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规矩?”唐奕冷笑道。“我看是能力吧。”
  老头儿一愣,“公子。。。。。。”
  唐奕夹起一箸小菜,“过了太行山,就出了西军的范围。我看,你们是有心无力吧?”
  “呃。。。。。。”
  被唐奕说道痛处,老头儿有些尴尬,还确实是有心无力。
  唐奕见火候差不多了,冷声道:“第一,若换了庞籍、丁度之流西来,还有几分希望。他吴育一个‘外人’,小小的给事中归班,能干什么?”
  “第二,要是你们能过太行山,我也就不来了!”
  “。。。。。。”
  老头儿终于淡定不下去了。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到底是多大的来头,能说出这样的狂言。
  唐奕话里的意思就是,他就是看准了,青盐出不了西军势力范围这个商机才来的。也就是说,西军不行,他行!
  “再问公子一句,公子高姓大名?何方人士?”
  这回唐奕倒没一口回绝,只道:“家里有长辈。。。。。。姓赵。”
  可却不想,此话一出,那老头儿一个激灵,脸色瞬间煞白。而柜上的李杰论更是腾的一声,不自觉地站了起来。
  唐奕一惊,万没料到,二人是这个反应,心下忐忑,只得用夹菜来掩盖神情。
  而那老头儿晃神之后,竟毕恭毕敬地站了起,躬身长揖。
  “小老儿斗胆再问公子一句,是哪一支?”
  唐奕犹在空中的筷子一顿,眯缝着眼睛看着那老头儿。
  这话问的就有讲究了。
  唐奕刚刚说家里有长辈姓赵,暗示自己与皇族有关系。
  他这可没撒谎,因为赵祯待他就如长辈嘛。可是,这老头儿却问他是哪一支。
  赵家天下,从太祖传于太宗,虽七十多年都是太宗后人掌朝。但是,对大宋稍有了解的就都知道,赵家分三支。
  第一支,当然是太祖一脉。虽然让弟弟坐了大位,但是,太祖后人未绝,现在把观澜当养老院住着的赵德刚就是太祖之子。
  第二支,就是太宗一脉。自不多说,现在的赵祯、赵允让、赵允弼,皆属太宗后人。
  还有一支,对于宋史了解不深的可能不知道,就是赵匡胤的四弟,赵廷美一脉。
  他三哥当了皇帝之后,因为杜太后的金匮之盟,皇位传弟不传子,让赵廷美也动了当皇帝的心思。这货两次想造反都没成,被太宗从魏王、开封府尹一路贬成了县公。
  赵廷美一气之下,又自贬去守房陵,没几年就病死了。他这一脉,也随其在洛阳、房州一带安了家,落了户。
  这若放在别的朝代,还能让他们好好活着?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早就赐这一家人两壶毒酒,让他们一家去地下团圆了。
  但是,老赵家就是这么尿性,也不知道是真心软,还是怎地,赵廷美一死,对其后人不但不除,反倒是颇多照顾。发展至今,太祖四弟这一支不但没有没落,反而是开枝散叶,颇为繁盛,子孙后代多在西京、永兴等地为官。
  时之今日,西北事战连连,这些地方也重要起来,赵廷美一系亦有抬头之势。
  。。。。。。
  这老者一问唐奕是哪一支,就让唐奕犯起难来。看他们刚刚的表现就知道,这绝不是平白问出。
  但是,唐奕答什么呢?
  太祖一系?不用想,肯定不行。
  那就只能在太宗和赵廷美两者之间选择。
  。。。。。。
  “本公子住在京里头,你说我是哪一支?”
  最后,唐奕还是觉得,别往赵廷美那边靠的好,毕竟对那一家子人一点了解都没有。
  说完之后,细看那老头儿的表现,却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而那老者本有心多问一句,却也是没敢。
  这个欲言又止的表情却是被唐奕抓了个正着,微不可查地眉头一皱。
  “怎么?”唐奕加了把火。“和人做生意,还要看是哪一支不成?”
  “不敢,不敢!”老头儿陪笑道。
  “那。。。。。。公子当真有把握?”
  唐奕道:“过了太行,有没有把握那是我的事,和你们没有关系。”
  。。。。。。
  好吧。。。。。
  “那公子走多少?”
