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拿起了王德用的急递,还没看完,他就急得大拍桌子。

  “荒唐,荒唐!”

  赵祯怒了,王德用那么大的年纪,怎么能让他去霸州顶着,这大宋真的就没人了么?

  狄青见皇帝无比震怒,脸色青紫,他急忙躬身,询问缘由,赵祯忍着气,把急递扔给了狄青。

  “你看看吧!”

  接过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狄青脸上也烧了,耻辱,真是天大的耻辱!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只是狄青终究比赵祯更懂军务,他思量一阵,“陛下,臣以为王老将军更熟悉军前的情况,他去霸州虽然担着风险,但凭着老将军的经验,守城绰绰有余。而且王家父子,一个奇谋百出,一个能征惯战,凭着他们手上的兵力未必不能重创辽兵。”

  注意,狄青用的是重创,他都不敢相信王家军能赢。

  狄青向赵祯建议,京城的5ooo静塞铁骑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一旦河北战场有失,狄青愿意亲自领兵,和辽寇决一死战!

  赵祯很无奈,却又没有别的办法,接下来的几天,皇帝十分烦躁,他都不去皇后的宫中看望小皇子,生怕把不好的情绪带过去。

  他因为一时的愤怒,居然重责了好几个宫女太监,还有人被打成了残疾。

  事后赵祯很后悔,但是就是控制不住,他就像是随时要爆炸一样,尤其是面对着朝中的几位相公,更是没有好脸色。

  赵祯一再催促粮饷,同时又下令贾昌朝,要参照官学的规模,每一所官学都要对应一座武学,双方招生数量要持平,而且武学要有更多的补贴,要给战马,给弓箭……

  皇帝如此抬举武学,弄得很多文臣心里都不舒服,有心反对,可是在这个关头,谁有胆子上书啊!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五天的光景,河北再度送来急递,这次是王宁安送来的,他上奏赵祯,耶律洪基绕道攻击保定军,沧州兵已经出动,去截杀耶律洪基。

  这道急递送来,政事堂立刻炸开了。

  开什么玩笑,耶律洪基四万人,沧州兵有多少,不到两万,能出动多少?按王宁安的说法,只有区区一万人!

  以一敌四!

  当你们是什么?天兵天将啊?

  人马对比调过来还差不多,想靠着一万人击败辽国大军,根本是痴人说梦,而且耶律洪基是辽国太子,手上的人马都是辽国的精锐,岂是闹着玩的!

  “老臣以为,应该立刻给王大人下旨,让他小心谨慎,不可轻敌。”说话的是曾公亮。

  韩琦眼珠乱转,他也想站出来,说两句,可问题是韩琦觉得王宁安这小子非常邪性,多少次明明是必败之局,都让他给扳过来了!

  铜价之战如此,渤海国的事情也是如此……假如再闹出一次来,他韩相公就没脸在朝堂混了。

  为了稳妥起见,他只能给王尧臣使眼色,让他说话。

  王尧臣没有办法,不得不站出来。

  “曾枢相,以我之见,此时给王大人降旨,已经晚了,只怕连保定军也未必保得住了!”

  曾公亮黑着脸道:“王相公,切莫胡言乱语,扰乱军心!”

  王尧臣轻笑道:“非是我有意如此,奈何王大人年轻气盛,不知轻重,以一万人马,如何能胜得过辽国四万铁骑?他战败了倒是小事,可是河北门户洞开,京城不安,后果如此严重,真不知道谁能承担!”

  他还想说下去,贾昌朝偷眼见赵祯脸色铁青,显然很不高兴,他不能不说话了。

  “王相公,此时不是说风凉话的时候,你有办法拿出来,没有办法就多想想,不要随便说话!”

  天可怜见,王尧臣也是参知政事,堂堂副相,被人家当小孩子教训,一时怒冲脑门,头都立起来了!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加强戒备,要先保护京城安全,再派人去大名府督师,如果让辽兵破了大名府,什么都晚了!”

  这时候王尧臣把目光转向了狄青,冷冷道:“狄枢相,眼下朝中只有你能征善战,河北的大局只怕要你去主持了,狄枢相不会推脱吧?”

