莫小米去一趟兰州干掉“西北王”马步芳,夺回家产和家族武装,继承父辈遗志。眼下已经过去五天,马雨露天天催促,让莫小米不胜其扰。
欠了人情当然得还,莫小米只得加快进度,天下没有不吃腥的猫,假如韩松柏真的叛变,家里经济状况必然有所改变,他和梁海打算去打探一下。
韩松柏住在贫民窟,放眼望去尽是吊脚楼泥巴墙,中间夹杂着小块菜地,污水四溢臭气熏天。山城地形独特,城市依山而建,倘若垃圾污水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污染,国民政府贪腐无能,对城市缺乏有效治理,故而形成泾渭分明的三大区域:富人区、平民区和贫民窟,贫民窟是生活环境最糟糕的地区。
韩松柏的老娘长期患病在家,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养了一窝鸡鸭,围在篱笆里,见有人来哄然散开。
“找谁啊?”老婆婆扯起嗓门问道。“您好!我们是卫生署的,这段时间闹鼠疫,每家都要打药,你家打过没有?”梁海大声回答。老婆婆见他俩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背着药桶,手里拎着喷雾器,像是政府的人,不再过问,任由他们随意走动。
莫小米和梁海假装喷药,其实药桶里装得是杀虫剂,药味很大但对人体无害,老婆婆闻不得臭气,赶紧躲避,到菜地去了。
正和他们心意,两人立刻开始搜索,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房屋里可谓家徒四壁,只有几样简陋陈旧的家具,一目了然。梁海悄声说:“这个韩松柏如果是特务应该得到一笔赏金,给家里买些像样的摆设,可是没有啊,是不是搞错了?”莫小米冲他摆摆手,示意不要声张,继续找寻。
屋子里全都找遍了,一无所获,连厨房的泡菜坛都看过,根本没有什么金银钱币,难道错怪了韩松柏?
就在此时外面院坝响起一阵母鸡打鸣声,梁海笑道:“他家母鸡下蛋了,这是在向主人报喜!”莫小米也笑了,在家时如果听到这叫声一定会冲出去捡,那鸡蛋肯定还热热乎乎。
两人走到院坝上,果然有只老母鸡蹲在地上啼鸣,随即扇动翅膀跑开了,赫然出现一个鸡蛋。梁海笑着对莫小米说:“我再去鸡窝里瞧瞧,还有没有鸡蛋?”走过去一看,真有两个。
梁海伸手去拿,却碰到一个包袱,是布袋子。梁海把包袱拎出来,冲莫小米招手,两人打开包袱,竟是厚厚一叠钞票,还有两根小黄鱼。
莫小米让梁海把包袱放回原处,鸡蛋也不要动,装作没看见,又假模假样喷了些药水,然后离开韩家。
韩松柏已经投靠复兴社特务处确凿无疑,但他级别很低,连党员都不是,不可能提供那么重要的情报,应该还有更高级别的叛徒,会不会是司马若愚?
第二百一十二章()
司马若愚夫妇有着深厚的感情,既是初恋情人又是结发夫妻,结婚十几年从未红过脸,完全称得上“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尽管党性高于一切,但真让徐朝霞对丈夫痛下杀手,她不敢做也不愿去做;反过来司马若愚也一样,这是底线,什么都可以供认,唯独不能背叛妻子——他唯一的上线。
无论徐朝霞是否愿意,斗争形势异常严峻,司马若愚和韩松柏犹如两颗毒瘤,必须拔掉,越早越好。鉴于司马若愚担负着特殊使命,特委留守工作组决定分两步走,先铲除韩松柏,把秘密印刷点转移后再对司马若愚动手。
要干掉韩松柏比找罪证还困难,他已经投靠特务组织,有了保护伞,公开处决不现实,只能暗中伺机行动,让他无声无息消失。
地下党锄奸有一整套程序和手法,国民党特务组织也有,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相对光明正大,后者采用卑鄙手段居多,譬如色诱、诓骗、投毒、绑架等,中共通常不使用,以暗杀为主。
韩松柏是个大学生,应该比较容易除掉,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包括莫小米在内,其实不然。跟踪一段时间后他和梁海都有相同感受,这个韩松柏不简单,假如不是在他家找到真凭实据还真不能断定此人已经叛变。
韩松柏每天四点一线:宿舍、食堂、图书馆、课堂,除了偶尔回趟家,几乎不上街,这种近乎呆板的生活规律如何做特工呢?又怎么从事秘密印刷工作?莫小米和梁海接连在校门口蹲守三天,天天如此,不见韩松柏人影,连守门大爷都知道学校有个书呆子叫韩松柏。
既然加入特务组织不可能没有任何举动,还是小闵想出办法:装扮成宿舍保洁工混入学校,近距离观察韩松柏生活踪迹,找到捷径。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小闵很快得到答案:韩松柏并非成天窝在学校里,每晚都要从后门出去,司马若愚事先打过招呼,以系学生会办事为由外出,不必向学校教务处请假,只要不超过10点返回即可。
小闵找后门门卫问过,确实有一个手执学生证的男生晚上经常外出,10点之前才回来。这是好消息,锄奸小组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这天傍晚,小闵发现韩松柏饭后没有去图书馆,在宿舍收拾东西准备出门,立刻去学校门口报信,莫小米和梁海赶紧绕到后门等待。梁海仍然拉着一辆人力三轮车,上面坐着莫小米。
十几分钟后韩松柏从后门走了出来,穿着学生制服,一条厚重的围巾把遮住半边脸,行色匆匆。“先生,坐车吗?给您便宜一点,半价!”梁海紧跑几步跟上去问道,“不用,我走路!”韩松柏头也不回,答道。
三轮车跟着韩松柏走了半条街,那里行人稀少,从车上突然跳下一个人,拉住韩松柏使劲拽上车。韩松柏大惊失色,刚要叫喊,腰间被硬物抵住,“稍安勿躁,如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