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8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世安触到皇上的目光,吓得不敢再说话。伊图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奏道:“皇上,潼关已失,如今吴三桂的军队已经攻入河南,贾汉复手上只有万余绿旗营,额驸石华善手下也只四千汉军,便是算上从潼关退下来的满蒙将士,河南军力也不过两万,可吴军却有数万之众,豫南又有闯贼余部李来亨、郝摇旗等大寇活动。贾汉复现在能做的只有困守开封,若开封再丢,则河南全省便尽丢。河南为中原险要之地,万不能落于吴三桂之手,请皇上早做定夺!”
  顺治呆了半晌,声音沙哑地说:“再派八旗劲旅,增援开封!”
  闻言,索尼怔了下,道:“主子,禁旅八旗刚刚重组,现在急调过去,只怕鞭长莫及。再者若禁旅八旗南调,畿辅重地,便无兵马可守了。”
  索尼的担心恰恰是现在大清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无兵可派。简亲王济度在广东、罗托在广西、管效忠在镇江、岳乐在南京、顺治在扬州,以及多尼他们在云南的磨盘山,这几场大仗下来,满蒙八旗的损失惊人,现在北京城中,连上关外来的盛京八旗,满打满算,满州八旗也不过三万余。
  虽说经过抬旗,现在编入满州八旗的还有一万多汉军和四千多绿营,但这些人抬入满州时日尚短,尚未适应下来,匆匆南调河南抵挡吴三桂,只怕太过勉强。
  按索尼的本意,抬旗之事还在进行,半年之后,计划抬入满州的汉军和绿旗营数量是五万人,如此加上真满州和蒙军旗,大清手里才算有一支十万人的机动集团可用,虽还是不能改变眼下的劣势,但至少不管是抵御贼秀才还是吴三桂,都有还手之力。但这件事能够办成功的前提不仅是满州内部对抬汉人入旗的不排斥,另外则是贼秀才和吴三桂能给大清喘息时间,以完成这件大事。
  贼秀才那边,议和已成,虽说议和这件事从长远看,对贼秀才更有好处,因为对方占领了东南钱粮重地,他比大清更需要时间消化口中的肥肉。一等贼秀才将东南消化下来,其必然大举北上,那时,面对钱粮不缺的贼秀才,大清的麻烦更大。可大清却不能不将这口毒药咽下,因为形势不容大清有另外的选择。


第994章 鞑靼王朝的危机
  饮鸩止渴,是眼下清廷和周士相议和最鲜明写照。
  除了太平军不北进,清廷要完成大规模抬旗以扩充满州集团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吴三桂在西安抱着“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念头按兵不动。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清廷才能完成“变法”,重新积蓄力量,然后等待南方再一次内讧的喜讯。
  大学士麻勒吉从西安回来后高兴的告诉顺治,吴三桂性格犹豫,为人寡断,只要大清表现出还有一搏之力,吴三桂就不能不考虑他东进的后果很可能是为江南的贼秀才做衣裳。
  顺治听了麻勒吉的回报,很高兴,因为他也认为吴三桂不会愚蠢的要和大清拼个两败俱伤,然后便宜贼秀才。但他怎么也没想到,高兴劲还没过去,潼关就丢了!
  两个先决条件不管没了哪一个,对清廷都是致命的。贼秀才和吴三桂就如同两条饿狼,而清廷现在就像是只垂死挣扎的猛虎,他能在死前奋力反抗,可最终却是死亡一个结局。
  中原,自古逐鹿必取之地。当年崇祯为了保住中原,调集了多少猛将良臣,集重兵在河南和李自成大战,而大清可以说凭空得了中原,天上掉下一个馅饼来,现在,顺治却要品尝力保中原不失的苦涩滋味究竟是什么了。说起来,自从扬州回到京城后,顺治倒是没有再去哭过他的大哥了。
  禁旅八旗固然是刚刚重整,可顺治没有其它选择,要么坐视开封失守,吴军兵锋直扑京畿,要么就将禁旅八旗派出去和吴三桂做最后一搏。除了这两个选择,便是一个奇迹,那就是河南巡抚贾汉复能逆天的守住开封,不用北京一兵一卒,以一人之力为大清换来续命的机会。
  顺治是不指望额驸石华善有什么本事能挡住吴三桂的,他让石华善去河南,更多的是象征性意义,表明他对汉军的信重而矣。河南的事,能靠的还是贾汉复。他已经下旨抬贾汉复入满州正红旗了,给了一等子爵,旨意上还暗示若贾汉复能替朝廷守住河南,封公封侯指日可期。
  若潼关没有丢,贾汉复或许真能封公封侯,因为攻入河南的闯贼余部在他手下连吃败仗。可现在,贾汉复还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命,就难说得很了。毕竟,吴三桂的军队比忠贞营强得太多,太多。
  “皇上,无论如何,必须速发兵援救开封,不然的话,中原一失,京师就危险了。”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现在河南危急,崇祯元年进士出身的大学士胡世安自然认为当发禁旅八旗去河南。要不然中原丢了,大清不和崇祯朝一样了么。
  伊图没有说话,但显然他是附议胡世安的,就是必须马上派禁旅八旗援救开封。至于索尼担心的京畿无兵可守这个问题,在他看来纯属杞人忧天。大清现在的敌人都在南边,不将南边的敌人挡住,反把兵留在京畿有什么用?真等敌兵兵临京畿了,这京畿的兵再多又有什么用?难不成江南的贼秀才还能神兵天降,在大清主力尽出的时候出现在北京城下么!