  唐奕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
  “没算过。”
  老头儿想哭,总得有个数儿吧?数都不知道,你还来走什么盐?
  却闻唐奕道:“那你帮我算算,京畿路、京西北路、京西南路、荆湖路,加在一起得多少?”
  噗!!!
  唐奕根本就不是按量来算的,他特么是按地头来算的。
  这山羊胡子老头儿倒腾了一辈子的盐,也没见过有哪个买家“圈地图”。
  “公子,莫要戏耍小老儿。”
  唐奕眼睛一眯,“我像是和你开玩笑吗?”
  “呃。。。。。。”
  老头儿又是左右思量了半天。
  “此事牵扯太大,小老儿要上报主家。”
  唐奕点头,“可以。”
  “但得快着点儿。”
  老头儿缓声道:“总要些时间的。”
  唐奕觉得也没聊下去的必要了,缓缓起身,“三天之后,杨文广就到太原了。到时候,你们想做这笔买卖,也得等着了。”
  “杨。。。。。。将军?”老头儿更懵了。这位公子来头当真不小,什么都知道啊。
  不等老头儿反应过来,唐奕已经和君欣卓安步上楼去了。
  。。。。。。
  回到房中,君欣卓实在憋不住乐,“你可真能演!”
  可是,唐奕却笑不出来,点头敷衍,心思早就飞到九宵云外去了。
  他之所以要先进城,先来探探私盐的底细,其实就是想看看,闹得沸沸扬扬,连后世都有记载的西北青盐到底有多大的规模。如果能知道一个大概的量,唐奕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在与大辽,还有西北军政就盐事谈价钱的时候,也好有个准备。
  要是按照这个思路,唐奕刚刚费了牛劲,演了那么大一出,最后火候到了,最该说出来的应该是:“你们有多少盐,我就收多少。”
  可是,事到临头,他却临时转了念头。
  于是,唐奕什么都没问,只是抛出一个天大的馅饼,一个没人敢吃的馅饼。
  为什么这么做呢?
  因为他发现,西北盐事远没他想像的那么简单。
  一个走私青盐的盐贩子,张嘴就问人是皇室哪一支。这不奇怪吗?这明显就是在找“山头儿”。
  而当唐奕说是住在京里,表明不是赵廷美一脉之后,那老头,包括李杰讹,从脸色上却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这就更奇怪了。
  唐奕把赵廷美一系单提出来说,就是明着告诉他们,我不是。
  而他们的反应无喜无惊,却又不是无关紧要的感觉,说明这里面肯定有赵廷美系的参与。
  其实,这一点不用察言观色,老头儿一问“哪一支”,唐奕就知道一定和赵廷美一脉脱不了干系了。
  那一家人在西北政界占了相当的分量,怎么可能和盐没关系?
  而这还不是唐奕缩回来的真正原因,廷美系再怎么样,也是远离中枢被边源化多年了,就算现在有所抬头,一时半会儿还影响不了什么。
  问题出在那老头儿,他明显是想接着问,却又没敢问。
  细想之下,有什么可问的呢?
  京中除了太宗系,就是太祖系。
  太祖系夹着尾巴做人还来不及呢,会出来唐奕这种招摇过市的子弟吗?
  而唐奕后来故意更加的放狂,那老头儿和李杰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更加证明他们根本就没往太祖一脉上去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认定唐奕是太宗一脉的,又有什么好问的呢?
  除非在他们心中,太宗一脉也是分出不同派系的,他们不能确定的是:唐奕属于哪一边。
  。。。。。。
  太宗一脉。。。。。。
  当国者赵祯。
  另有能者,汝南王府也!!!
  唐奕不禁想起,之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有一次,他问范仲淹,庆历之时,汝南王是站在哪一边的?
  范仲淹答:当然是守旧派,汝南之势,尽在北方。
  把这句话和今天的事情联系一下。。。。。。
  难道?西北盐事,与那家人有关?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唐奕只觉背后一股冷气凭空而生,汗就下来了。
  盐,不可怕!
  可怕的是,因为盐,把廷美系和汝南王一家沟联起来。
  。。。。。。
  “想什么呢?这么入神儿?”
  贱纯礼等人此时没什么事儿,来找唐奕。一进屋,就见他在那‘入定’。
  唐奕被他喝醒,勉强一笑,“没想什么。”
  嘴上虽这么说,表情却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