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可能被太阁降罪,我不保你,你供出我,我就一定会被太阁降罪,都是棋行险招,总算你我运气不错吧!”沈惟敬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拱手道,“那便作别吧!沈某祝太阁每月红丸不停,身体康健,孟大人前程似锦!”孟昭德明白他的意思,笑而不答,两人于是各自回身,一个登船一个上马,从此天涯两隔。

回到北京后,石星向明神宗上奏了一切,明神宗勃然大怒,命沈一贯彻查,一个清正廉洁的东林党落到浙党手中还有什么好查的,石星被下到狱中,虽然他确不知情,找不到证据,可沈一贯还是成功的让他“突发急病”,最终没有迈出天牢的大门。而那位沈惟敬,虽然躲在朝鲜,利用早就准备好的产业隐藏身份,可一个乍然暴富的外来人还是没有瞒过朝鲜人的眼睛,两个月后,大明锦衣卫越境抓人,沈惟敬也被落入天牢,三年之后,在明神宗准备大赦天下之际,他被特意提前押解到了菜市口,当众斩首,然而如此也没有抹去此人的痕迹,沈惟敬,这个流氓出身,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在国家级的历史文件中还是留下了精彩传奇的浓厚一笔。

送走大明使臣团之后,秀吉开始惩办小西行长,这个毫无军事头脑和外交手腕,又偏偏想乱世建功的倒霉大名只能使出浑身解数来求保命,他先是倾尽家产求来一颗南海夜明珠送给北政所,又暗自割让所辖藩国五成的赋税进贡前田利家,并许诺将来朝鲜四道内自己的封国产出也交予利家,这样内外使劲,秀吉终于听从了前田利家和北政所的劝阻,把此事不了了之了。

对内无法撒气的秀吉自然把眼光又放回了朝鲜半岛,为了安抚手下大名对财富的渴望和自己的解气,秀吉命令整个日本增加一成赋税,全部纳入名护屋府库,开始第二次征朝。然而命令下达之后,效果远不如第一次征朝那般热烈,首先是一万多士兵刚刚得到回家的命令,却不能返回,而先期返回各地共八九万将士听说又要入朝,都有怨言,还有那些大名,他们的本意是要钱要粮,谁知结果是先要自己放血,本来在外征战就很少顾家,第一次征朝已经把积蓄都差不多打光了(日本战国打一仗真的超花钱,有兴趣将来可出一篇数据短文详述),现在民怨沸腾却还要征税,哪个愿意,于是就有不少大名上书秀吉,请他暂缓攻朝,或等上三年或等上五年。

秀吉没料到反响是这个样子,不由得恼火起来,加上服食红丸(都是毒性燥热之物,不过相对于中国历朝历代天子炼的丹药基本都是这些成分,秀吉还真不能严格算是被下毒了)性情暴躁冲动,更听不得任何意见,初始还只是喝退劝阻之人,后期竟然拔刀杀人,连斩了几个近臣,甚至还有外地的城主和一些僧侣。如此之下,秀吉民心尽失(史实,关原合战石田三成众叛亲离,和东军丰臣系憎恶他有关,也和秀吉执政最后几年滥杀无辜有关),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片桐且元等心腹见状,也只好劝秀吉不要出征,奈何秀吉已经听不进任何意见,终于做出了要御驾亲征(这个用词不太恰当)的决定。

闻听此事后,身在名古屋的孟昭德也慌了,赶紧联合德川家康和上杉景胜等纷纷入京劝阻,秀吉自打政令不顺后,一赌气在伏见城谁都不理,已经两个多月了,近臣通报了三回,得知不止孟昭德等五大老和石田三成等五奉行,京畿附近的国主和城主共来了十九位,秀吉这才懒洋洋的传令相见。孟昭德等大臣被内侍引领,直入伏见城二之丸的茶室相见,这里乃是伏见城风景最好的地方,从茶室向外可直接眺望内海海港,但居室狭小,于是只能诸位大臣坐在地上,秀吉坐在茶室外走廊上相见。

