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能实践。相反,如果约定的事情没有正当性,违背社会的礼仪或法律,你就算说了也不能够实践。所以我们与朋友交往时,不要轻易去说我答应你什么什么事,而是一定要考虑到这件事是否接近道义,接近道义才能够去实践,否则就算约定了也会失信。
4。益者三友
朋友就像一个人的镜子,可以反映出他的兴趣、嗜好、志向与品味。但是朋友不只是镜子而已,他还会进一步敦促人走向更美好充实的人生。孔子说有三种朋友有益: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季氏》)
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为友,那是有益的。
第一种友直,“直”代表真诚而正直,就是心里有什么话直接说出来,使你知道我的所思所想。朋友之间的交情是基于酒肉、利害,还是道义,就以此为判断标准。朋友如果“直”,他看到你有错误或是可能要犯错,会直截了当说出来提醒你,他不会不好意思说,或者找各种借口来替你掩护。这种朋友就像镜子一样,透过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一个人如果能找到这样的朋友,就比较不容易犯错。但是这样的朋友也会带来压力,古代有一种说法叫“畏友”,让人敬畏的朋友。这种朋友一说话,你马上觉得有压力,但是事后必须承认,他说的有道理,说的是对的。有这样的朋友,你应该觉得很感激。
第二种友谅,“谅”代表诚信、体谅。这个人说话算数,值得信赖,另外也比较能够体谅你的心情,知道你的委屈,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你安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段话的“信”字,都指出了交朋友要诚信。不过,说到诚信,也牵扯到一个人能不能长期坚持理想的问题。譬如早年穷困的时候有些理想,后来又富且贵,还能够坚持理想吗?我们年轻时交的朋友往往都很单纯,尤其是在学校里认识的同学,但是进入社会以后,十年、二十年不见,大家再见面的时候,所谈的内容往往是谁在社会上比较有成就,谁得到了什么荣华富贵。这代表什么?代表这样的朋友无法坚持年轻时的理想,对于诚信方面不见得合乎标准。
至于体谅,人生难免无过,所犯之过是出自无心,出自无知,还是出自恶意?只有出自恶意之过,是不能轻易原谅的。朋友知我甚深,自然可以分辨这些,并在我需要时伸出坚强的支援之手。不过体谅是双方面的,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别人。体谅也包括自己能做的事情绝不请别人代劳,因为朋友并非工具或手段,而是要同舟共济的。
第三种友多闻,“多闻”并不指学历高低,而是指浓厚的求知兴趣。朋友见多识广,能启发我们的观念,开拓我们的视野。譬如朋友聚会时总要说话,但你不能老谈一些每天发生的八卦,或者各种马路消息,而要谈一些比较有营养的、能够增加见闻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这种“多闻”的朋友。每一个人的时空都是有限的,心灵也容易执于一偏,对于小自人情世故,大至家国天下的丰富面貌,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根本未曾与闻。这时候,如果能有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朋友,跟你谈论这些问题,包括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他都可以讲出个道理来,无疑是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一扇窗,帮助我们突破自己狭隘的格局,以更周全的眼光欣赏一切事物。
以上三种有益的朋友,是针对人的意志、情感、认知三种要求来的。“友直”代表这个朋友一辈子坚持原则,在意志上非常坚定。“友谅”在感情上能够体谅包容,“友多闻”可以给你增加许多重要有趣的信息。任何一个朋友具备这三者之一就很好了。你不能要求一个朋友三者全部具备,都具备的话就是可贵的知己了,可是知己难求啊。而你这样要求朋友的时候,也先要问自己有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因为我们选择朋友的时候,朋友也在选择我们。
交到好的朋友,可以增加人生的快乐。所以孔子说到“益者三乐”时,“乐多贤友”也是其中一乐。哪三种快乐有益呢?第一“乐节礼乐”,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乐。“礼”代表分寸,跟什么人来往有什么样的分寸,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都属于礼的范围。“乐”就是大家情感的沟通,你喜欢看什么电影,听什么音乐,大家沟通一下,觉得很有默契。以礼和乐来调节,一个是限制,一个是沟通,能收能放,表现了活泼的生命力。第二“乐道人之善”,以称赞别人的优点、善行为乐。这个别人往往是我们所认识的朋友,我们在背后经常称赞朋友的优点,代表我们心胸宽大,朋友之间的相处当然会容易。第三种“乐多贤友”,以结交许多好朋友为乐。我们在萍水相逢的遭遇中,往往发觉许多人很面善,彼此有向道之心。常有这种感觉,会使得我们在待人接物方面,更努力朝正面的方向去走。况且,如果一个人能交到许多杰出的朋友,代表你自己也很优秀,不然他们为什么要委屈和你交往呢?因此,结交益友,乃人生一大乐事。
5。损者三友
前面有“益者三友”,后面就有“损者三友”。我们交朋友一不小心就会交到坏朋友,孔子说有三种坏朋友是交不得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与装腔作势的人为友,与刻意讨好的人为友,与巧言善辩的人为友,那是有害的。
第一种友便辟,“便辟”指装腔作势。喜欢装腔作势的人不但好高骛远,并且很重视外表,喜欢摆门面说大话。这种朋友为什么有害呢?因为这样的人与你交往,他看重的可能是你的家世好不好?家里有钱吗?有各种社会资源吗?他选择你做朋友恐怕考虑的是这些,并不是看重你这个人的品德、才能、志趣。那你为什么要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呢?说实在的,有时候跟这种人在一起,好像也可以沾到一些好处,因为他气势很盛,很讲面子,善于装门面。讲面子不见得是坏事,但是如果超过了限度,最后浮而不实,当然是不好的。
第二种友善柔,“善柔”是指奉承、柔顺、刻意讨好,缺乏正直的精神。这种人善于观察别人的脸色,察言观色之后,选择该说什么样的话,该怎么说话,故意讨好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这样的人很少有真心诚意的。有人说,那谁不喜欢听好听的话呢?有人在旁边拍拍马屁,恭维几句,听起来蛮舒服的嘛。但不要忘了,这样下去,你就不会去改善自己了,因为你犯了任何错误,他都会帮你找借口找理由,而不是直接说出你的问题,提醒你改正。孟子就很讨厌这种人当大臣。国君犯错的时候,他不但不说国君有错,反而替国君找理由。孟子说国君如果做坏事,你帮他一起做,还可以原谅;国君如果做坏事,你帮他找借口,说他做的不是坏事,那就不可原谅了。
第三种友便佞,“便佞”是口才很好,言过其实,不愿认真求知。听起来好像很有学问,事实上只是道听途说,以耳代目,并无真正见识。这种人正好和“友多闻”相对。别人真的是博学多闻,见多识广,而你在这里凭着花言巧语,好像把什么事情都能说出道理来,但是没有真正的基础,对任何事情都不会努力去求得真理,这种人也不是益友。
孔子说这三种朋友有害,是因为他们对于你的生命没有帮助。怎么样才算有帮助?能督促你不断反省,自我改善。孔子有一个好友是卫国的大夫叫蘧伯玉。蘧伯玉派了一个使者到鲁国看望孔子。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论语·宪问》)
孔子请他(使者)坐下谈话,说:“蘧先生近来做些什么?”他回答:“蘧先生想要减少过错却还没有办法做到。”这位使者离开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好一位使者!”
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始终都在互相勉励,改善自己的过失。如果你交的朋友只是替你的过失找借口,或是换一个方式来逢迎你,说你这好那好,你就永远不会有机会改过迁善。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一大群人整天聚在一起,说一些八卦打发时间,没有一句话是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