  狄青听出了王尧臣的讥诮之意,没有办法,当年王尧臣考中状元,东华门唱名,风光无限。而当时的狄青还是个贼配军,别人都羡慕状元风光,年少轻狂的狄青却放言,未必比不上状元……

  几十年过去了,狄青果然做到了枢密使,位置过当年的状元郎。

  从此之后,人们对狄青充满了敬畏,提到他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当年的状元郎拉出来,尤其是最近几年,王尧臣频频被拉出来鞭尸,让王相公无比郁闷,对武夫的偏见越来越深,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

  狄青平时对诸位相公都非常客气,甚至以师礼对待,只是他的退让换不来尊重,人家反而变本加厉。

  狄青脸色阴沉,终于大声说道:“王相公,狄某非是怕死之人,如果真的需要,狄某百死不悔!如今霸州不失,王大人未败,就断言辽兵要杀过来,根本是无稽之谈!陛下,以臣之见,王大人至少有一半的把握,击败耶律洪基!”

  王尧臣恼羞成怒,“狄青,只有一半的机会也敢拿到朝堂上说事?须知道一旦王宁安败了,后果何其严重!你负担得起吗?”

  啪!

  毫无征兆,赵祯突然拍桌子了。

  “都不要吵了!看病问大夫,教书请先生。朕信得过狄爱卿的判断,也信得过王卿的本事,只管等候消息吧!”

  接下来,又是差不多难熬的一天,赵祯几乎等得疯了。

  就在几乎要崩溃的时候,消息终于传来了。

  “捷报,陛下,红城寨大捷!王大人大破4万辽兵!”

  赵祯一听,居然激动地站起来,抢步抓过捷报,撕开了观看,才看了几行字,赵祯就放声大笑。

  “王卿果然没有辜负朕!”

  刚看完这份捷报没多久,又有人跑进来。

  “捷报,霸州之围以解,王老将军安然无恙!”

  赵祯更是兴奋地手舞足蹈,一旁的王尧臣却是老脸通红,冷汗直流,站在那里,就像是个小丑儿一般!

  这还不算完,转过天,又是连续捷报传来,王良璟大军渡过巨马河,攻占新城,辽兵再次溃逃……好嘛,都杀进辽国境内,真是虎将强兵啊!8



第365章 荣耀时刻


  大宋已经许久没有酣畅淋漓的大胜了,打侬智高,也是摧枯拉朽,可问题是侬智高离得太远了,京城的爷们没有半点感觉,听起来和话本的故事差不多。

  辽国可就不一样了,仿佛是一片乌云,一颗巨石,笼在大宋的头上,压在百姓的心里。

  稍微懂得地理的都清楚,大宋的都城几乎随时处在辽兵的威胁之下,尤其是近些年,大宋百病缠身,表面上还是烈火烹油,可是底子早就空了。

  吏治、军制、财政……几乎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

  在这个关头,能顶住万难,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怎么赞美都不为过,绝对给大宋打了一剂强心针。

  赵祯本来还在犹豫怀疑,自己的振作会不会像庆历新政一样,又是东风流水,可是现在看来,赵祯终于露出了笑容,至少赢得了漂亮的开头!

  尤其难得,这一次王家军用骑兵对攻的方式,以一千重骑,大破辽兵几万人,彻底打破了辽国骑射无双的印象,盘桓在大宋心头的恐辽症一下子就减轻了许多。

  提起辽国铁骑,大家不再是谈虎色变,惶惶不可终日。

  当然,也有人在问,王家军有什么了不起,不都是人吗,凭什么王家军能赢?

  其实这话问得很有道理,恰恰是王家军没什么了不起,所以才赢了!

  在组建骑兵之前,王宁安就很清楚,想要靠着骑射赢辽兵,根本做不到。他借鉴了后世的骑墙战术。

  所谓骑墙战术是在火器大展之后,骑兵沦为辅助兵种,才出现的一种作战模式,要说起来,有点类似步兵的“排队枪毙”。

  骑士们按照一定数量,组成一排排的骑兵,大家紧挨着,冲锋的时候,保持一个度,形成一面墙,靠着整体的力量压过去。

  对方用弓箭,难以射穿骑士的铠甲,而且即便是射穿了,后面的人也会迅弥补上来。由于马上射箭,要放慢度,还要调转马头,故此“骑墙”一定可以追上来,只要短兵相接,骑墙战术的威力就展现出来。

  不论你武艺多高,骑术多精,面对一排长枪,也只有死路一条。

  有人又会想,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