待众位大臣行礼之后,秀吉便抢先开口道(请细看以下对话,史实记载,读罢笔者深服秀吉之兵法和胆量)“着笔头办差!”浅野长政忙答道,“臣下在,不知所差何事。”秀吉道,“着你自内府府库提粮一百万石,另行筹措两百万石。”浅野长政又问道,“三百万石粮,请旨作何用度?”秀吉道,“着你为第九兵团兵团长,辖兵五千,任征朝总调度管,三百万石粮,着广集舟楫车马,载之釜山。”浅野长政叹口气道,“数资巨大,兵源甚少,及岸后如何守护?”秀吉摇头道,“不必费心守护,坐壁静待便是。”浅野长政忙问道,“殿下莫玩笑,弃守护,高丽人必尽掳之!”秀吉笑道,“如此正合吾意。”浅野长政将信将疑,叹道,“如此一来,高丽人必取粮,而我粮草尽失,如粮草尽失,乱由此生。”秀吉摇头道,“此乃三百万石之数,非同小可,欲迁之不得地,轻易食之亦不能,笔头勿惊。”浅野长政驳道,“如此高丽人可载之于内地,分开食之!”秀吉哈哈大笑道,“如此岂不快哉!以逸待劳,储我军之粮于敌,让他们舍命保护不说,还能牵制一部分兵力无暇和我们作战,此乃上上策也!施此小计,行战之间,我军尽可取粮于各地城池,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士气源源而不衰也!(果然军事奇才)”

浅野长政闻言无话可驳,只能悻悻领命,孟昭德和上杉景胜对望一眼,知道丰臣秀吉主意已定,是必须二次征朝了,都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尤其是上杉景胜,此时他被丰臣秀吉移封到了会津九十二万石,虽然远胜越后的四十五万石,却毕竟乃背井离乡,抛弃祖宗(先祖坟墓都不许搬迁),心中正战战兢兢,哪知是直江兼续和石田三成的密谋,背后要助主公坐大强盛的计策。上杉景胜抵达会津后,被此地的豪族一反再反,都是打着光复蒲生氏的旗号,为了顺利接管政权,上杉景胜听从直江兼续的建议,临走时提前征收了越后一年的赋税,靠这些才勉强整顿好了会津的人心,所以此时的上杉景胜是一万个不愿意出兵朝鲜的,并且也实在没钱,真要去,多贡献朝廷一成赋税,也是掏不出的。至于上杉景胜移封会津之后,越后则由织田,丰臣两代猛将掘秀政之子,二十余岁的掘秀治继承,另外蒲生氏乡的后人在德川家康的倡议下,移封了下野宇都宫,做了德川家康的邻居,好在地盘小,统共算来不过三五万百姓,七八万石高,秀吉不看在眼里,就许了家康。

东北一边三国大移封,家康是死活不同意出兵,只喜欢保存实力的,而孟昭德近些年整军建城,把府库花的干干净净,丰臣秀吉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们一到,秀吉就明白他们的立场,这其中只有前田利家让秀吉感到意外,因为前不久他才赦免了长政的嫡子,让他可以为武士侍奉利家,虽然都是吃粮都是扛枪,可一个流放一个入籍,那是天大的尊严问题,秀吉原以为此事办了,利家会感恩他,没想到今天这气势汹汹而来的一拨人中还有他一位,秀吉不免生气,就主动问道,“大纳言位高权重,是五大老中最有资历的,你对于此番征朝前景怎么看啊?”

前田利家想了想,委婉的答道,“利家年近六十,为了太阁守卫北方边陲都要靠家臣们效力尽忠,实在是不中用的很,不敢妄谈大战,只求固守家国,但有钱粮用度,无不尽力效忠罢了。”秀吉没料到利家是这般答复,心中反而渐喜起来,孟昭德和上杉景胜等人则不免愤恨,来前可是真正说过的,该怎么做怎么说,说甚么,可真到开口了,利家就马上变卦了,除了表达自己不愿去朝鲜之外,竟完全赞同秀吉征朝,正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毫无廉耻。

秀吉得到了利家的答复,也不打算再问孟昭德和德川家康了,省的这两人有一个犯了牛脾气,再劝阻他,他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大声说道,“诸位既然候了十多天就为说这件大事,那秀吉也会做的,看在多年来你们生死相随,忠心耿耿的份上,我不必你们去朝鲜,毕竟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了,还是要享享清福的啊!好吧!没事的话就都退下吧,三成和吉继留一下就好。”说罢下了逐客令,孟昭德等五大老辛辛苦苦赶到伏见城,就换来一个不用远赴朝鲜的所谓恩旨,真是白来了一趟。孟昭德和德川家康这般政治老手当然明白,秀吉大肆征朝,从始至终就没有想过用他们五大老,第一是五大老位高权重,若有闪失对国本不利,第二是五大老兵强马壮,若在朝鲜再立新功,最后还不是要赏赐,势力便越发的大了,届时谁来制衡他们,第三是许多二三十岁年纪的武士入了秀吉的法眼,他打算培养起来当做将来秀赖的佐政大臣们,逐步替代五大老,所以不论这些秀吉选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