  “河南必保,万不能有失!”
  胡世安跪拜下去,伊图也跟着跪了下去,索尼叹了口气,知道这件事已成定局,不管他愿不愿意,禁旅八旗都要南下,要不然真等吴三桂拿下河南打进直隶,大清恐怕只有退守关外一途了。
  多灾多难!
  索尼心头无比苦涩,比顺治都要苦。
  “禁旅八旗若要南下,却不知主子以何人统领?”
  “让鳌拜去,让他去戴罪立功,他打不过贼秀才,还打不过吴三桂吗!”顺治又急又怒,声音都变了,脸色铁青地喊道:“告诉鳌拜,这一次他一定要将吴三桂挡在河南,若挡不住,就不要再来见朕了!”
  ……
  潼关丢失,吴三桂的叛军打进河南的消息如同瘟疫一样在北京城中蔓延。刚刚从皇帝在扬州大败消息平静下来的朝官们再次惶恐不安起来,重组才数月的禁旅八旗一队队的开出城外,甚至连皇帝的亲军营、护军营、前锋营、神机营及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都接到了南下调令,这些更加重了官员的忧虑。仿佛一场大战就要从天而降,这一场大战不再是从前那般,而是真正决定大清存亡的生死之战了。
  一夜之间,全城各处都象被捅开的马蜂窝,乱成一片,不少商号闭门,闹市骤然冷落,动作快的人家已经在收拾细软,准备外逃避难了。至于八旗之家,则不得不准备从征,也是一派惶惶不安。整个京城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
  一些接到调令的八旗将校,不知道是被去年的扬州之战打怕了,还是被吴三桂的二十万关宁军吓到,竟然不愿南下。为了将自己的名字从调令中抹掉,他们纷纷找关系,有的人甚至求到了慈宁宫皇太后那边,可是无一不被太后痛骂赶出来。
  太后那边走不通,有聪明的人便想到了如今能够影响到皇帝的除了玉林大和尚外,就是汤玛法。玉林大和尚是出家之人,不问红尘中事,就是皇帝也不是经常能见到他,更何况他们这些人。于是宣武门外的天主堂前那条街上,就车水马龙了。有相识的八旗将校彼此见到了,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西洋人答应了么?”被问的人则是一脸忧愁的摇摇头,长嘘短叹的,就好像去河南肯定是个死一般。
  汤若望不胜其烦,初始还耐着性子见了一些,等发现这些满州人都是来求自己替他们说好话,免调令后,在震惊之余便再也不肯见一人。
  天黑之后,汤若望疲倦地倒在他的躺椅上。白天那些满州人对他的推崇却让他内心有一层说不出口的忧伤,因为从前对他无比亲近的大清皇帝这两年一天天的亲近僧人,对他变得越来越冷淡。甚至有几次,他自己去主动见他的皇帝学生,可皇帝却不愿见他。
  汤若望知道,大清的皇帝,或者说鞑靼人年轻的天子心中可能再也没有他这个玛法的位置了。
  而现在,鞑靼人的王朝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这危机就像十七年前的明王朝一般。


第995章 上帝与你同在
  鞑靼人封的王爷却来造鞑靼人的反,虽然那个王爷不是鞑靼人,而是汉人,汤若望却依旧认为这个王爷是个无耻之人。
  至于中国南方崛起的那个汉人秀才,汤若望的评价却很高,他甚至认为那个汉人秀才或许才是终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