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楼兰情缘-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习武教战的功能。

    冬捺钵时间在十月。主要是皇帝与南北大臣议国事,射猎讲武,并接待宋朝及各国使节的朝贺。地点在永州东南三十里的广平淀,这里是冬季气候较暖的地方。

    编辑本段'

    辽朝陵墓

    祖陵

    祖陵祖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述律后的陵寝埋葬于此。这里有一巨大袋状山谷,谷间丛林茂密,泉水潺流,四周群山环抱,峰姿秀丽。巅间豁口处,均以石块筑成壁垒,无径可通谷内,谷口处有两座巍然耸立的岩峰如巨龙昂,东西对称,形成天然山门。这就是《辽史》中记载的“黑龙门”。龙门两侧所有建筑遗迹,应是楼橹。由龙门入谷北行约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大殿址,地面上残存有琉璃残瓦。从殿的规模格局与祖州城内城正殿大体相仿,应是《辽史》中记载的“太祖天皇帝庙”。山谷深处有陵墓宝顶(墓葬上部的圆形土丘,帝陵称为宝顶)两处,一个较大,推测是辽太祖陵,另一处较小,也应是陵墓。辽祖陵黑龙门外山坡处现存一石龟趺。近年,在此附近采集到7o余块契丹大字和汉字残碑石,其中契丹大字残碑石3o余块。

    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是一座砖砌墓。主室平面为圆形,有东西耳室,有墓道的多室墓,全长米。墓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西耳室及主室六个部分组成。墓道呈阶梯状斜坡式。墓道两侧及墓室、耳室的顶部均有彩色绘画。绘画是以契丹传统的写实风格,形象地再现了公主和驸马部分日常生活的情景。前室呈长方形,券顶;东西耳室及主室平面呈圆形,穹庐顶。墓室内仿效墓主生前的设施,安有大门槛、门框、门扇及门楣。主室紧贴墙壁有木围墙,高至墓的顶部,将木材加工成弧形的方木(共22层),用上等的红松加工制作。主室内壁用木护围墙,是辽代大贵族墓的一个特点。墓室门用条砖层层封闭。天井也用砖封堵,后用石灰浆灌缝,十分坚固,主室圆顶的穹庐式,与契丹人的毡帐相似。墓门屋檐筑造与庆陵及其他贵族墓门楼雷同,是典型的汉式格式。墓的两扇门上有门鼻,用铜锁锁住。墓的主室有长方形尸床,靠近弧形木护墙。尸床前有长方形供台。尸床用五层砖垒成。床上铺柏木板,公主与驸马两具人骨并列于上,头东脚西,仰身直肢。身下有褐角的丝织褥垫。尸床上有木架、帷幔,还有一些散落的帷帐饰件,推测尸床上应有“尸床小帐”。公主与驸马全身穿有银丝网络。头戴金冠、戴金面具,脚穿鎏金银靴、腰带,有银枕。公主与驸马根据契丹风俗各自佩带了许多华丽而珍贵的日常用品金、玉佩饰。显示墓主人高贵的身份及豪华的生活。

    蒙古兴安盟突泉县西山辽墓

    墓群位于突泉县西山村西南3公里。共11座号墓是石砌单室小墓。平面正方形,有斜坡墓道,长1o米。封土高米,底径15米。地表距墓顶4米。四壁用碎石堆砌,至墓顶逐层叠涩,顶部用一块较大的石板压住。墓底铺松木板,无尸床。两具人骨置于墓室后部,均仰身直肢,有木质葬具,为夫妇合葬墓,男左女右。随葬器物放在尸体两侧,有铁刀、瓷盆、碗、杯等;手臂戴铜手镯。

    编辑本段'

    辽代文化

    散乐图

    散乐图河北省宣化下八里张世卿辽墓东壁壁画。长225、高175厘米。舞蹈与吹奏者戴幞(fú)头,着长袍,高腰黑靴。关于散乐,《辽史》中有记载,其演奏乐器有:觱(bì)篥(1ì)、箫、笛、笙、琵琶、五弦、箜(kong)篌(hou)、筝、方响、枝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拍板等。散乐受唐和五代后晋影响极深,在此基础上与契丹族民间艺术相融合,建立起的一种类似宫廷音乐的形式。这种散乐图常见于辽墓壁画中,如贵族出行、狩猎、行军中更显得突出。散乐由12人组成,是一支完整的表演队伍。乐队呈两排,前排第三人下,有一低矮的舞蹈者,随着节拍翩翩起舞。乐队前排5人,从左至右吹觱篥者2人(第1、3人)笙者1人,击鼓者1人,击大鼓者1人;后排6人,打拍板者1人,弹琵琶者1人,吹横笛者2人,击腰鼓者1人,吹十二管排箫者1人。

    汉式歌舞侍女图

    汉式歌舞侍女图(局部)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6号墓门门额壁画。门额上共绘伎乐5人。两侧4人奏乐,中间1人起舞。左1人为舞蹈者,腿下部已残缺。双髻,插簪饰,而形丰润,粉色直领中单,外著右衽黄色长衫,肩有花饰。粉腰带,着红裙。身为手舞足蹈之势。第2人式及衣饰均同上。虽衣服及腰带颜色不同。双手执1吹奏乐器,呈吹奏状。第3人饰及头饰飘带等均同第2人。彩裙拖地,鞋尖半露。怀抱琵琶,双手弹拨,神态宁静安祥。

第一七七章 大理

    大理

    百科名片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海拔2o9o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自治州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总面积达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坝区面积占东西最大横距达32o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达27o多公里。

    中文名称:大理

    话区号:o872

    邮政区码:67

    面积:29459平方千米

    人口:万(2oo8年)

    车牌代码:云L

    市花:杜鹃

    目录'隐藏'

    自然环境

    形

    气候

    水文

    人文环境

    历史沿革

    物古迹

    民族文化

    白族婚礼

    行政区划

    人口

    经济展

    经济概况

    经济文化建设

    交通运输

    旅游指点

    特色餐饮

    特色活动

    佳旅游时间

    景点门票

    购物指南

    风景名胜

    苍山洱海

    洋人街

    崇圣寺三塔

    大理古城

    清碧溪

    自然环境

    形

    气候

    水文

    人文环境

    历史沿革

    物古迹

    民族文化

    白族婚礼

    行政区划

    人口

    经济展

    经济概况

    经济文化建设

    交通运输

    旅游指点

    特色餐饮

    特色活动

    佳旅游时间

    景点门票

    购物指南

    风景名胜

    苍山洱海

    洋人街

    崇圣寺三塔

    大理古城

    清碧溪

    编辑本段'

    自然环境

    形

    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县与怒江州兰坪白族自治县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o米。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坝子〕有18个,面积共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县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苍山〕是我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气候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

    四季温差小

    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年均气温在有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

    干湿季分明

    大理州冬干夏雨,冬半年月至次年4月)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o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

    垂直差异显著

    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